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魏赠应:莺啼序•感恩图报

2017-06-09 | 魏赠应(1962届土木) |

回眸少年苦难,出生长夜漫。母早逝、家境贫穷,十岁辍学黉断。做苦力、离乡背井,童工筑路身疲倦。每天光脚走,寒冬腊月衣烂。

喜救星来,百姓解放,禹域阳光暖。进中学、考取清华,感恩图报心善。别黉门、遵循校训,从戎去、把青春献。让同窗,志愿不填,地方“三院”。

山欢水笑,斗志昂扬,共把轩辕捍。婚结后、分居十载,织女牛郎,七七相逢,每年一见。家书来往,峥嵘岁月,吾贤内助双肩负,立军功、一半是她攒。勤劳积德,天时地利人和,调北京聚家眷。

军休离职,受聘公司,市镇工程建。总工责、质优生产。守法终身,黄赌离远,拒纳赃款。良心使唤,秋冬春夏,时光流逝古稀歇,赋诗词、耄耋精神焕。天涯若比邻居,微信群聊,适宜点赞。

注:

1.莺啼序,又名丰乐楼,词牌名,传说是长调中最长的词。共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四仄韵,第二段十句四仄韵,第三段十四句四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五仄韵。词牌格律按正体填词。采用词林正韵寒删部。

2.1963年1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学制五年半)。全班31位同学,其中有 7个分配到军队的名额,都没有具体的工作地点和单位,给毕业生分配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按规定每人可以填报6个志愿,党组织号召党员(全班仅两位),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与同学们争好地点、好单位。作为党员和团支部书记的我,放弃了填报“三院”(学院、研究院、设计院)。为了报答党和人民的教育与培养,为了尽快落实分配到军队的7个名额,我主动报名,带头参军。在志愿表上只写一句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坚定决心,同其他6位同学一起献身国防事业,使我班顺利地完成了毕业生分配任务。到祖国最需要襾艰苦的地方工作至天命之年,才调进京城,在军队工作到退休。然后走出营区,受聘地方公司,发挥余热十多年。

古稀之年,弃工学文,进老年大学,从头学习、写作格律诗词,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学员。并担任北京丰台区军休所宣传报导员,连续8年被评为区军休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近10年来,先后在全国《世纪诗词大典(第10卷)》、《中华诗词家名典》、《诗词之友》和北京《诗词文苑》《军休之友》《军休诗苑》、区《卢沟吟》《晓月诗讯》《军休通讯》及清华校友网《校友文苑》、《清华校友通讯》等发表诗词200多首,並有多首获奖。现为《北京诗词学会》、《丰台晓月诗社》会员。

由于缺乏文学底蕴,习作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校友们雅正。特别要感谢《清华校友通讯》编辑部全体人员对我长期的支持和鼓励,我将继续努力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

土木系62届校友 魏赠应

2017年6月8日

魏赠应清华毕业照(1962.12)

魏赠应与夫人游览克里姆林宫留影(2011.7)

童年山村故里门前留影(2017.4)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