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HiTC演讲实录∣清华院士董家鸿:你我共同连接起的真实武汉

2020-05-03 | 董家鸿 | 来源 公号“清华大学文化创意评论”2020-04-29 |

4月26日,清华校友HiTC演讲大会成功举办。本届演讲大会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为主题,由清华校友总会、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主办,逾10万人在线观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讲述了他在抗疫一线的故事。2月中旬,董家鸿和团队从北京出发,于次日凌晨抵达目的地——武昌站,迅速打响了国家远程医疗队在武汉抗疫的第一枪。他深情地说:“正是这份明知风险仍然选择逆行的初心,让我们的六人行,不孤独,很温暖。”

董家鸿老师演讲完整版视频链接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董家鸿,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这次校庆演讲的主题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我和团队一起经历了武汉一线的抗疫生活后,我切身感受到这一点: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都被一些桥梁和纽带紧紧相连。今天我有四个小故事和大家分享,就从我们准备奔赴武汉说起。

01去,不去?从一个人到六个人

2月中旬,全国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病人数仍在快速增长,这种未知的疾病传染性高、没有特效药、重症患者死亡率高……一时间,全球的注意力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夺去。就在这个时候,我受到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的委派,带领国家远程医疗队工作小组,奔赴疫情重灾区——武汉。

作为一名从业37年的医生,救死扶伤的信念已经深入骨髓,当国家有难、患者有需时,更多涌上心头的是终于能够亲自上阵的热血沸腾。但援鄂远程医疗队中除了经常与生死打交道的医生,还有学者和工程师,这种时刻、这项任务、这个决定,对于他们和他们的家庭而言真的是太艰难。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杨斌工程师告诉妻子决定赴武汉后,妻子默默不语很久,才站起身抱了抱杨斌,转而就开始为他收拾行囊,一边收拾一边掉眼泪。我们都是平凡人,背后都有家人,我的母亲从新闻中得知我瞒着她去武汉的事情后,也打来电话念了我好久。你们看,虽然我都这把年纪了,在父母眼中仍旧是个孩子。正是这份明知风险仍然选择逆行的初心,让我们的六人行,不孤独,很温暖。

2月23号晚上9点,我和团队一起从北京西站出发,坐上了久违的绿皮火车,大家既忐忑,又期待,讨论了很久智能防疫设备部署和疫区实地考察计划。当然,我们全程都严实的带着口罩,做了充分的防护。第二天凌晨抵达目的地——武昌站,这是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往常最中心、最热闹的车站。

下车后的站台,空荡荡,冷清清,到处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刮着冷冷飕飕的北风,偌大的车站里,一列火车、一位列车长、一行六人和十二个箱子。行驶在封城中的武昌大街上,一边是摩登都市,一边又阒无一人,一切都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和大家说实话,那个瞬间,那种莫名的凄凉,真的会恐慌,会伤痛。为武汉,为生命,团队被激发出更强烈的使命感,就想立刻投入与疫情的搏斗,于是我们未作停歇就直奔武昌区政府,打响了国家远程医疗队抗疫援汉的第一枪。

02六个人背后的科技报国清华人

虽然一线是六个人的身影,但撑起战斗的,还有我们背后多支清华医工结合攻关团队。

瘟疫爆发,牵动着每个“清华人”的心。腊月二十七,还有几天过年,由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精准医学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精密仪器系、电子工程系、航天航空学院等院系专家组成清华大学医工结合“战役突击队”,聚到清华长庚医院开了个紧急会议,会议结束后大家纷纷退掉了归家团圆的车票,迅即投入到各项科技攻关中。我们的第一个应急研发的技术成果——COVID-19自测评估系统,自大年初一启动研发到年初八通过专家审核上线,仅仅7个日夜。我们的团队废寝忘食,用清华速度为恐慌的人们及时送上居家自测神器。如果你心存疑虑,只需要打开手机,做一次自查筛选。小程序会根据体温、呼吸道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因素进行自动分析,给出一个可靠的新冠感染风险评估,感染风险高的病人会被建议去医院就诊,反之则先在家中观察。

通宵鏖战的研发团队

上线当天,便有来自内地及港、澳、台34个省市的75万余人次点击进行了自测。这个自测评估系统不仅可以强化大众对新冠肺炎的科学认知,减免社会恐慌,同时帮助百姓做好就医前的居家分诊,减轻医院的医疗负荷,让医疗机构有限医疗资源更加高效地投入到确诊患者,避免医院内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

一位在非洲工作的清华校友告诉我,有个非洲刚果布的小伙儿,他所在的公司建议员工使用我们的小程序进行每日自测。一天早晨起来,他突然开始发烧,虽然没有其他症状,但这可吓坏了一家老小,疫情期间发烧,尤其是在当地医疗资源不甚充足的情况下,这可攸关生死。家里人都慌了,坐立难安,症状稍有风吹草动就往新冠上靠。有说去医院的,有说在家观察的,争执不休。小伙自测后得“居家医学防护,观察症状变化”的建议,虽然大家还有些许不安,但心里都踏实了下来。小伙在家做了防护,当晚烧就退了,也没有出现别的症状。

03武汉,我们在洪流中继续战斗

到达武汉的三天后,我们便在雷神山、武汉大学中南、天佑、协和等多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完成了原定技术设备部署:智能辅助分诊系统在提升分诊精准度和效率的同时,降低了院内感染风险;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在10秒内进行快速诊断、精准分型和分类救治,并赋能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移动生理参数监测系统减轻了医护的监测工作负荷,降低了职业暴露风险;远程集成协同诊疗系统为多学科远程医疗搭建了高效能的5G互联网平台,借此我们组织开展了多次国内及国际多学科远程会诊,形成前方临床救治后方远程医疗支援的集成医疗救治模式…清华新冠智能防控系统从个人防护、社区管控、院内救治、远程医疗和康复照护5个环节为新冠肺炎的智能化防控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测试系统

