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驹(1936经济)
2005年12月的一天,接到《清华校友通讯》主编钱锡康约稿的电话,心头荡漾起一股暖流: 脑际浮现出七十年前在清华学习、生活四年和毕业七十年来漫长的悠悠岁月,和对亲爱的母校、崇敬的师长和许许多多同窗好友的深深怀念。
胡家驹学长
1950年,当时我在上海华东贸易部工作。那年春,来北京开会。我抓紧会议期间的第一个休息日“回家”,我的家就是清华园。车子一开进西校门,我就在心里喊:“到家了”。当那洁白的二校门“清华园”映入眼帘的一刹那,真好比离家多年的游子,又回到母亲的温暖怀抱……我沿着大草坪西侧,走过科学馆,走上大礼堂的台阶,顺着礼堂西墙缓步。甬道边正在盛开的紫丁香甜蜜的气息扑鼻而来,耳际仿佛又听到礼堂西侧门窗传出的悠扬琴声。过了桥,在阳光下分外美丽灿烂的图书馆就在眼前。于是走上高高的台阶,进入大铜门,转身来到西侧阅览室。看着室内两侧长长的桌边坐着静静学习的学弟学妹们,不由得回味起,当年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啊!那时,每当晚七点开馆,同学们蜂拥而入,冲向借书台,抢借参考书的情景,历历在目。因为是假日的上午,体育馆和足球场边跑道都是静悄悄的,听不到馆内“斗牛”的吼叫声,也没有跑道上跑步的吁吁喘息声。而那里正是我们在校时每天下午四时后必到的地方啊!
这次返校我最想做的事,是拜谒恩师陈岱孙先生。可惜非常不巧,他那天进城了,没能见到,令我深感失望!
五年后的1955年我调来北京工作。此后差不多30年,竟没能挤出时间来看望近在身边的母校。其间只有1981年与几位级友一起匆匆返校为母校庆祝建校70周年。直到1986年,我级毕业50周年,在京校友共同筹办了纪念聚会,才得以重返清华园。那年也正是母校建校75周年,我级向高景德校长、方惠坚同志献上两座景泰蓝大奖杯,为正在大操场举行的全校运动会上获胜的男、女田径队冠军班级颁奖。
那天返校团聚的级友有80余人,有从美国和日本返校的,更多的是从全国各地回京的,可谓盛极一时的大团聚。前校长梅贻琦的夫人韩咏华女士、高景德校长、方惠坚同志和陈岱孙、钱端升、施嘉炀老师等都到会与我们一起欢聚,同唱校歌,畅谈母校发展情况,给我们极大鼓舞。会后一同到礼堂前合影,并一同会餐。这一次与母校师长、同窗级友亲密接触,偿了我五十年的夙愿,真有说不出的满足。应该说,所有与会的级友,都充分享受到同样的美好感情。大家相约五年后再聚,共庆母校建校80周年。从这以后,我级每年校庆日都要返校欢叙。
转眼到了1991年,建校80周年校庆日,共有50多位级友从全国各地返校。特别让我们高兴的是,从80年代末以来,三十多年两岸隔绝状态有所松动,人员往来逐渐增多,所以有两位台湾级友重返母校。当他们走进甲所二楼我级聚会厅时,级友们兴奋地热烈鼓掌,有的还发出欢呼声,纷纷走上前去与他们紧紧握手,情景异常感人。聚会期间,张孝文校长来到我们中间,我们向他献赠“春风化雨”大条幅,感谢母校哺育之恩。张校长也向我们每位级友赠送为80周年校庆特制的烧瓷“二校门”小方屏,并高兴地向我们宣告: 在文革中被推倒、千万校友期盼已久的二校门重建工程已经落成了!顿时,聚会厅里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和欢呼声。会后,大家齐集新建成的二校门前,纷纷用照相机留下一张张合影,形成这次聚会的高潮。
1996年,我级毕业60周年,又有一次大聚会。有六位级友从美国返校;有五位级友从宝岛台湾返京;连同从全国各地来京以及在京级友共达50余人。当每位级友在工字厅入口处拿到我们在京级友从1995年起就筹备编印的精美纪念册时,都发出惊喜的赞叹声。聚会中,级友们纷纷发言,表达对母校、对师长的深深感念。王大中校长、贺美英书记也来到我们中间,对我们表示祝贺,并详细讲述母校发展情况和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远景,给我们极大鼓舞。年近期颐的老师施嘉炀也到会,作了祝贺和勉励的讲话,让我们深受感动。会后,校友总会还专门为我们准备了两辆大客车环校区参观。整个校区比我们在校时扩大了许多倍。一座座新建筑让我们目不暇接。新图书馆与老图书馆比邻而建,可谓珠联璧合。理学院大楼、新体育场馆、学生宿舍……只学生餐厅就有十几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数万人。环游归来,更加深了对母校高速发展的感性认识,更深地感到作为清华人的自豪!
岁月更新,转瞬迎来了21世纪。新世纪的第一年正是母校建校90周年。为了庆贺这个喜庆日子的到来,1936级已逾耄耋之年的校友,有三位从美国、两位从台湾归来与在京和从各地赶来的老级友共40余人,都偕家人来到清华园,又一次欢聚。校庆当天,除有三四位在新建的大体育馆参加庆祝大会外,大部分级友齐聚在甲所大会议室观看直播电视,聆听王大中校长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兴奋之余,大家都相信必将有无数的莘莘学子向往清华,来这里接受教育,再一批批走出校门,奔向建设祖国的各条战线。也必将有更多研究成果、发明创造从清华园流向全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毕业70周年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和在京级友一起,张开双臂,欢迎海内外老级友返校,再来一次大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