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医渡科技徐济铭:挖掘技术价值,驱动医疗变革

2022-10-31 | 王巧星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9期) |

很长一段时间,徐济铭都在寻求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衔接点。

徐济铭是医渡科技联合创始人、集团总经理,出生于80年代,在安徽省庐江县农村度过童年时期,于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的自动化系。勤工俭学期间,他有机会参与到企业项目中,锻炼出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与跨界沟通能力,渐渐感受到技术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正是这一时期,徐济铭在心中埋下一颗创业种子。

“好的技术与市场应用之间也会存在鸿沟,前沿技术要走向大众离不开市场运营策略。”在与各类企业合作研发系统过程中,徐济铭不断刷新对技术价值的理解,也让他找到了新目标:精进技术,用技术革新大众生活。

徐济铭身上带有很多鲜明的特质。他善于思考,能够敏锐地洞察市场趋势;对自己的人生路径规划清晰,并愿意为设定的目标拼尽全力,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这些特质支撑他不断攀越高峰,实现人生跃迁。

在徐济铭看来,选择利于社会民生的创业方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而医渡科技就是当年那颗创业种子结出的果实。

徐济铭在医渡科技内部会议上发言

技术破题医疗痛点

事实上,在医渡科技之前,徐济铭曾在百度、高德有过数年的工作积累。2008年,徐济铭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后入职百度。不久,徐济铭进入阿拉丁神灯项目,跟随团队研发框计算的技术架构和实现过程。

徐济铭根据在校时的研发经验,结合用户需求提出全新的技术方案,大大加快了项目进程,他也因此迅速成长为团队负责人。2013年,徐济铭加入高德地图,重新思考技术与业务价值的关系,探索不同业务模式的可能性。

“没有完美的技术架构,只有适合当下的架构。”技术出身的徐济铭,对技术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但他更清楚对于企业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要平衡技术的投入与产出,不能一味追求完美的技术架构,否则将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工作经历影响着他的技术价值观形成,让他对业务的思考深度不断增加,也为创业积累了丰厚的底气。而之所以选择医疗行业,是因为徐济铭相信,技术能在医疗行业发挥更大价值,尤其是面临人口老龄化、医疗资源供需失衡等难题,医疗行业对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为他留出更大的施展空间。

“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研发和治疗的效率问题。”徐济铭表示,医渡科技相信科技能带来“绿色医疗”,也就是普惠的精准医疗,让老百姓用药更便宜。

和所有创业公司相似,医渡科技在初创期也经历过“艰难时刻”。“比较棘手的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如何转化应用。”徐济铭表示,医疗行业本身专业性很强,医渡科技要建设一支既懂医疗,又懂技术的跨界人才队伍并非易事。

行远必自迩,医渡科技一步步培养出一批跨界专家,自主研发出医疗智能大脑YiduCore,并成功为20多个省份的800多家医院、140多家医药企业提供服务,帮助客户构建了多个全国及地区性的平台和综合研发中心,为推动医疗行业降本增效提供助力。从2014年服务第一家医院到2021年在香港上市,医渡科技发展迅速,在新兴医疗智能企业等多个细分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 。期间,徐济铭也在不断推动自我进阶,一路从技术专家成长为业务专家,进而成为医渡科技集团的核心管理者。

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医疗智能行业白皮书》预测,中国医疗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而人工智能技术壁垒、业务覆盖深度,应用和解决方案落地的广度等,将成为医疗智能企业决胜未来的关键。

打造医渡“护城河”

“价值”在徐济铭口中是个高频词汇。在他看来,解决痛点即为创造价值,而这也正是技术的价值所在。

一直以来,数据标准化不足、数据利用率低、医疗与AI等数字技术交叉融合难……是医疗智能行业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众多医疗智能企业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着破解之道。

医渡科技的方式是通过医学专家与AI专家的跨界合作,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庞大的、杂乱无章的、不能被机器解读的医疗信息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处理,从而形成知识图谱或模型,应用于公共卫生、研究、诊疗等场景,从而帮助医疗行业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

整个过程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的问题,但其中要嵌入大量的医学逻辑,还需反复迭代。因此,YiduCore在一次次应用场景中积累的医学知识、疾病模型,帮助医渡科技构建了一道牢固的企业护城河。在一次次落地应用中,徐济铭推动着技术创造价值。

我国首个按照国家真实世界研究相关指导原则创建的区域性真实世界数据平台——海南省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平台,就在YiduCore的赋能下得以成功上线。凭借突出的医学专业认知、临床数据处理技术和算法优势,及对系统架构安全性的严苛追求,医渡科技为海南博鳌乐城真实世界研究基地提供了成功范例。

在广为人知的“城市普惠健康保险(惠民保)”项目中,医渡科技基于自身核心能力,帮助医疗保险从设计到理赔,乃至健康管理实现全流程高效、精细化运营,降低了医疗成本,提升了普惠医疗保障可及性,满足诸如老年群体、亚健康和疾病人群等群体对多样化医疗保险的需求,为我国健康保险事业的发展注入技术活力。目前,已有310市超2000万参保人群受益于医渡科技提供的定制型惠民保险运营服务。

