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张哲:科技产品的意义,就是让人忘记科技

2022-11-17 | 郑大墩 | 来源 公号“中国新闻周刊”2022-09-19 |

科技消费品,正迅速占领着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场景。

从手机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这些科技产品,带给我们的感受并不是CPU参数、屏幕分辨率等技术指标,而是体验。当一个科技产品真正地服务于生活,只需要创造能让我们持续依赖的体验就好。

潮酷好玩又兼具智能实用的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就是正在爆发增长的科技消费品类。根据行业机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家庭个人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在 2022 年达到 110 亿美元,这个足够庞大的市场规模让各路玩家摩拳擦掌,我们和Trifo的创始人兼CEO张哲博士聊了聊他对这条新赛道的看法。在他看来,技术是核心壁垒和内在源驱动力,但不被消费者直接感知,需要转化为消费者能直观 get 的体验。

Trifo是谁?这个对国内消费者来说有点陌生的名字,是第一批出海的AI家庭机器人公司,而且在海外市场能够同时在产品线和销售渠道体系布局上和iRobot平分秋色,同时持续保持技术领先。

2022年,Trifo正式发力中国市场,同时发布了新的中文品牌名称趣飞。张哲说,“‘是产品的核心,对消费者来说,他不用时刻记得那些内在科技,他只需要感受到这台产品带给生活的乐趣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技术大牛

细数张哲的履历,从清华大学自动化到微软、Magic Leap带领算法和产品团队,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大牛。不过,张哲不是那种典型的理工男,你可以在朝阳公园的篮球场看到他接拨打野球。同时,这位接地气的科技公司的掌舵人,也有着儒商气质的坚定和果敢。

趣飞创始人兼CEO张哲(清华2001级自动化)

“技术都有保质期,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在任何一个技术上一直领先,但因为研究的方向和深度不一样,持续领先2-3年,这个是有可能的。张哲表示。

从自动洗拖/扫地机器人这个大品类来看,之所以能迅速爆发跻身百亿市场,同时吸引资本扎堆进入,其核心是技术带来的中长期成长性。

整条产业链中,上游和下游都是相对成熟的组成。上游的零部件商基本可以和手机通用,下游的销售渠道也已完备。所以变量和创造力就取决于中游,也就是各大扫地机器人品牌。

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活跃的头部品牌,都会把重心放在技术研发上,并牢牢把握着专利和技术壁垒。趣飞的竞争力也源自核心技术团队,张哲2016年回国创业,趣飞的前身(2016-2018年)专注技术在产品化上的突破,做的是室内外机器人的3D视觉方案。后来予以继承发扬,并在家庭机器人场景里落地。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机器人,前提是让机器“看懂”真实世界,放在扫地机器人这里即教会它“读懂”房间,这里的核心技术是一个“反问题”。

打个比方,“盲人听鼓,求鼓的材质”,这就是一个经典“反问题”。已知鼓声这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在看不到摸不着鼓的前提下,探求发声的内部原理,倒推鼓的构造细节,其难度可想而知。

当这个“反问题”放在扫地机器人的场景上,就变成“地板要变干净,机器人该做什么?”机器没有人类的视觉,它们该如何“看到”地板和污渍?从而导航到达并清理干净呢?

这就是计算机视觉需要解决的“反问题”——让机器“看懂”现实世界,张哲就是这样一位研究如何让机器“看懂”现实世界的技术大牛。

纯视觉解决方案

区别于国内几大扫地机器人头部品牌采用的“激光雷达”或“激光+视觉的解决方案,趣飞始终坚持纯视觉的技术路线。

而同样笃信“纯视觉”的另一家公司是特斯拉。马斯克认为,人既然可以凭视觉就可以开车,那么根据第一性原理,汽车也能做到。

趣飞的纯视觉解决方案体现在自研的TIRVS智能机器人视觉系统,借由RGB+D的双目摄像头和智能算法,构建出立体的家庭环境,识别房间及家具类型,同时躲避障碍物并清理地面污渍。同时,因为纯视觉解决方案的传感设备本身就是摄像头,趣飞的产品除了做家务的能力之外,还可以承担家庭安防监视的功能。

915日,天猫Trifo海外旗舰店上线了重磅新品Viva机器人洗地机,搭载双目视觉算法感知家庭场景,同时融合了自清洁滚筒洗地的清洁方式,做到真正解放双手,开创了家庭服务机器人新品类。

“趣飞是把扫地机当家庭机器人来做。”张哲表示。“扫地机、洗地机是我们创业的切入点,未来,一个家庭服务机器人可以聊天、能交互、能识别手势、能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谈到长期愿景,张哲希望通过AI家庭机器人作为移动平台和AIoT hub,承载起家庭环境的感知、连接和交互,进而通过硬件/软件+服务/数据的商业模式,打造AI家庭机器人生态。

从“趣”到“飞”

“家庭机器人如果是 100 步的话,扫地机器人发展了 20 多年走到今天也才走了最多 10 步,张哲曾表示,我们高端旗舰机Lucy的命名来自于第一个人类化石,我们用AI视觉对扫地机器人进行脱帽的同时,也在致敬真正AI家庭机器人刚刚开始的未来。

