百年清华

唐山地震灾情调查回顾

2010-06-29 |

贾东明*1977 建工)

1976728日凌晨,大地发出隆隆的响声,楼房巨烈摇晃。我从睡梦中惊醒,听见楼道里有人一边喊一边往楼下跑去。时值暑期,大多数同学都已回家,建筑系5号宿舍楼里也没有多少人。朦胧中我拉开房门往外跑,在楼道里摇来晃去,像喝醉了酒似地跌跌撞撞来到了楼下。大地还在颤抖,同学们惊魂未定,大屋顶屋脊上的“吻兽”——一只大和平鸽滚落了下来,有几百公斤重,第一个跑出楼门的同学差一点被击中,好险啊!

早晨7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传来了震惊世界的消息:根据我国地震网测定,唐山发生了7.6级大地震,震中在唐山丰南一带,铁路、公路、通讯中断,天津、北京有强烈震感,部分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知道了地震中心,师生们的心稍稍安定了下来。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抗震救灾,整个清华园到处可见防震棚。余震不断,回宿舍睡觉已不敢奢望,但生活并没有被打乱,市场供应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听到唐山地震的消息,同学们放弃暑假从全国各地迅速返回学校,纷纷要求赴唐山抗震救灾。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清华大学组建新唐山规划小组,由吴良镛教授带队,成员由教师和毕业班学生组成,8月中旬开赴唐山。

初到唐山,一片废墟,惨不忍睹。铁路线上的钢轨被拧成了麻花;公路像波浪似的起伏不平,隆起,塌陷,甚至断裂;市区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死亡人数不断攀升,由开始的18万上升到20万,22万,最终确定为24万,伤者不计其数。幸存的人住在帐篷里,食物、水、药品由抗震救灾的部队官兵和各省救援队供给,秩序比较稳定,没有发生大面积传染病和瘟疫。

我们一行住在唐山煤矿医学院操场上,活动板房,双层床,轻钢结构,螺栓固定,余震发生时,铰接件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在唐山期间,6级以上余震发生过多次,4级、5级余震不计其数,师生们习以为常。板房的后边是一排土堆,都是未回家遇难的学生,来不及挖坑,只好就地掩埋。经大雨冲刷,尸体的手、脚暴露在外面腐烂,发出恶臭,我们不得不经常去铲土掩埋。煤矿医学院的教学楼、宿舍楼、大食堂全部倒塌,砖混结构的现浇楼盖扭曲撕裂,残存着部分空间。解剖室的存尸房也未能幸免,墙和屋顶倒塌,池中的尸体完好无损,福尔马林散发着剌鼻的气味,令人窒息。幸好是暑期放假,回家的学生才得以幸免于难。

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意见,规划组第一步的工作是进行灾情调查,摸清场地现状。我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由老师带队,分区分片,手持唐山市地形图,一栋楼一栋楼现场踏勘,然后将破坏程度标注在图上,包括结构形式,层数,倒塌的部分和未倒塌的部分等,每天晚上进行汇总分析,周末向抗震指挥部汇报。我所在的小组3人,由朱畅中教授带队,朱老年近六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者之一,身体很好,跟着他一天下来,我们都有些吃不消。

在市府小区,我们看到所有的5层砖混住宅楼一塌到底,无一幸免。这个小区是市政府为了解决职工住房困难最近两年盖成的,住户的幸福感还没有过去就遭此大难,实在令人痛心!在踏勘一号楼时,正赶上解放军官兵根据住户外地亲戚指定的位置挖掘,那是一栋一梯三户的单元式住宅,被挖的住户位于西山墙端头底层。官兵们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清除了上面的4层楼板和断壁残垣,只剩下最底下一层楼板,住户的那位亲戚指着楼板肯定地说床就在楼板下面。战士们戴好防毒面具,用钢丝绳和吊钩把楼板抬起,让所有在场的人惊呆了,两位年轻夫妇仰卧在床上,一人身上压着一块预制板,腹部内脏已腐烂,恶臭熏天,惨不忍睹。抬走尸体后,开始清理能用的财产,墙角里有一对新箱子,判断这是一对新婚夫妇,人生美好的未来才刚刚开始。在两个箱子的夹缝里有一只小花猫,还活着,站不起来。天那,这是地震后的第42天,竟然还有活着的精灵,围观的人又惊又喜,有人立即抱起小猫,用手帕蒙上眼睛,然后给它喂水。

分析这批住宅全部倒塌的原因,当时我国还没有完整系统的抗震设计规范,人们也没有抗震设防的概念,砖混住宅既无圈梁也无构造柱,楼盖全部是预制空心板,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墙体散架,预制板失去支撑坠落,层层撞击,一塌到底。当时唐山人把预制板叫做“砸人板”,名副其实!

