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深潜英雄”崔维成的“万米载人深潜梦”

2015-06-09 |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崔维成距离他成功试潜万米级载人深渊器“彩虹鱼”号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18日,“张骞”号科考母船在船厂铺龙骨,“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模拟中心”同日正式在上海海洋大学落成。

  “张謇”号建成后,将为“彩虹鱼”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11000米载人深潜提供科考服务。此外,“张謇”号还具备进行一般性深海海洋科学调查、海洋事故救援与打捞、海底探险、海底考古、深海电影拍摄等多项功能。

  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崔维成始终没有远离海洋事业。“人类很少探索深度超过6500米、被称为‘超深渊带’的海沟,但这与各国海洋权益紧密相关,要尽快做”,曾经的“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五位试航员之一的崔维成说起前沿的“深渊科学”,便打开了话匣子。

  “蛟龙号”使中国挤进了载人深潜技术发达国家的俱乐部,在崔维成的意识里,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达到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成为真正的海洋高技术强国,必须尽快研制成功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但在国家层面启动“载人深渊器”自主研制,最早要在“十三五”期间才可能部署。

  目前,美国两家企业已分别完成一台3人座作业型11000米深潜器的设计,如资金到位,两三年内即可造出;日本政府于2013年立项研制“深海12000”载人深潜器,计划2023年海试。

  “‘蛟龙’号立项10年,研制10年”,“不想等”的崔维成辞去“副局级”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一职,来到上海海洋大学,创建中国首个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按照崔维成的计划,除了科考船,还有3台全海深着陆器、1台无人潜水器和1台载人潜水器,它们能在大洋深渊协同作业,确保深潜人员的安全和科考效果。

  “高大上”的前沿科技研发,循惯例要依靠官方科研经费,因其投入大、研发时间长,且未来回报难以明确等特点,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一直并不够大。

  不过,日益增多的中国民间资本,需要有适宜的投资出口,科技创新前沿领域为其提供了好机遇。

  “再也等不起”的崔维成开始想方设法启动自己的计划。他的第一笔启动资金来自家人、亲戚和朋友,他本人为此先行捐资人民币200万元。

  “目前的状况挺顺利”,依靠各方捐资和融资,崔维成的梦想在一点点实现。“张骞”号建造经费达2.2亿元,由上海彩虹鱼科考船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独家投资。

  “我专心搞技术,资金的事交由专业的人做,既提高效率,也是双赢”,崔维成将这总结为“科学家+企业家”的前沿科技创新模式。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傅翠晓评价说,深渊中心的运作机制聚集了相关领域的研发新生力量,以核心人物崔维成为中心,积极牵动民间资本的力量,构建了相对强大的研发组织生态圈。

  崔维成呼吁中国科学家走近企业家,让他们了解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亟须填补的研究空白,“我相信会有有远见的企业家愿意出钱出力,与科学家一起为伟大的的中国梦而努力。” (许婧)

转自 中国新闻网 201541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