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克汉校友
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本硕到MIT的Ph.D.,再到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的深耕,田克汉的学术之旅为他的创新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作为驭光科技的创始人,他引领公司在微纳光学和3D传感系统的产业化道路上不断突破,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2023年10月,歌尔光学以约7.95亿元自有资金加上定向增资扩股的方式,购买了驭光科技100%的股权,驭光科技整体并入歌尔光学。转战歌尔光学,田克汉作为CTO和Alpha Labs副院长,继续推动VR&AR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神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
大文豪雨果说,“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大科学家牛顿说,“光是一种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奇妙现象”。
对于田克汉博士,光是一种力量,让他能在光学的世界里,见所未见,在创业的天空下,行所未行。
清华、MIT、IBM
田克汉有一张五官疏朗的大圆脸,眉眼有点像成人版的蜡笔小新。说话时反应很快,但没有一般理工男的斟词酌句和惜字如金。套用网络用语,他有一张没有被岁月欺负过的脸。在过往的四十多年,似乎如此。
在清华园外的人眼里,园内的个个都是学霸,而园内的人知道,学霸和学霸之间是有段位之分的。田克汉是真正的学霸。
在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和机械学系的1995年,是清华大学最后一届五年制,但他仅用6年(4+2)就完成了本硕学习。2001年硕士毕业后到MIT攻读博士学位。
2006年,田博士进入美国IBM公司T.J.Watson研究中心和半导体研发中心担任资深科学家/研究员(教授级),从事全球领先的先进半导体、先进光刻、先进微纳衍射光学领域研究。他在IBM依旧表现出色,连续六年获得IBM发明成就奖,2010年和2012年两度获得IBM最高研究成就奖,2014年获得IBM发明大师(Master Inventor)称号(IBM最高发明奖)。
田克汉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在IBM后期,他管理过100—200人的团队,系统学习了西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这为他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基础。“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的核心在于沟通,诚实交流,就事论事;做企业就是做人心”,这些理念一直贯穿在他的创业过程中。
学术研究上的成就没有让田克汉满足,或许血液里流淌的敢于冒险的基因让他不甘于长期停留在舒适区。2008年,喜爱讲台的他曾申请过美国高校的教职,但适逢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拿到的offer并不令他满意。放弃了传道受业解惑的想法,心里却逐渐萌生了新的念头。在筹备了两年后,2016年,田克汉回国创业了。
创业似乎很容易
2016年是AI元年,也是在这一年,田克汉放弃得心应手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回国了。刚回国的他拿到了包括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等四个优厚的offer。但田克汉就是奔着创业回国的。他学的是光学,也喜欢这个领域,“驭光”这个名字也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他和清华师弟尹晓东联合成立了驭光科技(绍兴)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微纳光学的设计、制造及应用。

驭光科技早期大家一起办公的办公室
一开始的创业堪称顺风顺水。因为创业团队深厚的学术背景以及核心技术的领先性,驭光科技在2016年就拿到了真格基金的天使轮投资,公司研发、通过代加工生产的光学元器件也受到市场欢迎,毛利颇高,公司很快就盈利了。
2017年,搭载Face ID技术的苹果iPhone X横空出世,在市场激起巨浪的同时,也给3D视觉赛道的创业者带来了机遇。
驭光科技的自我定位是微纳光学专家——以微纳光学元件(DOE、ROE)的设计和制造为核心技术,提供国际领先的三维视觉整体解决方案。驭光科技采用结构光投射和红外摄像头的组合,通过对人脸进行三维建模和深度感知,可实现高精度的人脸识别,并且在识别速度和精度上更有优势。
自2016年起,驭光科技每年都获得国内知名机构的投资,团队的努力加上充足的资金使公司的发展像插上翅膀。

