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旷视升级 印奇成长

2019-01-21 | 来源 第一财经2019-01-17 |

非常直接地,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承认过往七年创业历程中,曾面对过无数挑战与挫败,最大的一项便是个人的成长。

近日,这家从人脸识别起步的AI公司发布了机器人战略,公布旷视机器人战略核心产品河图,同时基于算法核心基因,加强数字化与操作控制能力,全面升级为AIoT操作系统。

印奇表示,AIoT这个词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渡词汇,未来两三年之后,AIoT可能会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成为产业中坚力量,而AI会成为一种真正本质化工具。同时,旷视更新LOGO,替换掉此前“FACE++”。

印奇称,这次调整,是旷视战略的升级,而非转型,这位生于1988年、创业历时七年、公司估值位列行业头部的年轻人多次强调。

聚焦AI细分领域

2018年是几乎所有AI公司在跨越泛泛化布局与概念宣传,开始转向细分领域的一年。

2019年1月16日,旷视科技更新未来战略,印奇表示,公司新目标是以AI算法为核心技术力,以IoT OS为核心产品力,建立AIoT时代的操作系统。而最新发布的AIoT OS河图操作系统,是一套致力于机器人与物流、制造业务快速集成,一站式解决规划、仿真、实施、运营全流程的操作系统。

至此,旷视业务场景从城市管理、物流、零售、地产、手机、金融等垂直场景,升级为城市大脑、供应链大脑、个人生活大脑三个IoT场景业务群。借助这三大场景的落地,旷视将打造自己的AI算法引擎与IoT操作系统。

印奇表示,严格来讲,旷视作为AI创业公司,将产业链做“重”这件事,是从公司成立第一天便开始了。

2011 年 10 月,印奇与同学唐文斌、杨沐合伙创业成立旷视。公司刚成立不久,清华AI算法专业毕业的印奇,即赴美攻读哥大硬件与传感器专业,“那时我们就确定了AI算法与物联网硬件结合的路线。”

一开始,印奇等定下了旷视业务布局,覆盖金融安全、城市安防、手机 AR、商业物联、以及工业机器人五个核心行业。

其后,旷视与艾瑞思机器人在技术与产品领域展开合作,为后者提供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和智能调度算法技术支持,以提高物流机器人的智能、增强人机协作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变革仓储管理业务模式。2018年4月8日,旷视宣布全资收购艾瑞思机器人(Ares robot),正式进军智能机器人业务。

除了旷视,其他AI创业公司在2018年先后发布聚焦金融、交通、安防等领域的战略,打法上愈来愈聚焦,而印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所谓的“聚焦”,需要准备与实力,“当你想聚焦一个行业时,代表你必须做得更深,并非所有AI公司有这样的基因。但这总归是一个好的方向。”

与巨头互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类公司被巨头收购兼并是时常发生的事情,前者大多无力反抗、被迫顺从。但在人工智能时代,创业公司与巨头之间,以一种表面良好的共存共生关系并立着,甚至需要互相依靠。

对此,印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他的行业观察之中,过去互联网巨头更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场景,而如今,按照优势资产不同,可以大致将所有公司分为三类——资产型、运营场景型、以及技术型。在他看来,之前巨头能够轻而易举吞并的创业公司,双方共性就是均为运营型,而旷视更多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科技制造工具、来赋能运营型公司。

因此,旷视与巨头企业之间,天然具备互补关系、而非竞争性,过去互联网大小公司均涌向相同赛道、场景,争夺用户,竞争自然会更直接。

其次,印奇称,做科技是一件更长周期的事情,做AI更需务实,不能盲目跟随资本市场的脚步,“你到底要赋能哪个行业,和哪些客户在一起,产生什么价值,做了什么产品,这是所有公司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截至目前,旷视已与支付宝、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华为、小米、vivo等一线手机厂商也均采用旷视技术提升用户体验。例如,支撑支付宝远程身份验证的便是基于旷视科技的Face ID互联网身份验证服务平台,实现从端到云的在线身份核实;手机厂商合作方面,旷视主要为vivo、OPPO、小米、华为等80%国内一线手机品牌提供人脸解锁、人像光效、3D结构光等AI技术加持。

即使在印奇乐观的预期中,巨头与创业公司之间因互补关系而暂时性共生共存,但长久来看,必然发生一方跑赢、进而觊觎吞并另一方所有资源的情况。对此,印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公司大了之后,双方之间必然产生交叉边界,这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核心优势。

印奇强调称,不论创业公司还是巨头,都一直在进行新业务的尝试,边界似乎一直在变化,但只要核心能力是最强的、塑造出足够高的壁垒,“逻辑上讲,别人会尊重你,你也可以与大部分人做朋友。也正因此,在上下游关系上,大家找到更加合作共赢、联合运营的模式。”

至于终局问题,印奇称,IoT场景刚刚开始,上半场还没有跑完,因此针对所谓“终局”问题尚不够明朗,但确定的是,“即使是过去BAT这样的巨头,在新兴物联网行业里,也很难一个人将所有事情都做了。‘赢家通吃’的局面在未来产业里将会被改变。”

个人与行业

2018年12月,有消息称旷视计划新轮融资5亿美元,估值达到35亿美元。但对于该消息,旷视方面予以否认,称其为“不实信息”。官方承认的融资进展停留在2017年10月31日的4.6亿美元C轮融资,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领投,蚂蚁金服、富士康集团战略投资。年纪轻、高估值、行业头部公司,这些特质加在一起,注定印奇将面临更多挑战与难题。

印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年本科毕业之后,与同为清华同学的杨文斌创业旷视,最初想法很简单,就是看到了深度学习这个技术大变革机会,便投身其中,并没有想过太多利益与商业化层面。印奇称,七年时间过去了,我们学到很多东西,而学习一项新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犯错,不去做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年轻就好,年轻就是敢于试错。”

过去七年间,旷视科技在组织架构、人员管理、融资布局等方面,均面临过诸多挑战。印奇称,企业如人,一个企业能走多久,跟它的创始人几乎如出一辙,无论是文化、能力,还是最后的结果。于整个行业而言,同为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领域头部企业,旷视与商汤常常被并列比较,但两家又具备完全不同的攻略路线,前者偏应用层落地,后者偏基础技术提供。

针对于竞品更快频率的融资与高估值问题,印奇表示,对目前旷视的估值满意,“我们已经借助了AI这波红利。”他称,之前AI公司路线非常相近,但实际上,经常被拿来比较的公司实际走着非常不同的路线,也会演进成完全不同的物种。“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觉得自己不一样,或者可能这一次不一样,我觉得我们没有,相反我们看到很多产业的泡沫很雷同。”

印奇称,过去两三年,互联网时代所有东西起得快、落得也快,被证明得快,被证伪得也很快。此次战略发布,旷视宣布投入20亿元启动河图合作伙伴计划,与行业上下游玩家一起打造完整的机器人行业解决方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