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孟凡茂:1940年9月号《清华校友通讯》读后

2016-05-20 | 孟凡茂(1979自动化) |

1940年9月值梅贻琦校长服务清华25年,《清华校友通讯》出版专号以为纪念。这个专号有三部分内容:一、纪念文章、诗词,二、昆明校友会公祝会记,三、各地贺电贺柬汇记。

第一部分刊登祝年文字十余篇,首篇是清华学校时期的校长周诒春的文章《梅月涵校长掌教清华25年感言》,文中说,在梅校长服务清华的25年中,对“清华校风之养成,教学内容之扩充,及其其他各方面之进步,几无不赖其合力或主持。”对于“九一八”之后,清华在困境中发展,七七事变后,“举校南迁,跋涉万里”,无不体现了清华的“永恒奋斗之精神”,并说,“此精神即吾人平时所傲称之‘清华精神’,亦即梅校长廿五年来所实践之精神也。”

第二篇是潘光旦的《梅月涵夫子任教廿五年序》,用白话文写古文题材的“序”。时任清华教务长的潘先生真是写文章的大家,在叙述与梅先生的师友交谊之前,用数百字写祝年文字的起始和意义。文中引了清代学者全祖望的话,“说者谓古无祝年之文,其列之为序也,自元之虞(集)杨(维桢)诸公始。”潘先生反对写浮泛夸谀的祝年文字,但对于梅先生,他说,“目前所要写的,虽有祝年之意,却还不是普通的祝年之文。一为先进的典型人物,在一个全国最高的学府里,任教至二十五年之久,中间没有一些间断,期间德业的积累,至少从受教者的立场看,有非寻常的数字所能记述的,岂不是本身就值得赞颂的一件事。”“他和清华的关系,若把留学期间并算在内,竟已达三十一年,姑舍三十一年或二十五年的德业不论,此种关系所表示的一种真积力久的精神已自足惊人。试问,清华所培植出来的多少人才之中,对母校竭其心力,能如是其锲而不舍,已有几人?”

第三篇是朱自清的《清华的民主》,此文虽没有明确说是纪念文字,但对梅贻琦维护清华的民主制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文章说,“他和清华的关系之深,是大家知道的,他爱护清华之切,也是大家知道的。但难得的是他怎样爱护清华;他使清华在七八年里发展成比较健全的民主组织。在这个比较健全的民主组织里,同仁们都能安心工作,乐意工作。”“有人也许惊奇,为什么梅先生在种种事件上总不表示他的主见,却只是听大家的。是的,这的确可惊奇,但可惊奇而可敬佩的是他那‘吾从众’的态度和涵养。”文章最后说,“这个民主的机构,由大家的力量建成,还得大家同心协力来主持;梅先生和校务会议诸先生虽然领导有力,但单靠校长和少数人还是不成。——只要同人都能像梅先生一样的爱护清华,并且知道怎样去爱护,一切顺其自然,不去揠苗助长,清华的民主制度,前途一定是光明灿烂的。”

第四篇是刘文典所撰《梅校长任职二十五年纪念题名录序》,鉴于目前网上贴出者,常有文字上的错误,全录于此:“盖闻辟雍有事,粤称师道之尊;庠序宏开,式标教泽之远。是以饮酒养老,亲奉国叟之觞;享燕训恭,独拜大宾之驾。清华大学梅月涵校长,珪璋特达,擢秀南开;利用宾王,升学北美。于是栖心玄理,无弃寸阴;毕究微言,妙穷幽赜。既蜚声于绝域,遂聿归乎宗邦。初开讲席,阐物理之精微;继掌上庠,作人伦之师表。负书之士,持经之徒,望仪型而景附,慕芳声而响臻者,若百川之朝宗于海也。教臻三善,化洽四裔;惠泽滂流,高风遐被。朝野钦其文采,中外仰其声施,诚一代之典型,邦家之宗匠者矣。既而遭时屯诐,戎马生郊,倭寇凭凌,中原板荡。虽博士倚席,横舍屡迁,而才秀之士,焕乎俱集,弦歌不辍,著录如市。自非贞固足以干事,名德足以服人,孰能使多士忘犬吠之警,边境息狼顾之忧若斯也哉!缅维校长,讲学莅事,廿有五稔。百年树人,既四分而有一,六爻系易,亦两贯而兼三。功既伟矣,德莫大焉。不有题名,曷光盛事。同人等俱沾凯泽,咸挹风猷。于是署兹方册,昭宣仰止。庶显显令问,播芳蕤于无穷;济济英贤,被薰风于有截。谨序。”以刘文典的狂傲的性格写出这样一篇称颂梅校长的题名序,可知他对于梅校长的钦佩,也说明梅校长在当时的文化教育界有很高的声望。

