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这些可以载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册的“第一”背后,站着同一个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他还是“东方红一号”卫星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我这一辈子参与过很多航天项目,但要说大事总共干了三件,那就是送‘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二号’卫星和‘神舟五号’飞船上天。”近日,在位于北京中关村南大街31号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报》记者见到了这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听他讲述与航天打交道的一生。
两年前,我辞去纽约的工作空降上海创建工作室。没有缓冲,没有挂靠,从零开始。这意味着学历和履历没法像求职那样直接变现,只能靠实力一步一步往前走。
2012年,只有2年工作经验的姚蕊被任命为FAST馈源支撑系统中馈源舱子系统的负责人。那年,她只有28岁。
1928年,一个15岁的高中少年读到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时,心潮澎湃:“由落后到富强,由黑暗到光明,期间有多么长多么大的空白要去填充……除去建立强大的工业,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别无他途!”发此感慨的读书少年就是钱三强。读完那本书,他决心上大学时报考工科。然而,4年后他就“见异思迁”了。1932年,他改变学工科的初衷,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5年后他又留学法国,师从约里奥-居里夫妇,攻读研究生。“在年轻人...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在开往清华大学的出租车上,陈行甲聊起他的公益构想。话题不经意间转到白血病患儿上,这个47岁的中年男人突然哽咽,几颗泪珠从眼眶里掉了下来。抹去眼泪后,他....
冯友兰的长子冯钟辽回忆与父亲1946-1947在美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