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许渊冲:跟翻译“倔”了一辈子

2014-09-02 |

九十三岁的北大教授许渊冲摘得亚洲首个“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本月4日,上午10点半。?

  记者敲开了许渊冲先生位于北大畅春园的家门。一进门,老先生正在吃“早午餐”,“抱歉啊,我刚起床,马上吃完。”这大嗓门,很难相信是从一位93岁老人的胸腔中发出。老人耳朵不好,声音便推己及人地高八度。“他工作到凌晨四点才睡下,晚睡晚起,你们别见怪。”许先生的夫人照君热情地解释。虽然刚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国际翻译家联盟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但显然没有影响到老人深夜工作的习惯。?

  在书房等先生,环顾四周,老房子几乎没怎么装修,只挂着一幅字:“春江万里水云旷,秋草一溪文字香”。这是一位忘年交对他的评价。书房简朴,除去老旧的书桌和单人床,就只剩下码满了藏书的书架,今年5月刚出版的译作《李白诗选》《杜甫诗选》《王维诗选》赫然在列。床边的小矮桌上,随意地放着眼药水、竹扇等杂物。倒是书桌上各种书刊资料摆放得整整齐齐,照片、信件都用信封分门别类装好,一把放大镜十分显眼,“这两三年,他的眼睛也不行了,看书、打字都得戴上眼镜、再配着放大镜看,却乐此不疲。”照君说。?

不一会,窗外响起了雨声,许先生慢慢走进书房,瘦高的他腿脚似乎有些不灵便,听说前些天骑自行车摔倒了。坐在宽大的沙发里,老人更显清瘦。打开话匣子后,他的表情很活跃,更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清晰思路。雨声,便在交谈中渐渐隐去。?

“翻译的快乐对于我就像水和空气”?

  柏林当地时间82日下午,在第二十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家联盟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这个每三年评选一次的国际奖项,也是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由于健康原因,老人没有去现场领奖,他以一封优雅的英文信表达了谢意。“作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翻译家,我深感荣幸。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翻译工作的认可,也表明中国文学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从事汉语、英语和法语文学的翻译对我而言一直是一种享受。93岁的我还在做翻译,我就是喜欢翻译。”?  “我70岁从北大退休,可以说是退而不休!退休前译作20本,现在120本!”说到兴奋处,许先生总会站起身来,眼神放光,像年轻人一样挥舞着手臂,凸起的青筋隐约可见。“一点不累,翻译的快乐对于我就像水和空气。”许渊冲笑言。?

  《楚辞》《包法利夫人》《红与黑》……诚如颁奖词所说,“许渊冲教授一直致力于为使用汉语、英语和法语的人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我现在两个多月能翻译一本,计划5年完成莎翁全集。”老先生的野心,仿佛跟他的年纪一样大。?

  为了抓紧晚上的“高产期”,许渊冲退休后养成了黑白颠倒的作息习惯。“他现在吃的很少,睡的也很少,每天要从晚上十点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照君展示了许先生近期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成果,电脑上的文字密密麻麻,眼神好的年轻人都觉得眼花缭乱,更无法想象一位视力衰弱的九旬老人,每天面对电脑工作六七个小时,需要多大的毅力。?

照君担心丈夫的身体吃不消,却也劝不下,就像老先生坚持每天傍晚出门骑一小时自行车,还不许人跟着,“倔了一辈子!”说着,照君有些“生气”,转而语气又缓和了下来,“不这么倔,估计也出不了这么大成就,执着了一辈子啊!”?

翻译要显出民族文化的味道?

  “这是这两天刚出的《中国翻译》,有篇文章不认同我对李清照《乌江》的翻译!”相比起刚刚获得象征终身成就的奖项,这位老人说得更多的却是自己的翻译理念。?

  “西方语言有90%可找到中文对应,中国语言和西方语言却只有50%可以对等。”许先生认为,“现在很多学者都认为,翻译的最高标准就是将原文直白转换,重视‘名’而轻视‘实’,注重‘形似’而忽视‘神似’。”许先生语气中透着无奈,“我觉得在不歪曲作者意思的情况下,翻译一定要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灵魂体现出来。”?

  诗词互译,最能展现出在不同文化之间传达意境的难度。作为中国唯一能在中、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他常常反复推敲。?