此外,沈刚如的《校长在抗战中》总结抗战三年来,梅先生从长沙到昆明主持西南联大和清华,勇于负责,事必躬亲,任劳任怨,在民族危急存亡的时期,使联大成为“最为完善的学府。”文章最后说:“校长今年才五十二岁,虽然比以前清癯得多,可是精神还很强健。廿五年来没有脱离教育事业,始终在本位上努力,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我相信他永远是这样,时代景物尽管变,他那种艰苦卓绝的一贯精神是不变的。”李长之的《梅先生的言与行》提到先生的言,特别强调了两句,一是1931年就任清华校长时所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句是1938年在成都清华中学时所说:“学生没有坏的,坏学生都是教坏的。”对于梅先生的行,文章只说了先生迅捷有力的脚步,并希望“他的脚步依然(而且永远)挺拔而讯捷。”

第二部分介绍昆明校友会公祝会。昆明校友会公祝茶会于1940年9月22日下午3时半在云南大学至公堂举行。昆明同学会会长金龙章先生致开会辞。马约翰先生简要介绍梅校长25年服务清华的经历,谈到梅先生的人格时说:“大概讲起来梅先生有以下几个长处(一)诚恳、(二)公平、学校中有时不免有所争执,梅先生总是一秉至公去解决那些问题。(三)真君子 Real Genttleman 的精神、梅先生不但是一个真君子,而且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举措态度,是具备中西人的优美部分。”潘光旦先生宣读了梅先生母校,美国吴士脱工科大学授予先生的名誉博士学位来文。潘介绍说,早在五年前,该校就有意授予此学位,但规定必须本人到校领受,因梅先生忙于校务,无暇赴美。本年该校破例,采用函领方式授予梅校长名誉学位。

来宾及校友多人致辞祝贺,昆明大学校长熊庆来说,“梅先生的美德甚多,兄弟最感到的,便是‘诚’和‘持久’,自强不息是梅先生的精神,也是清华的精神。”与梅校长同年留美的徐君陶先生回忆了1909年庚款考试看榜时梅校长当时的举止与神情,“看见一位不慌不忙,不喜不忧的也在那儿看榜,我当时看他那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觉不出他是否考取。”20岁的年轻人就有如此沉稳的态度,令他称奇。

对于来宾、同人和校友的祝贺,梅校长致答词,那平实得体的话语体现了他一贯的谦逊态度和负责精神。他对于诸人“以文学言词给予的种种奖誉”,他觉得“实在在太过了,实在不敢当”。并说“听了诸位先生以个人为题目,说了不少夸奖的话,自己不敢说他们的话都是错的,因为无论哪个人总有一些长处,但也必有他的短处,只是诸位不肯说这个人的短处罢了。仔细想来,或许诸位因为爱清华的缘故,爱屋及乌,所以对于这个人不免有情不自禁的称扬的话语。就是吴士脱大学赠予个人的名誉学位,也是因为他们敬重清华,所以对于这个学校的校长,做一种奖励的表示。”他把校长的位置比作京剧中称为“王帽”的角色,并说:“他因为运气好,搭在一个好班子里,那么人们对这台戏叫好时,他亦觉得‘与有荣焉’而已。”致辞最后说:“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正好像一个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负驾驶它的责任,此人必不应退却,比不应畏缩,只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虽然此时使人有长夜漫漫之感,但吾们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风定,那时候我们把这船好好的开回清华园,到那时才能向清华的同人校友‘敢告无罪’。而在这艰难的时期,更希望凡爱护清华的多予帮助,多予指示,那便是学校之福,个人之幸”。

第三部分是各地同学会、校友个人及政府官员等给梅贻琦的贺电、贺信、横额、立轴、对联、诗文等。这可以看成是一次文学盛事。

文学院长冯友兰的长联是:

到清华在学堂 以前历教授主任监督以至校长投艰遗大值此时地覆天翻 更仗老成匡世难;

离北平从抗战 而后经长沙衡山蒙自而来昆明茹苦含辛望他日乾旋坤转 益宏教化振人文。

王力教授所拟贺联是:

硕德清芬 廿五年华供教育;

光风霁月 三千俊彦感涵濡。

并作注说:“先生原系清华同学,又在母校服务廿五年,其与清华关系之深,无可伦比。故以校名及先生尊字错综嵌入联中,以致敬仰之意。”

上面提到朱自清教授写了《清华的民主制度》的白话文,又于8月22日以典雅古文致函申贺:“月涵校长先生大鉴:先生服务清华已届廿五周年。历来爱校之笃,谋校之忠,待人之诚,处事之慎,众所共钦。而扶植清华民主制度,尤利于学校之发展,乔木高山,曷胜仰止,兹值各地校友公同祝贺之日,谨驰函申贺,伏维与校同庥不一。”

这期刊物出版于70多年前,今天读这些文字真有隔世之感。对于梅贻琦先生那一代人,也可以说是最近的古人,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已写在清华的历史篇章上,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缅怀他们。读这样的文字,不管用什么文体写成,让我们感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正如潘光旦先生所说:“在作者既‘与不伤惠’,在受者自‘取不伤廉’”。对于梅先生,当年52虚岁,服务清华25年,任校长9年,他的人格魅力、实干精神和民主作风在当时的教育界是一位榜样,一个楷模,这是清华的骄傲。梅贻琦先生,一位严肃的校长,对本职尽心尽责;一位风趣的先生,让受教者如沐春风。这样一位“其言也讱”的仁者,一位“其德可风”的君子,值得让人永远景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