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底大学毕业,我和清华108位同学,被分配到辽东苦寒之地、水电部第一工程局接受“再教育”,建设战备电源310电厂。那几年,工作条件、生活环境都很艰苦,政治氛围更感压抑。我们有过迷茫,有过苦闷,但没有沉沦。默默积蓄力量,巧妙地利用毛主席语录英文版学习英语,温习专业知识,等待云开雾散的一天。
张嗣伟,1935年生,江西赣州市人。石油大学(北京)原校长兼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52年化工系更名为石油系,并于第二年组建成北京石油学院),1955年7月毕业于该院矿机专业,后留校任教。
校庆前夕,2019年4月22日早晨,虚岁90的老学长高生文先生及长子走进同方部。我们请老先生父子就坐于雅致舒适的布艺沙发,追忆往昔峥嵘岁月,激励后辈自....
结婚七十周年称为“福婚”,回顾峥嵘岁月,感慨万千,写诗纪念。
于慧敏,清华大学副教授,199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96年直读生物化工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名列本科生综合排名班级第一名、研究生综合排名年级第一名,并获清华大学第三届学生十杰、清华大学第五届“航天海鹰杯”学术新秀、“十佳优秀研究生”、科技兴化、北京市理工科优秀学生、东方通信一等奖、宝钢一等奖、宝洁一等奖、联信一等奖、清华大学“一二九”辅导员奖、学生实验室建设贡献一等奖及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
我们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