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易家祥:“博士工人”的“双创”观

2017-03-16 | 杨海 | 来源 《中国青年报》2017年3月14日 |

第五年走进人民大会堂时,易家祥没有了最初的紧张,取而代之的是从容和自信。今年两会,这位33岁的全国人大代表把关注点聚焦在创新创业上。

从本科到博士,9年的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生涯中,易家祥有一半时间在实验室度过。毕业时,很多同学选择出国,易家祥却回到家乡的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只为实现“实业报国”的梦想。入职后,他从一线工人做起,跟着车间的师傅学习最基础的技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易家祥以“一线工人”的身份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如今,这个曾经的“博士工人”已经成为四川宜宾某大型国企分公司的总经理。

易家祥还记得,在校期间,老师和同学每天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研究课题,可到最后,大部分科研成果都成了一篇篇论文,被收入数据库,影响因子成了衡量成果价值的唯一标准。

这让已经进入企业的易家祥感到惋惜,他清楚,那些沉入数据库的论文,有很多都可以解决企业正在面临的技术难题。可由于学界和业界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很多时候,双方都只能各自站在玻璃墙的一边,明明看得清楚,却难以触及对方。

这个问题也早就得到政府的关注。2013年,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曾指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经常看到高校和地方有共建,主持各种对接活动,但效果并不好。”易家祥见过很多相关的报道,也参加过类似的活动,“究其原因,还是机制上不顺畅。”

在他看来,国内高校虽设立了不少专门负责科研成果转化的部门,但这些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很难称得上专业。

易家祥在去年经历了一场“很闹心、也很遗憾”的谈判。国内某著名高校的实验室试制成功了一种新工艺的纤维。易家祥找到实验室跟研究人员谈合作的时候,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我们愿意花上千万元的价格购买,但对方不同意。”

“国内科研机构都想做‘一锤子买卖’,科技成果卖完就没有后续了。”在易家祥眼里,这是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原因,“企业后续缺少技术支持,很难做。”

他随后提到了美国的《拜杜法案》,这项法案鼓励非营利性机构与企业界合作转化这些科研成果,参与研究的人员也可以分享利益。2016年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也曾提到过这一法案,说像这样的国际经验还要好好研究。

去年那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谈判中,易家祥也曾提到“分享利益”的建议,但还是被对方拒绝。“我跑了差不多10趟,他们同意了分红,但要3成。”易家祥苦笑着说,“在美国,这个分享比例一般只有3%~5%。 ”

易家祥负责集团孵化器的管理工作,而且身边有很多创投行业的朋友,他说自己完全能够体会到创业的火热,但也看到了火热背后潜在的不安因素。

对于鼓励高校老师保留教职创业的做法,易家祥提出了更具体的政策设计。“商业和学术完全不一样,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在易家祥看来,这种声音在政府鼓励创业的背景下,显得不那么主流。但他相信,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到北京“不是来汇报成绩的,而是来履行职责的”。


相关新闻

  • 162021.06

    清华“新工人”

    清华“新工人”

  • 062018.12

    从工人到院士 《此间的奋斗》讲述水利专家王浩的四十年奋斗史

    从曾经的“小学没毕业,中学没上够”到清华大学水利系的高材生;从曾经修水渠的农工,到如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到今天....

  • 302013.05
  • 092018.01

    谭斌:奋斗在大化工一线的清华化工人

    谭斌,清华大学化工系98级本科系友,本系直博,现任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煤制油化工指挥部副总指挥。2007年化工系博士毕业之后,主动选择了地处西北银川的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从基层干起。在宁夏石化的五年时间经历了从工人、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主任到副厂长的身份转变,曾经是中国石油唯一的博士车间主任,最年轻的炼油技术专家。2015年加入神华宁煤,担任煤制油项目总工程师,开始新型煤化工行业新的奋斗历程。他曾获得...

  • 212019.06

    电力工人朱博:供电“外科医生”保万家灯火

    同一种现象,故障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最匹配的药方,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朱博

  • 292022.09

    “一等工人”的本意与误读背后的“敌意”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62008.09

    从工人到教授——记数力系605班洪嘉振

    ——记数力系605班洪嘉振在数力605班,年龄最小,个头最大,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叫洪嘉振。他是“困难进校,动乱离校”的清华学生,是在火柴厂干了10 年活的工人,是1978 年恢复高考后全国第一批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是1988 年上海交大最年轻的教授,是国内“计算多体动力学”的开创者,是国家级名师,是全国模范教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4月17日,毕业40年的洪嘉振在上海接受了...

  • 132009.10
  • 272024.02

    清华校友刘争当选2023年度“最美军工人”

    2024年1月12日,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办公室组织行业有关专家和媒体代表共同审议评选出的2023年度“最美军工人”正式揭晓,共有10人获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数控加工研究员刘争名列其中。

  • 282019.03

    新技术助力石家庄“双创”发展——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现场见闻

    3月25日,石家庄希尔顿酒店,39支来自京津冀地区的清华“学霸”创新团队,在经历了一系列路演、评委提问等考核后,十余个项目最终胜出。他们将代表京津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