在有的小区,住宅楼并没有全部倒塌,却出现了“大开柜”,看上去像中药铺里的柜子。这是因为横墙未倒,纵墙齐刷刷地向外翻倒,房间里的家具全部暴露在外面,有大衣柜、木板床、吸顶灯、吊扇、穿衣镜,还有墙上挂的衣服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大开柜”。据分析这是地震横波所致,有些睡梦中的人也跟着外墙甩到了室外,好像飞出去似的,并没有受到伤害,有专家说这是地震波作用下的失重现象。

有的住宅楼大部倒塌,但楼梯间、卫生间突兀再现,让那些逃入楼梯间、卫生间的人得以生还。这是因为楼梯间、卫生间开间小,楼板是现浇的,所以抗震能力就强一些。唐山市某干道上唯一一栋框架结构的楼,除框架柱应力集中的根部出现裂缝挤压破碎的现象外并没有倒塌,这说明框架结构、现浇楼盖的抗震能力要比砌体结构强得多。

最不可思议的是唐山钢厂的多层住宅区,位于凤凰山动物园的北侧,所有5层住宅楼几乎没有倒塌的,叫人不可思议。在踏勘现场时,住户告诉我们这些楼房使用的砖全部是钢厂的废渣烧制的,叫“钢渣砖”,强度比普通粘土砖高。这些楼房都有裂缝,有的也很严重,基本上是危房,但是没有倒塌,住户保全了性命。有专家认为这是场地效应,由于地质情况特殊,地震波与楼房的固有频率没有发生共振,建筑材料的强度和施工质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唐山火车站是一栋西式建筑,大空间候车室完全垮塌。我们调查过的所有跨度大、横墙少的简支梁楼盖,内框架结构的建筑,排架厂房等全部毁坏,无一幸免,说明这类结构形式需要采取抗震措施。

全部调查工作结束以后,专家们进行了汇总分析,提出了新唐山建设中的抗震设防要求,基本目标是“小震不裂,大震不倒”。采取的技术措施,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条:一是砌体结构增设构造柱、圈梁,增加墙体的相互连结作用,使楼盖整体性更好。二是严禁8度区使用预制空心板,7度区使用预制板时要纵横增加钢筋混凝土现浇带,预制板的钢筋与圈梁连系牢固。三是取消内框架结构形式,推广框架结构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各省市分区包干,新唐山很快展现在世人面前,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相信发生在汶川的大地震,用不了多久,一座座崭新的县城、乡镇、新农村会出现在今日的废墟上,比过去更美好!

*贾东明:现任保定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

2008831日于保定

相关新闻

  • 052016.07

    王俊:在唐山地震的日子里

    8月份,学校组织人员到唐山抗震救灾,叫学习服务队,自愿报名组织批准,同学们都报了名,我班只批准了我。

  • 142025.06

    西藏校友会驰援地震灾区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42008.05

    清华师生关注地震灾区义务献血奉献爱心

    真情流淌,血脉相通  【新闻中心讯 学生通讯员 袁小羽 摄影 郭海军】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无数清华师生的心。

  • 052009.06
  • 192021.07

    林皋院士:年近八旬,他亲往汶川地震灾区,只为守护大坝安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得知地震的消息,林皋院士忧心如焚,寝食难安。此刻位于灾区的紫坪铺水库大坝就像悬在成都百姓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已是79岁高龄的林皋院士,毅然六次赴震区参加紫坪铺水库大坝会诊,察看受损程度,对大坝的抗震能力、检测标准、加固措施等提出权威意见,确保了紫坪铺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作为我国大坝...

  • 032008.12
  • 142008.05

    成都校友会积极协助搜救在汶川地震中失去联系的师生

      我校密切联系当地政府,借助成都清华校友会等多方力量,积极搜救在汶川地震中失去联系的师生。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我校建筑学院有7人(其中包括2名本科毕业班学生)正在四川彭州进行龙门山国际山地旅游大区总体规划的调研。当天的调研分成两组,第一组4人,调研彭州市周边乡镇;第二组3人,与彭州市规划局、旅游局、土地局领导一同前往银厂沟调研。  建筑学院在得知地震灾情后第一时间就与调研组师生联系,很快...

  • 212008.05

    清华20位专家再赴地震灾区一线工作

    【新闻中心讯 记者 张莞昀 程曦 摄影 崔凯】5月19日中午1点,北京到成都的CA422次航班准时起飞。

  • 292008.08

    四川地震灾区清华大学新生赴京记

    “我要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有所突破!”  已经成为清华大学学生的袁定波,见面时略显羞涩,但谈及日后理想,口气却很“狂妄”。

  • 112008.07

    清华EMBA毕业生捐赠“励学金”资助清华地震灾区贫困生

    7月5日,清华大学2006级秋季学期三个班共192位EMBA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后顺利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