当然,技术研发不是闭门造车,一定要来自于一线临床实践的真实需求。完成远程医疗工作部署后,我们每个白天奔波调研各家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康复隔离区及社区卫生中心,了解当地疫情防控中的迫切需求,晚上便投入新一轮的研发中,真的是没日没夜地赶工,一天只睡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大家好像早就忘了一开始的恐慌紧张。

就这样,在短短3天里,我们以武昌区水果湖街社区为试点,部署了针对隔离区康复人群管理的COVID-19康复护航系统。医护工作者只需要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就可以对庞大的患者群的入舱、出舱过程,及在舱期间和出舱后的居家隔离期间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该系统已在湖北省全省广泛应用,目前在475个集中医学隔离区累计管理康复患者15922人,累计管理出舱患者8527人,管理总床位数8491张,大大减轻了隔离区的工作压力,也显著提升了康复患者的满意度。

调研方舱医院

科技的力量硬核强大,但在武汉,让我更加感动的是,如同洪流一般守卫着这座城的平凡英雄们。

七十六回日夜交替,十四亿人心头萦绕。

这里有坚守至今的武汉本地医务工作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支援鄂医疗队,有在疫区里奔波送饭的外卖小哥,有最可爱的武汉人。疫情面前,武汉人民积极配合,自觉“宅”在家里,一眼望去,街道上只留下白色隔离服和警察来来回回忙碌的身影。还有不少志愿者带上“红袖章”、穿上“黄马甲”,在防控点职守,在小区里巡逻……这每一个真实的连接点,连接起了一个真实的大武汉。每一个留守武汉的人都兢兢业业地呵护着这座睡梦中的城市,不遗余力地为打赢“武汉保卫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也为能够代表“清华人”加入四万援鄂医疗大军,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感到无比的荣幸与自豪。

04愿成为全球健康守护者

中国有句老话,患难见真情。在之前中国全力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多个国家伸出了援手,如今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并迅速蔓延,中国也决不会袖手旁观,必将力所能及地提供援助。中国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迅速分享了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向韩国、美国、伊朗等国家提供大量抗疫物资;抗疫医疗专家组携31吨医疗物资驰援意大利;中国外交部、国家卫健委与10个太平洋岛国通过视频会议分享抗疫信息、交流防控经验。

我们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也决定将“清华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中部分产品开发出多国版本并捐赠分享给有需要的国家。目前自测评估系统已制成英语、日语、韩语、波斯语和意大利语等8个外语版本,已为74个国家、2000万用户提供了自测服务,分流减少医院发热门诊患者量达到90%;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也已推出英语及韩语等版本,向美国、韩国及德国进行了捐赠。我们也积极地与美国、澳洲、非洲等地的专家、政府官员们连线进行了远程医疗会诊与经验交流,分享了清华疫情防控技术和经验……这些行动,传递着“清华人” 与各国人民守望相助、携手抗疫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常说到一个词——“家国情怀”,在环球同此冷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千千万万个真实的人连接组合起来的,帮助武汉,就是帮助中国;而如今,中国将在抗疫中积累下的宝贵经验与世界分享,不断地推动国际疫情防控合作,我们和世界人民又紧紧相连。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唯有戮力同心,才能阻止这场疫情的蔓延,维护人类的共同家园,构建全球健康共同体。

愿每一个我们,都能成为全球健康的守护者!

谢谢大家!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相关新闻

  • 292020.10
  • 032020.05

    HiTC演讲实录∣马清运:人人回️®到未来

    作为设计师,我希望能够用视觉的形象来表达这种人类的情感,创造这种属于所有人的思考。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我给我们设计的标识物:英文叫loop ®....

  • 032020.05

    HiTC演讲实录∣余霄:无穷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政治学17级博士生、清华大学学生“一带一路”研究协会会长余霄分享了他作为国际青年共同抗疫的经历。

  • 032020.05

    HiTC演讲实录∣苏世民学者Charles Vitry:超越国家视角

    作为校友代表,我的工作之一就是与世界各地的校友保持联系。今天我想跟大家讲讲,苏世民校友会作为一个世界公民群体,是如何在这个特殊时期加强作用的。

  • 032020.05

    HiTC演讲实录∣刘慧凝: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羁绊

    生命的最大价值,就是这一路上的相遇、牵绊、麻烦和被麻烦,是使用生命的过程中,又给多少人带去了善意和改变。

  • 282020.04

    HiTC演讲实录∣梅赐琪:有时说服,常常引领,总在共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写作中心主任梅赐琪,作为第一位主讲者讲述了清华教师面对线上教学新课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他....

  • 192024.08

    2024清华校友HiTC演讲大会召开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302024.04

    2024清华校友HiTC演讲大会|长期主义

    4月28日,时值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日,2024清华校友HiTC演讲大会如期举办。本届演讲大会围绕“长期主义——时间是最好的故事”为主题,邀请到数位师生校友齐聚一堂,分享关于长期主义的实践经历与感受思考。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钰,清华大学校友办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董吉男,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孙大鹏,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委会...

  • 062021.05

    2021清华校友HiTC演讲大会|乡村有你有我有TA

    4月24日,时值校庆,2021清华校友HiTC演讲大会如期举办。本届演讲大会围绕“乡村振兴”主题,邀请到数位长期致力于乡村研究与乡村建设的师生校友齐聚一堂,分享他们关于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与思路创新。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胡钰,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助理、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秘书长梅晓鹏,清...

  • 31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