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中方主创设计师之一王敏
“水立方”夜景
水分子结构变成精美的项坠、跳水塔幻化成姹紫嫣红的万花筒、水立方成为蓝莹莹的镇纸和灯甚至座椅……在王敏的手中,庞大的国家游泳中心变得小巧了,“时尚”了。
王敏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08年7月18日,她的“A+工作室”在CCDI设计集团召开了“水立方设计师时尚文化作品设计交流会”,她过去的老板、CCDI设计集团总经理赵小钧在会前就笑眯眯地看着她的作品说“太好太漂亮了”。“他和商宏都很支持和鼓励我的工作。”在这三位国家游泳中心中方主创设计师当中,王敏是唯一的女性,她笑着告诉记者,“或许因为我是一名女性设计师吧,才会对建筑之外的这些小巧的东西情有独钟。而他们两位男子汉的梦想,仍然在设计大房子那里呢!”
在王敏的设计里,“水立方”的各种元素被用在了家居用品、儿童玩具、首饰、发光饰品和水景等多个领域,这些将“水立方”的建筑语言与时尚用品结合起来的构想,迈出了由建筑设计衍生时尚自主设计的大胆尝试。
作为“水立方”三个中方主创设计师之一,王敏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甚至没能亲自在自己的作品里观看一场比赛。但如今,水立方却在她的手中鲜活了起来。
在王敏看来,这和让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再续利用一样,亦是“水立方”生命的延续。
“水”的诞生
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以后,王敏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随后她分别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建筑事务所工作。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那天,王敏还对告诉她好消息的老板说,“这对中国建筑师是件好事情。”只是她没想到,这个“好事情”会给她的人生轨迹带来巨大的改变。
作为建筑师,王敏最初对设计大型场馆并无兴趣。一年多之后,国家游泳中心国际设计竞赛公开招标,来自中国、法国和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家设计单位或联合体报名参加,而王敏加入的中澳设计联合体也在其中。当时王敏正在国内休产假,朋友说服了她参与奥运游泳馆的设计。
据王敏介绍,“水立方”从招标至完工历时近 年,但令王敏印象最深刻的是交标前的3个月,“那是非常神奇的经历,是头脑风暴和中西碰撞的一段经历,工作密度和强度非常大。”王敏说。
最初,王敏觉得奥运场馆这样的建筑功能性太强,但转念一想,游泳中心如果被看作是一个与水相关的房子,设计起来应该有趣。后来她和搭档赵小钧、商宏聊设计理念,“大家的想法非常一致,都是从水的主题出发,聊得激动不已。”
“在设计之初,我们非常仔细地研究了鸟巢。”王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鸟巢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精神场所,是圣火点燃的地方,人们在那里庆祝着自己对人类极限的不断超越。当时我们觉得鸟巢的设计非常有男子气概,而我们这个关于水的建筑,应该比较阴柔、内敛。”
2003年7月29日,“水立方”竞标成功。王敏随后飞回多伦多辞去工作,然后马上飞到悉尼,开始第二阶段方案深化的工作。“三个月计划了一段重要的人生。”
中方设计师的方案都是从长方形基底开始入手的。据王敏介绍,最后,中方设计师做了一个模型,将游泳馆的各个功能摆进最初设计的长方体内,奇迹发生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正方体竟然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这个正方体就是后来 “水立方”的雏形。
“小水立方”的大内涵
一头直发,柔柔弱弱的王敏,在记者的眼里实在无法和“水立方”那样的大型建筑联系在一起。“大型建筑的确不是我的兴趣首选。我更不喜欢纯粹追求商业功能而忽视了美学和建筑的精神意义。”王敏说,而“水立方”最吸引她的一点是,它不是只为奥运会那几十天服务,“她还要为大众服务三、五十年。那将会是北京普通民众享受水的一个好去处。”
“奥运游泳场馆存活难一直是世界难题,为了几十天的时间耗资巨大,而赛后却不得不面临改造,并且进行资源的调整,再加上水的供暖、消毒等处理,都会给场馆的后续生存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王敏说,“所以我们希望这个房子在奥运会短暂的辉煌生涯结束之后,仍然保持非常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希望把与水相关的所有项目,包括游泳,跳水,包括老人、孩子学习游泳,以及休闲、戏水甚至有可能将来还会有冰场等因素都考虑了进去。”
令王敏高兴地是,这样的延续已经开始。“比如现在正在‘水立方’举行的演出。”
完成了大型建筑物设计的王敏却积极地投入到一些精巧的小房子的设计中,“我觉得一个小小的房子,从结构体系到建筑外观,从室内空间到室外景观,甚至到家具、灯饰以及小品都可以做透。那样一种‘小’的设计,是往深处发展的设计,也有很‘大’的内涵。”王敏说,“我目前更多地从事中小型项目的设计。”
而比中小型建筑更小的设计——这些与“水立方”相关的产品设计,则有更为深远的作用。它们与房子不同,它们可以跟随成千上万的购买者,将“水立方”所倡导的“健康、环保、快乐、时尚”的理念传播到世界的四面八方。
“水立方”的特殊形态,已经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标准,有了自己的一套语言,并从建筑扩展到生活。“理论上讲,当一个建筑的理念扩展为一种生活概念时,它就可以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王敏说。
建筑语言的时尚转身
一款名为“四季”的首饰,它配有春夏秋冬四种颜色,这些彩色可以根据拥有者的心情、服饰或季节不同而随机搭配。“这是取材于‘水立方’是个会无极变色的房子,它在不同的时间可以有不同的表情。”
而类似的构想,源于2003年夏天,王敏在做“水立方”设计的时候随手画的一些草图。如今,草图的大部分已经是成品。
“我当时觉得这些东西很有意思,不过那时都在忙建筑的设计,这些小想法只是一闪念,根本顾不上。”王敏说。直到2007年,“水立方”做完了,王敏才有时间做这件事。
王敏随后的设计一直在走时尚路线,这和她多年中、西方文化的熏染及身为女性特殊的敏锐及兴趣有关。她亦想通过这些载体把“水立方”在审美方面的理念传播出去。“比如在具体操作上,建筑是很宏大的,而时尚设计更微观一些,在使用材料上也就更细腻。”王敏介绍说,“这并不等同于奢侈品,但是却要打破中国制造的低品质印象。比如我们仅仅是灯的安全用电,就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发和检测。”
王敏所说的“细腻”在2008年“十一”期间推出的跳水台万花筒上就能感受到,每一个摸到它的人,除了欣赏里面变换多端的图案以外,就是喜欢在手里把玩那份细腻的手感。而这,正是好的设计和好的制造相结合就能做到的事。
目前,王敏的合作伙伴中很多都是南方那些给国外大品牌做外单的制造厂家,“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机遇,那些缺少了外单的厂家,可以和我们更好地合作了。消费者的喜欢给了我们很多鼓励,我们经常因为准备不足而卖断货。”
在王敏的先期作品中,水立方的特征很明显,“不过我想后续的作品,还会突出三维性、功能性,并不断会有惊喜出来。”
摘自 中国经济周刊 2009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