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阎学泽:毕业后的那些年

2018-04-10 | 阎学泽(1974级水利) |

往事如流水,它以回忆的形式存留于我心中。回忆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生活在过去,存在于现在,却能影响未来。回想我第一次踏入清华大学校门时,还是一个懵懂的青年,是母校造就了我,让我看到了世间的繁华,也认识到了自己。

青年阎学泽

我出生于农村家庭,早年家境贫寒,1970年任民办教师的我,心想自己能教书育人,心感满足。然而人生总是充满机遇,在党的领导下,我有幸步入了清华大学,也树立了我誓要报效祖国,忠贞于党的坚定信念。

1975年水利系农水四班第三小组合影留念

我于197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同年被分配到甘肃省酒泉市水电局(今酒泉市肃州区水务局),2011年退休。在工作中我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利用我学得的知识为酒泉市水利事业做出了贡献,也练就了我刚正不阿,坚定不屈的性格。对水利事业的坚持与热爱,使得我对其有了深刻的认知,通过对工作不懈的付出与奋斗,得到了民众和政府的认可,也为我人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6年在礼堂前与张光斗教授合影留念

1980年晋升为技术员,参加了酒泉市马营河夹山子引水隧洞工程施工;1985年晋升为助理工程师,负责总寨镇万亩节水配套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 1987年晋升为工程师,负责讨赖河北干渠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1988年负责马营河一支渠隧洞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2000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负责酒泉市北大河防洪堤工程的项目建设与技术负责。“革命尚未成功,壮士仍需努力”。人生路途的平坦与坎坷,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始终怀揣着一颗不卑不亢的心,去完成人生的一个个目标,也怀念走过的一幕幕。

1996年在丰乐河现场负责干渠配套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

现今的我,已是年过花甲。四十年来,我始终怀念那些年在母校的生活,与尊师校友一起学习过的日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铭刻在心,时刻警醒着自己,不忘初心。


相关新闻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082022.11

    刘跃进:记忆中的水木清华

    从姜老的书房出来,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映红了西边的天空。时惟早春,寒意未尽,而我内心却温暖如春。西溪旧地,道古桥边,谈话间,一个甲子的风云,好像在指缝间倏忽滑去,留下来的是对水木清华不舍的记忆。

  • 292014.07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青年远征军

    1944年国民政府发动的大规模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是抗战胜利前夕为了军事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史学界围绕运动缘起、政策制定、编制概况、作用意....

  • 292014.07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青年远征军

    1944年国民政府发动的大规模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是抗战胜利前夕为了军事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史学界围绕运动缘起、政策制定、编制概况、作用意....

  • 312016.03

    毕业十年,校友们分享个人毕业后的经历。

    毕业十年,校友们分享个人毕业后的经历。(2001级毕业十年纪念大会在蒙民伟音乐厅举行)

  • 162018.11

    毕业后参加校庆

    毕业后参加校庆

  • 282014.02
  • 112020.08
  • 232020.09

    那些优秀的清华“未毕业生”们

    历史上,老清华长期以卓越的教育质量而闻名遐迩,培养过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历史上也出现过相当数量的“未毕业生”,其中不乏各路才俊,不少人甚至成就卓著、蜚声中外。清华初期的“未毕业生...

  • 032016.03

    那些日子,那些事

    那些日子,已渐渐远去;那些事,仍历历在目。离开魂牵梦系的清华园已近20年,渐生捡拾失落记忆之心,只为那些曾经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