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CC视频技术总监封光谈个人的技术成长之路

2011-01-05 |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开发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步进化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程序员在刚进入开发行业后该如何发展自己是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51CTO今天采访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前研究员,现任CC视频技术总监的封光博士,请他谈一谈他个人的技术成长之路。

人物介绍:封光,新疆克拉玛依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互联网信息检索。在博士研究期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互联网搜索与挖掘组实习两年,后来在香港理工大学做助理研究员,从事模糊学习算法的研究。2008年毕业后加盟CC视频,任技术总监一职至今,主要从事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视频云计算平台的架构。目前主要关注的技术领域包括视频处理、分布式计算、可伸缩性架构、用户视频行为分析等。

51CTO: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开发技术的?当时有什么技术理想?这么多年过来, 对这个技术理想有没有过调整?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开始接触技术。那个时候发现编程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电脑,很酷,于是就开始对开发技术比较关注了。刚开始的时候,认为做一些比较酷的玩意是技术理想,希望能够做一个让周围的人觉得很惊讶的东西,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后来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发现仅仅做一个大家看一眼觉得很惊讶的东西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个大家天天都会用的东西。当你做的东西大家天天都会用了,说明才是真正认可你了。

51CTO:刚接触编程的日子,最难忘的是什么?现在来看对当时的自己有什么建议吗?

刚开始接触编程时,忙着自己实现一遍书上的例子,都能让自己有成就感,不过也常常是几次后才能成功一次。那时候会忽略一些基础的知识——例如算法和数据结构、标准协议(TCP/IP)等——而对直接看的到的窗口编程比较有感觉。例如做一个扫雷、俄罗斯方块等,这样做出来也比较容易让同学吃惊一下。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像是掾木求鱼。按照当年的学习方式,可能学一辈子都学不完现有的技术。因为那些东西都属于上层,是易变的东西。比如当年风靡一时的DelphiPB等,现在都淡出了,如果仅学会了它们的操作,而没有学会思想的话,那就相当于白学了。对于开发者来讲,掌握基本的知识很关键,这些知识是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

51CTO:什么时候在编程上有一种真正“开窍”的感觉?有没有什么事件加速了这种脱胎换骨的巨变?

开发技术的入门是从VC开始的,我想中国相当一部分程序员都是从VC起步开发生涯的。那么后来陆续深入研究了C++PythonJavaPHP等,当然,每种语言相应的库和框架都相当不少。当把这些语言、库、框架放到一起思考之后,就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可以发现哪种语言在什么方面具有优势,为什么别的语言没有这样的优势,每个语言、库、框架的定位的不同,等等。这些问题在之前是从来没有想过的,而且也没法想出答案。

国内经常出现这样的例子,有谁说什么好的时候,一窝蜂都说这个好,如果你在论坛里面敢说一句它不好,立刻有无数板砖拍过来。其实这样是阻碍技术进步的。兼容并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才能达到新的高度。

51CTO:最近还在关注哪些技术?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儿?

最近比较关注分布式计算与存储、动态负载均衡,以及HTML 5中视频相关的问题。

51CTO:心中是否存在一个技术偶像?这个偶像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如果从开始学编程的时候算起,偶像还是不少的,例如jjhou, knuth, eckel等,那个时候觉得他们的高度是遥不可及的。现在来讲,已经没有当时那样地位的偶像了,从技术角度来讲,差距已经很小了。实际上达到他们技术高度的人非常的多,但是他们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除了技术外,他们还有自己其他方面的特长。例如jjhoueckel实际上应该算是教育学家,而不是高级工程师,而knuth真正应该称他为教授。只是他们工作的内容和开发相关,开发仅仅是他们工作的载体。非常希望中国能够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的出现,有了一个完整健康的生态圈,整体的开发水平才能上一个台阶。

(彭凡)

转自 51CTO.com 201114

相关新闻

  • 052020.11

    李路:IC工程师的弘扬武学之路

    受武侠电影的影响,我从小就十分喜爱舞刀弄枪,但一直无缘学习武术。真正开始练习武术是到了研究生二年级。同学中有在本科是校武术队的,那时我每天晚上从实验室....

  • 122020.08
  • 122021.04

    “水木谈芯”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论坛成功举办

    2021年3月27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微电子学研究所、清华校友总会集成电路专业委员会和北京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水木谈芯”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论坛第007期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期论坛的主题是“面向后摩尔时代的新原理器件”,报告嘉宾为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微电子所助理教授唐建石博士和南天翔博士,由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微电子所王志华教授主持,高滨副教授负责本期论坛会务工作。共有150余名参会者...

  • 032007.09

    中美高级网络技术研讨会CANS2007举行

    【新闻中心讯 供稿 网络中心 编辑 崔凯】8月25~26日,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承办的中美高级网络技术研讨会(Chinese-American Networking Symposium)CANS2007在西安召开。

  • 152017.08

    专访旷视科技CEO印奇:总理为原创的中国人脸识别技术点赞

    在听到印奇正面的回答和详细的介绍后,李克强表示赞许。“克强总理很高兴说中国的技术公司有自己原创的东西,而不是把国外的东西拿来改一改。”印奇回忆说。

  • 172023.10

    首期清华生医药校友之声讲坛——探索自我·清华人的PI成长之路圆满举办

    2023年10月13日,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清华校友总会生医药学院分会主办,生、医、药三院学生会、研会、研团共同承办的首期清华生医药校友之声讲坛——探索自我·清华人的PI成长之路,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馆E109报告厅圆满举办。刘俊杰(左)主持,蓝康澍(右)发言本期讲坛以“PI的成长之路”为主题,邀请到五位经历各不相同的校友与同学们进行现场交流与分享。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刘俊杰主持了活动,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博士...

  • 222013.02

    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占领立体视频技术制高点

    占领立体视频技术制高点——记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戴琼海教授及其团队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3-01-19 高靓 程曦 白雪蕾  走进位于清华大学主楼7层的一间实验室,一个直径6米的大“笼子”映入眼帘,位于...

  • 112018.10

    悼念桥梁技术专家、中国铁路栓焊钢梁的奠基人之一潘际炎先生

    我们以悲痛的心情获知桥梁技术专家、中国铁路栓焊钢梁的奠基人之一,潘际炎先生于今晨离世,享年94岁。

  • 072024.04

    清华生医药校友之声讲坛——公共事业单位的职业成长之路圆满举办

    2024年3月29日,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清华校友总会生医药学院分会主办的第二期清华生医药校友之声讲坛——公共事业单位的职业成长之路,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馆E109报告厅圆满举办。本期讲坛以“公共事业单位”这一职业方向为主题,邀请到四位经历各不相同的校友与同学们进行现场交流与分享。生命学院22级博士生朱辰旭主持活动,生命学院党委副书记谢莉萍致开幕词。

  • 142018.11

    CRISPR 研究团队核心成员丛乐:AI 连接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让肿瘤免疫治疗更进一步

    通过结合更好的基因测序分析技术,找到潜在的基因再加以精确的改造,我们可以实现之前我们所说的既能“读”又能“写”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