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圣校友
刘圣是中际旭创的掌舵者,一位兼具国际视野与坚毅精神的光通信产业领军人物。清华大学1989级校友,后赴美深造获博士学位。2008年,他回国创业,从苏州科技园半层楼起步,创立旭创科技(中际旭创,SZ300308)。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持续突破技术瓶颈,从率先量产40G高速光模块,到业界首发800G和1.6T光模块,一次次引领全球技术潮流。2023-2024年,中际旭创在LightCounting排名中蝉联全球光模块第一,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7.89亿元,同比增长36.95%,市值超4500亿,跻身创业板前三。
今天的中际旭创,已成为全球数据中心与AI时代的核心连接者,而刘圣的企业家精神,则凝结为“创新与坚韧”两重内核:以创新照亮未来,以坚韧穿越周期。
2022年,为编辑《无问西东——TEEC20周年》一书,我来到旭创光电产业园,在他的办公室,听他讲述创业之道。3年后,在他获得2024年度TEEC企业家精神奖之际,我再次来到他的办公室。
我问刘圣,“你认为的企业家精神应该包含哪些特质?”
这个问题相信他已经被问过无数次了,但他依然以他特有的审慎思考片刻后,才回答。
“首要是有创新精神。”
创新照亮未来的永恒之火
这个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
从刘圣创办旭创的第一天起,创新就刻在它的DNA里,旭创的英文名字 “InnoLight” 取自 “Innovation Lights Future”,即“创新照亮未来”。
刘圣相信,“科技公司的魅力所在,就是不断地通过创新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008年,刘圣和5位博士一起回国创业,团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光模块的研发中。光模块在网络连接中扮演光电信号转换角色,是光世界与电世界的互连通道,是光通信设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创业早期正是光模块研发的关键时期,刘圣亲自带领团队投入技术攻坚。他扎根实验室,与团队成员并肩作战,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

2008年 苏州科技园里,旭创还只占半层楼面

刘圣(右2)在旭创公司活动中
刘圣为旭创制定的战略清晰而坚定:瞄准国际市场,开发下一代光通讯模块,打造世界一流高端光通信模块公司。当时国内的企业以生产2.5G、10G的光模块产品为主,而刘圣把产品规划直接定位于10G以上的高端产品,坚持自有品牌,瞄准数据中心客户。这一发展目标以及对于企业战略的坚持让旭创从创立之日起,就领跑国内同行业水平,也为旭创未来的辉煌埋下了伏笔。
果然,随着数据中心、云存储、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产业格局剧变。国际互联网大公司自建数据中心,直接向供应商采购高速光通讯模块,光模块的采购方不再只是通信运营商了,而且和传统运营商比,互联网公司敢于承担风险,敢于尝试新技术,当然对技术和供应商响应速度的要求也更高。
2011年,Google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急需40G高速光模块,那时全球能够量产40G光模块的企业非常稀少。起初,Google的视野里并没有旭创的存在,可恰恰是这家位于苏州科技园只占不到半层楼面的小不点,第一个交出了自行研发的40G产品,成为第一家通过认证的供应商。

2012年 美国OFC展会现场,刘圣(左2)
2014年,Google Capital投资旭创3800万美元,这是Google资本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亚洲第二个。
资本助力让旭创持续加大投入,投入的很大比重放在技术创新上。在光模块行业,技术迭代速度极快,为了保持领先地位,旭创必须不断创新。
“技术性行业不进则退,只有不断技术创新,才能长久发展。”刘圣说。
旭创设立旭创研究院,引进高端技术人才,自由探索光通信及其它光电产业链细分领域,增强公司新技术储备能力及领先的研发技术优势。
2020年,旭创推出业界首个800G可插拔OSFP和QSFP-DD800系列产品,行业领先。
2022年,ChatGPT 的横空出世,让全球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算力的传输,离不开高速光模块。刘圣敏锐地意识到,AI时代对高速光模块的需求会加速提升。
为此,公司大举投入,提前布局1.6T光模块的研发。
2023年,在Lightcounting发布的年度光模块厂商排名中,中际旭创排名全球第一。同年,旭创全球首发1.6T光模块,再次引领技术潮流。

2024年 美国OFC展会现场
2025年,AI行业迎来爆发期,1.6T光模块开始规模上量。中际旭创的业绩进入狂飙式增长阶段。2025年上半年,中际旭创实现营收147.89亿元,同比增加36.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增加69.40%。市值也在2025年9月4日达到了4900亿,位列创业板第二名。

2024年 光博会上展出的光模块产品
创新不仅成就了刘圣的创业梦想,更是让国内企业在光模块产业中,从最初的跟随者成为主力军,成为技术的领跑者。

中际旭创运营总部
坚持穿越暗夜的利剑
我继续问刘圣,除了创新,企业家精神还有什么?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沉思后他说,“我认为是坚持,是坚韧,是不放弃。事实上,当时在苏州创业的T友,只要能坚持下来的,基本都成功了”。

第二届清华企业家日现场,刘圣(第一排左4)
他说的T友,有2001年创业的浩辰软件创始人陆翔,2005年回国创业的盛科通信创始人孙剑勇,2006年加入山石网科的罗东平。
苏轼说,“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当旭创的市值已经逼近5000亿时,有多少人知道,它曾逆流而上,冲破阴霾?
2008年4月,刘圣拿到苏州中新创投和美国橡子园基金320万美金的A轮融资后回国创业。而在创业初期,公司也曾经历一段异常艰难的岁月。当时,高端技术的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市场开拓却不及预期,再加上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剧烈波动,整个行业步入寒冬,公司一度面临生存考验。然而,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刘圣也从未动摇信念,他和几个创始人凑出100万美金,员工们集资100万美金。创始人和团队以执着和韧性赢得了投资方的信任与进一步支持,打动了新老股东。最终200万美金的集资款和900万美金的B轮融资帮助企业成功穿越低谷,迎来转机。

2010年 办公楼里的产线
2011年,被旭创内部命名为“阿波罗工程”的攻坚战是另一场坚守的见证。针对客户的需求,旭创对技术方案做了大胆创新,很多传统公司会沿用以前的方案,只做一点修改,但旭创首先提出把非气密封装用于数据中心,这个创新带来了功耗低、成本低的好处。为了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层、研发、测试、制造团队几十号人几个月加班加点,没有休息,有一段时间每天只睡4个小时。甚至在2011年的春节,团队吃住都在公司。
最终团队研发出了国内第一只40G光模块样品。

2012年 当年的40G系列光模块产品海报
但挑战才刚刚开始。客户对供应商的要求极为严格,要经历十几次的测试。刘圣亲自带队前往客户总部,每次测试前都通宵准备。在最后一次测试中,样品突然出现故障,刘圣和团队在酒店房间里紧急修复,最终在截止时间前几分钟完成了测试,通过了客户的认证,成为其 40G 光模块的核心供应商。当年公司营收突破一亿元。
结语
多年前,在一次校友聚会上,刘圣对一直在旅行的我说,“师姐,我们要面对眼前的工作,你代表我们去诗和远方吧”。
其实,在刘圣的光电征程中,他早就与诗同行,跨越过星辰和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