深耕绿色医疗

“医渡科技始终奉行长期主义,并将继续走严肃医疗道路。”作为一名长期主义者,徐济铭习惯以长线思维看待企业的发展,这让医渡科技能够以更从容稳健的方式走好每一步。

在徐济铭看来,医疗智能行业不是“赚快钱”的行业,任何急于变现的企业都难实现长远发展。正因如此,医渡科技在上市后,依然埋头深耕绿色医疗,实行扩大基建网络、加深对疾病研究的“一横一纵”战略,聚焦业务、组织、区域、疾病、客户,一步一个脚印地助力医疗智能生态打造,进而推动绿色医疗愿景的实现。

随着绿色医疗理念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医渡科技对利用技术降低医疗成本的探索正释放出更大价值。在医渡科技的助力下,一款罕见病新药研发的临床试验期缩短约20个月;临床试验患者招募效率低的问题得以解决,招募效率提高一倍;某抗生素药物在真实性世界研究的佐证下获得国家药监局对其使用条件拓宽的审批,扩大了该药的市场潜力。

让徐济铭倍感骄傲的,不仅仅是具体项目的成功,更是医渡科技在提升商业化效率的同时,促进了保障药物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健康服务,为数字经济深化发展指明方向。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全面崛起,科技类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医渡科技也将乘风而上,抓住时代机遇。

“我自认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徐济铭直言,是这个时代让他有机会站在时代潮头,与医渡科技一起追寻绿色医疗梦想,向上成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医疗智能行业白皮书》


相关新闻

  • 172022.11

    张哲:科技产品的意义,就是让人忘记科技

    对消费者来说不需要懂参数,只需要感受到科技产品带给生活质量的提升,这就足够了。

  • 192022.10

    党的二十大代表张玉卓:科技成为民生福祉强劲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坚定“科技为民”的价值追求,持续...

  • 312022.10

    大变革中的知识人:刘绪贻先生在1949

    2018年11月10日,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中国美国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武汉大学教授刘绪贻先生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逝,享年106岁。刘绪贻先生以其德高、学高、寿高闻名于世,但其解放前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为武汉大学及武汉解放作出的历史贡献却不为学界所熟知,以致先生辞世后,“武汉大学刘绪贻先生治丧委员会”与《光明日报》发布的讣告,在提及先生早年革命经历时,均不无遗憾地将时间误值。上世纪80年代以来...

  • 162022.11

    2022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揭晓!6位清华人入选!

    11月14日,2022 世界科技青年论坛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办,新一届“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入选者揭晓,6位清华人榜上有名,他们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林星(2010级博,自动化)、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王润铭、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助理教授吴嘉敏(2010级本、2014级博,自动化);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EO裴颢(2006级机械)、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王光宇(2017—2020博士后,计算机)、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

  • 042022.07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生平事迹展在中国科技馆展出

    中国科技馆7月1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我愿以身许国”——喜迎二十大·王淦昌生平事迹展当天起在该馆正式展出。2022年是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55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诞辰115周年。王淦昌院士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与开拓者,惯性约束聚变的首倡者,...

  • 152022.11

    清华5位教师8位校友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1月12日,在温州举行的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上,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揭晓并举行了颁奖仪式。在百位入选的青年科学家中有5位清华大学教师和8位校友,他们是:清华大学电子系副教授方璐、水利系副教授龙笛(2001级水利)、计算机系教授刘奕群(1999级本、2003级博,计算机)、能动系教授胥蕊娜(1998级本、2002级博,热能)、自动化系教授耿华(2003级博,自动化),清华校友、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万蕊雪(2013级博,...

  • 292022.09

    邢学韬:在科技公司,当“双面奶爸”

    邢学韬,2020届电机系博士毕业生,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在校期间曾发表6篇SCI论文。2020年入职美团自动车配送部的速度决策规划组,在职期间发表1篇RA-L文章,提交6个专利申请。我的经历和诸多更加优秀的同学相比,谈不上轰轰烈烈,甚至可能有些平淡无奇。如果非要有一个异于他人的标签,“英年早婚” 可能算是一个。回顾了一下园子七载和不短的从业经历,我想我能为学弟学妹提供的,应该只是关于一个普通年轻人在寻找“我是谁”...

  • 172023.01

    邱勇:自觉履行使命担当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编者按1月16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刊发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署名文章《自觉履行使命担当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文章指出,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履行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努力为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

  • 282018.08

    清华校友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协会走进慈铭体检参观交流

    2018年7月9日下午,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清华校友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协会参观交流活动,于慈铭体检总部如期举行,为到场校友及关注生命健康....

  • 172022.10

    党的二十大代表鲁国庆:牢记嘱托,加快实现信息通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信息通信行业踔厉奋发,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移动网络,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光通信产业体系,为我国加速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制造强国,为打造数字经济坚实底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信息通信行业砥砺奋进交出的优异答卷。”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信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说。“新国家队”在殷殷嘱托中启航对于鲁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