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为国铸盾的“人民英雄”——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

2021-08-05 | 王逸涛、邵龙飞、王迪 | 来源 新华网2021年8月4日 |

20209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颁授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这是军人的使命,这份荣誉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同志!”入伍30年来,陈薇致力于生物安全防御应急疫苗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研发体系建设和重大品种创制及转化应用,为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筑起一座生物防控坚盾。

1991年,陈薇怀着从军报国的理想,加入原军事医学科学院,踏上攀登医学尖端领域的漫漫征途。

面对实验室里十年如一日的寂寞艰辛,陈薇说:“除了热爱,还有身为军人的使命和责任。”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陈薇凭借敏锐的科研直觉,预判正在研究的ω干扰素对此次变种变异性强的SARS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她率课题组连夜进入实验室,与当时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病毒零距离接触。

身着厚重防护服,每次持续工作八九个小时。实验关键阶段,整个课题组甚至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最终,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陈薇常说:“身为军人,就必须随时应对下一场战争;作为军队科技工作者,要善于在科研领域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汶川地震发生后,担任卫生防疫组组长的她冒着余震危险率队奋战在救灾一线,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北京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员,她带领队员进驻20多个场馆,圆满完成生防安保等任务。

面对来势汹汹的埃博拉疫情,她在疫苗研发的决策中挺身担当,带领团队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同时也是首个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在条件相对落后的非洲国家比欧美同类产品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这是陈薇的人生信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薇临危受命担任军事医学专家组组长。2020126日,大年初二,陈薇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前出武汉。

“做最坏打算、拿出最充分方案、准备最长期奋战。”她率领团队围绕新冠病毒的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与军地有关单位,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

为加快推进科研与临床有效“融合”,她带领科研人员开展病原学、免疫学、空气动力学等研究,快速建立了“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鉴定链条,精准诊断临床患者感染类型,率先在火神山医院、光谷医院、泰康同济医院等三家军队定点医院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

“中国的疫苗,必须由中国自主研发。”陈薇率领团队与北京后方科研基地协同作战,集中力量展开疫苗研制应急科研攻关。

历史将铭记这一系列重要时刻。

2020316日,陈薇领衔科研团队研制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这是全球首支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

412日,疫苗开展Ⅱ期临床试验。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公布,这是全球第一个开展Ⅱ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

811日,疫苗获国家专利。

2021225日,该型疫苗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

目前,该疫苗已获得墨西哥、巴基斯坦、匈牙利、智利、阿根廷等多国紧急使用许可,在优先保障国内的前提下,向多个国家供应。

“专利是我们的、原创是我们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既体现我们国家科技的进步,也体现我们的大国形象、大国担当,更是对全人类的贡献。”陈薇说得铿锵有力。

那些战“疫”画面,刻骨铭心。帐篷实验室搭设完成后,她第一个进入实验方舱,细致检验各类装备;队友执行高风险任务前,她都会挨个检查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激励大家“要用科技让逆行成为逆袭”;在一线超负荷运转,她基本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三个多月下来,人瘦了一大圈儿……

“在她心中,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陈薇同事、军事医学研究院某研究所副所长徐俊杰说。

前行,不负使命。多年来,陈薇一直为有效加强国家生物安全,奔走呼吁,建言献策——围绕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整合各层次力量进一步提升我国生物安全能力;建设相关领域国家级实验室,以应对颠覆性生物技术威胁;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

202010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明确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陈薇等一批科研工作者的矢志不渝终于梦想成真。

自主创新,从未停歇。面对未来生物安全领域的风险挑战,陈薇正带领团队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相关新闻

  • 162020.09

    军人的使命 人民的坚盾——记“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

    “这是军人的使命,这份荣誉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同志!”9月8日,在军事科学院召开的庆祝陈薇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

  • 162020.09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陈薇在实验室工作(资料照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闻令即动,带领团队第一时间“逆行”武汉,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

  • 092021.09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闻令即动 不负使命

    去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获颁“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陈薇带领团队作出重大贡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闻令即动,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赶赴武汉,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

  • 242022.10

    军事医学专家陈冀胜院士逝世

    军事医学与药物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冀胜,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陈冀胜,1932年7月出生于天津市。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技术一级、文职特级研究员,曾任国防科委某研究院副所长,防化研究院四所所长、总工程师以及中国化学会、中国毒理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等。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冀胜主要从事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生物毒素...

  • 102022.01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军事化学家陈冀胜——为祖国打造防化坚盾

    “我们的关注点不能只放在自身研究课题上,应该放眼科技发展的大方向和最前沿。”如今,耄耋之年的陈冀胜每天还花费大量时间翻看各种书籍,查阅最新论文,了解前沿动态,每当有新的发现都会记录下来,与学生分享交流。“研究队伍不求体量大,但要有足够的力量传承下去,因为军事科学的发展是源源不断、没有终点的,事业后继有人是我最大的期望。”说这话时,他语气坚定。

  • 022020.02

    疫情拐点将到?陈薇院士:最坏打算,最充分方案,最长期奋战!

    1月31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团队进驻武汉的第6天。此前一天,他们紧急展开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大大加快了....

  • 292020.06

    陈薇团队新冠病毒抗体研究获突破 发现有望让“鸡尾酒”疗法更高效的中和抗体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新冠病毒抗体研究中获重大突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发现了首个靶向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

  • 152020.05

    陈薇:争分夺秒,让疫苗捍卫生命

    从抗击非典,到援非抗埃,再到此次武汉抗疫,在生物安全领域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一直在努....

  • 272020.09

    “饮其流者怀其源”|陈薇院士为清华大学本科新生授课

    9月24日晚,清华大学化工系1988级研究生校友、“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少将回到母校清华,在化工系朱兵教授负责的“化学工程与高分子科学导论”课上,以“饮其...

  • 182021.11

    清华大学5位教师2位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王梅祥、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姜培学共2位教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电子工程系教授罗毅共2位教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此外,还有2位校友获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校友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王国庆(1988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