田克汉参加联想之星CEO特训班代表学员发言
2017年,嘉兴生产基地建设完成,获得A轮融资。
2018年,进入手机产业链,实现批量供货,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可以量产核心微纳光学器件的供应商,并完成B轮融资。
2019年迎来了开门红——手机模组系统业务取得突破,为华为两款高端手机研发的模组实现了量产,这两款手机是国产手机中率先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机型。公司的营收和毛利一下子达到大几千万级别,一年连拿两轮亿级融资。到了2020年,器件及模组业务又上一层楼,完成了B2轮融资。
适逢2019年6月国家正式推出科创板,有硬核的高科技企业备受鼓舞。驭光无疑非常符合科创板条件——唯一能量产微纳光学芯片、拥有大量专利、成长性优秀。按照这个速度发展,登陆科创板似乎触手可及。
市场永远充满变数
带着驭光一路奔跑的田克汉在2019年下半年被风云突变的中美关系狠狠撞了腰。
2018年起中美之间开始了持续的贸易冲突,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华为——经历了三轮越来越严厉的制裁。第一轮是2019年5月,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售相关技术和产品。第二轮是2020年5月,使用美国技术和设备的代工厂不允许给华为代工芯片。第三轮是2020年8月,限制华为采购使用美国技术制造的芯片,把华为获取芯片的路彻底堵死了。在全球出货量已经排名第二的华为手机业务受到重创,荣耀被迫出售,高端机型无以为续。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驭光能够达到千万颗量产的3D视觉组件在手机元器件中属于成本高昂的组件,但又不像基带芯片、射频芯片那样绝对刚需,只能用于高端旗舰机型,中低端机型难以承受成本压力。华为的高端机型一停止生产,驭光的营收和利润就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世界变了,变化不由我们。
田克汉没有时间自怨自艾,他带领驭光迅速调整战略,走上转型之路。凭借扎实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他们两路出击。一是转向结构光和ToF模组的研发生产,成为海康威视、大华科技以及全球最大的电商及仓储物流公司的供应商。二是通过开启对光波导器件、光场器件、体衍射器件等产品的研发,从而进入到AR/VR、裸眼3D、HUD等领域。
于是,驭光遇上了歌尔。
并购带来了更大的平台
2001年创立、从生产声学器件起家的歌尔,凭借不断地钻研、布局、创新战略,逐渐在业内崭露头角,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近10万员工,市值千亿、多元化发展的全球头部电声元器件厂商,特别是在AR/VR领域,歌尔从2012年就提早布局,经过多年积累,在AR/VR光学技术上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2年,凭借在微纳光学领域的技术优势,驭光不仅成为歌尔的光学芯片供应商,还获得了歌尔2亿的投资,2023年10月,歌尔控股子公司歌尔光学更是购买下驭光科技100%的股权。此次收购,从短期看,歌尔可以凭借其在XR领域的既有优势(整机客户订单),赢得结构光零组件订单;从长期看,驭光在微纳光学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海康威视、大华等工业客户,为歌尔在工业机器人、智能汽车、无人机和智能家居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歌尔,收购驭光是对未来的一次富有前瞻性的战略部署。
而对于田克汉,不仅是在资本趋冷的关键时点让公司“稳了,压力小了”,也把他带到了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他的世界更大了。
并购前,驭光员工不到300人,营收不足1亿,“现在我可以看到一个10万员工、市值千亿的企业是怎么运营的。说实话非常难得,我很珍惜这个机会”。

因为并购成功,田克汉在TEEC 2024年会上获颁“2023年度TEEC创业成就提名奖”
距离回国创业过去了8年,但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田克汉的初心没变过,“我要做的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光学企业。如果我独立做,可能会慢很多年。因为要有大客户就需要先做大体量,而要做到那个体量,即使用上3-5年都未必够。” 而歌尔有足够大的体量,也有足够优质的客户。现在,田克汉能接触到苹果、亚马逊、Meta等头部客户,直接和大公司的VP, director交流。“有些人是我以前IBM的同事,我们认识,但他们不会和我谈生意。现在就不同了,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也因为如此,田克汉比以前更忙了。做驭光时,他过的是双城生活——每天7点半,从位于杭州钱江新城的家出发,开车40分钟到达位于浙江桐乡的公司。工作一天后,傍晚五点半离开公司,晚餐后陪伴孩子玩一会,九点召集团队线上会议。现在,身为歌尔光学CTO的他每个月有一半时间在青岛和潍坊,剩余的时间在桐乡、在上海,在不停的出差中。2024年,他已经去美国出差了九次,“和海外客户打交道我有优势。我在美国生活过多年,英语好,mindset方面比较一致,和客户的交流相对容易。”
至今田克汉仍然觉得自己幸运。2016年回国创业,“那时资本市场红火,融资很容易,投资机构愿意给钱,也给试错机会,只要你愿意学习,就有很大的发展机遇。”但即使是学霸,田克汉也没有上帝视角,谁能知道,2016年其实已经是一个转折点了?
2020年后,变化加剧,世界格局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割裂,创业自然愈发艰难。好在田克汉的心态和他的娃娃脸一样,依然乐观,依然充满希望。“我们依然很幸运,2022年歌尔投资我们,没多久就开始谈并购。虽然驭光没有能够独立上市,但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歌尔光学能够上市,更能做到世界一流。”
“人生就是一场经历,无论成败与否,创业让我的人生更厚实。即使再给一次选择,我还是会创业的。”田克汉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