趣飞在北京的办公区域始终处于忙碌的“人机共存”状态,遍地都是测试中的机器人原型机。短期来看,他们会在扫地、洗拖机器人品类上建立一个丰富的产品矩阵。张哲和他的团队正在“小步快跑”。

这家透露着“科技温度”,看起来“小而美”的企业即将卷入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趣飞选择了以小众自有品牌推进。性价比方面,因为有核心技术的加持,张哲对趣飞的产品竞争力抱有信心。

趣飞的“趣”代表有趣和体验,那“飞”呢?张哲解释说,“飞”,是这个年轻品牌轻盈的状态。

这个时代谈创业、谈科技,离不开“赛道”一词。在张哲看来,赛道竞逐中领先的一两个身位,从更宏观的视角上看并没有本质区别。而真正好的东西,以极致为目标的产品,是能够脱离赛道起飞的。

据研究,在人类感知、认知世界时,80%左右的数据都是通过视觉进行处理的。这意味着让机器变得更像人,视觉是极其重要的通路。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需要机器视觉才能更好地与各种各样的工具实现交互,从而让这些科技产品真正地服务于人。

如果说机器视觉是一本让机器理解现实世界的字典,趣飞或是众多“造字者”之一。通过技术加载人类的思维与想象,从而“看见未来”。


相关新闻

  • 312022.10

    医渡科技徐济铭:挖掘技术价值,驱动医疗变革

    医疗智能行业不是“赚快钱”的行业,任何急于变现的企业都难实现长远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徐济铭都在寻求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衔接点。徐济铭是医渡科技联合创始人、集团总经理,出生于80年代,在安徽省庐江县农村度过童年时期,于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的自动化系。

  • 192022.10

    党的二十大代表张玉卓:科技成为民生福祉强劲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坚定“科技为民”的价值追求,持续...

  • 162022.11

    2022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揭晓!6位清华人入选!

    11月14日,2022 世界科技青年论坛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办,新一届“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入选者揭晓,6位清华人榜上有名,他们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林星(2010级博,自动化)、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王润铭、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助理教授吴嘉敏(2010级本、2014级博,自动化);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EO裴颢(2006级机械)、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王光宇(2017—2020博士后,计算机)、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

  • 152022.11

    清华5位教师8位校友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1月12日,在温州举行的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上,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揭晓并举行了颁奖仪式。在百位入选的青年科学家中有5位清华大学教师和8位校友,他们是:清华大学电子系副教授方璐、水利系副教授龙笛(2001级水利)、计算机系教授刘奕群(1999级本、2003级博,计算机)、能动系教授胥蕊娜(1998级本、2002级博,热能)、自动化系教授耿华(2003级博,自动化),清华校友、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万蕊雪(2013级博,...

  • 292022.09

    邢学韬:在科技公司,当“双面奶爸”

    邢学韬,2020届电机系博士毕业生,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在校期间曾发表6篇SCI论文。2020年入职美团自动车配送部的速度决策规划组,在职期间发表1篇RA-L文章,提交6个专利申请。我的经历和诸多更加优秀的同学相比,谈不上轰轰烈烈,甚至可能有些平淡无奇。如果非要有一个异于他人的标签,“英年早婚” 可能算是一个。回顾了一下园子七载和不短的从业经历,我想我能为学弟学妹提供的,应该只是关于一个普通年轻人在寻找“我是谁”...

  • 172023.01

    邱勇:自觉履行使命担当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编者按1月16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刊发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署名文章《自觉履行使命担当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文章指出,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履行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努力为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

  • 042022.07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生平事迹展在中国科技馆展出

    中国科技馆7月1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我愿以身许国”——喜迎二十大·王淦昌生平事迹展当天起在该馆正式展出。2022年是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55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诞辰115周年。王淦昌院士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与开拓者,惯性约束聚变的首倡者,...

  • 292022.09

    邓健健:国防科技工业不能少了清华人的身影

    邓健健,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部装厂厂长。本科就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12年毕业进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工作。工作期间,先后荣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某国家重点型号设计定型个人二等功、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2008级本科生毕业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曾作为国防科技工业优秀校友代表发言。十年来,他秉持对航空、对国防科技的赤诚热爱之心,扎根三线,以实际行动彰显清华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优良秉...

  • 172022.10

    党的二十大代表鲁国庆:牢记嘱托,加快实现信息通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信息通信行业踔厉奋发,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移动网络,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光通信产业体系,为我国加速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制造强国,为打造数字经济坚实底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信息通信行业砥砺奋进交出的优异答卷。”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信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说。“新国家队”在殷殷嘱托中启航对于鲁国庆(...

  • 112022.10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治校者必须先为“人师”

    2021年10月,在清华园工作了30多年的“尤老师”离开北京,回到千里之外的武汉,就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一职。对于这座学生们口中的“喻家山森林大学”,尤政一点儿都不陌生——成为清华大学的“尤老师”之前,他一直都是华科大的“尤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