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联大旧址上的联大碑,以及北大、清华及南开三校中的另外几方纪念碑,它们虽然星散在北国与南疆,相隔遥远,但其象征意义,以及所彰显的精神,却毫无二致。重....
【新闻中心讯】9月13日,“罗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
4月19-20日,在四川省档案局和泸州市档案局的支持和协调下,叙永县政府委派县档案史志局工作人员赴云南省档案馆查阅复制西南联大叙永分校极为珍贵的12件....
今年纪念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0周年。60年前,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不仅是昆明民主斗争的核心人物,而且是推动中国新诗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理论家。他....
初次读丁元元的书,便是这本《最后的西南联大》。看到“最后”两个字,我便有隐隐的惋惜。我记忆中的西南联大是无数人崇敬与向往的地方,但终有一天,西南联大走到了“最后”。这也正是这本书的与众不同,大抵他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最后”的惋惜,即与西南联大有关的人和事正在逐渐凋零,对西南联大的记忆正在年轻一代人中逐渐消弭。于是,1984年出生的丁元元,以记者、编辑、评论员的身份在媒体工作了十年之后,于2014年开...
有关西南联大的书出版了不少。为什么怀念西南联大?学者们从史料研究出发作了分析和解读;联大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从师生自述、回忆以及小说中可以看到。
为缅怀西南联大的丰功伟绩,弘扬西南联大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的优良传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决定在今年11月1日西南联大校庆日前,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西南联大建校七十周年纪念活...
我和父亲有聊不尽的话题,那就是昆明。我们家是1938年12月随同济大学搬迁到昆明的,那年父亲33岁,正是如《神曲》开篇所写的,“在人生的中途”。第二年8月他就辞去同济大学的工作到西南联合大学任外国语文学系教授,一直工作到联大结束,1946年6月我们随北京大学复员回到了北平。在昆明住了七年半,其中有七年在联大度过,这七年,他在研究歌德、里尔克与杜甫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在创作上也出现了一个高峰,思...
郑天挺(1899-1981)是著名的明清史学者,建树颇多。1940年,郑天挺受邀出任联大总务长,参与学校管理。
1995年,为铭记革命烈士的功绩,在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内建成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暨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革命烈士纪念碑”。在纪念碑基座上刻有27位为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名录(西南联大烈士15位、昆明师范学院烈士12位),闻一多、刘国鋕、潘琰三位烈士就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暨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闻一多、刘国鋕、潘琰等烈士的英名。刘国鋕烈士刘国鋕在西南经济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