  以毛泽东诗词“不爱红装爱武装”为例,许渊冲把“红装”译为“powder the face”(涂脂抹粉),把“武装”译为“face the powder”(面对硝烟)。对仗工整,也保留了韵文形式,打通了东西方的美学意境,中国文化的味道和精髓跃然纸上。?

  之所以形成这样一套翻译理论,源于许先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痴迷与热爱。“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独一无二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我们中国文化正在走向复兴,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我始终觉得,中国人要有自己的文化脊梁。”?

  说起工作,许渊冲就停不下来。“你喝口水,歇会吧。”面对这位爱吃汉堡、喝可乐,坚持每天骑车、仍想下海游泳的“老小伙子”,照君哭笑不得。?

  “你别说了。”许渊冲打断照君的话,有些不好意思。他从抽屉里拿出几张照片。“这是‘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金融界泰斗王传纶,还有杨振宁、‘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这个是我,我们是西南联大的同学。朱光亚和王传纶已经去世了,我希望我还可以抓紧时光,多为翻译中国文化做些事情。”说着,老人的目光有些伤感,窗外的雨声越发大了。(巩育华 柯萌)

转自《人民日报》201485

相关新闻

  • 112020.09

    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跨越时代,不改一腔赤诚

    2014年,国际译联将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授予了93岁的中国翻译家许渊冲。这个每三年评选一次的国际奖项,旨在表彰那些推动文学翻译发展、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翻译家们。自1999年设立以来,这是第一...

  • 172021.06

    许渊冲先生讣告

    杰出的翻译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于2021年6月17日上午7时40分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100岁。

  • 032016.06

    许渊冲:译道独行侠  

    95岁的翻译家许渊冲是个“异数”——时间好像忘了把他变成老人。

  • 082020.10

    许渊冲:转换不同语言之美的百岁翻译家

    许渊冲近照 赵凤兰摄/光明图片100岁的他,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译工作,已经出版中、英、法文著作100多部,其中中国古代诗词几乎占到了一半,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也是国际翻译界最高奖“...

  • 062018.09

    许渊冲,译尽诗词美,一生唯优雅

    人如其文。2014年,许渊冲获得“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这是国际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之一,此前从无亚洲人问鼎。国际译联对他评价道:“我们所处的国际化环境....

  • 182021.06

    百岁许渊冲离世,余下的只有回声

    一个一辈子大声说话的老人从今天开始不再能跟我们说话了。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于2021年6月17日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100岁。人生一半的时间里,他困在沉默里,度过了复杂的100年,熬过了战争、革命、误解……他外号叫「许大炮」,正是因为没人听他说话,他总是大声说。有人愿意听他谈翻译时,他已经是个老人了。一辈子大声说的话里,他争过声名,争过房子,争过头衔,争过对错,争过高低,但他并不善于自我表达,因为总是大声地、激...

  • 032011.03

    校友总会拜访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学长

    3月2日下午,清华校友总会理事、《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孙哲一行前往北京大学畅春园,拜访了我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学长,向不久前刚刚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的许学长表示祝贺。

  • 172021.06

    中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逝世 享年100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许渊冲先生友人处获悉,中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此前报道:翻译家许渊冲: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来源:新华网客户端04-18作者:史竞男北大畅春园,每至深夜,总有一盏灯亮起。那盏灯,属于翻译家许渊冲。它陪伴着他,在一个又一个黑夜,徜徉于唐诗宋词和莎士比亚的世界;它更陪伴着他,以笔为桨撑起生命之舟涉渡时光之海……许渊冲。(...

  • 232020.11

    许渊冲:不到绝顶永远不停

    许渊冲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师从钱锺书、闻一多、冯友兰、柳无忌、吴宓等学术大家。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

  • 162021.04

    百岁翻译家诠释“美与快活”——“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面世

    “我10岁就开始看商务印书馆的《儿童世界》,里面有很多插画,我当时就得到了美和快活。现在我100岁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莎士比亚戏剧精选’和‘王尔德戏剧全集’。这两部集子的美也给大家带来快活。”2021年4月14日,在“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新书发布会现场,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精神矍铄,声如洪钟,侃侃而谈,使发布会现场显得格外和乐。这位率真的百岁老人至今仍笔耕不辍,从翻译和写作当中享受纯粹的快乐。在谈到对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