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李惕碚:我首台太空望远镜有望2年内“飞天”

2009-09-08 |

李惕碚,中国天体物理首席科学家。19396月出生于重庆北碚,小学就读于北碚朝阳小学,中学毕业于重庆一中。1963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基础科学前沿项目“天体高能辐射的空间观测与研究”首席科学家。宇宙线与高能天体物理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天体物理中心主任。

  金色的北京,散发着秋日的味道。820,记者如约来到清华大学理科楼,采访刚从飞机上下来的李惕碚院士。“碚,北碚的碚,就是这个字,也是这个意思。”灰色的衬衫简单而清爽,清瘦的面容,李惕碚的开场白便是从自己的名字开始的。

  父亲的言行是榜样

  “我就是生在重庆、长在重庆的重庆人。”淡淡的茶香中,李惕碚娓娓道着自己的父亲,这个对自己一生影响最为重大的人。李惕碚的父亲李乐元1932年从北平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由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推荐,来到位于重庆北碚的中国西部科学院做研究员。

  李惕碚读高中时,核物理研究风行一时。本来是化学家的李乐元,竟然也开始自学原子物理理论。他越学越感到这一学科的有趣与重要,因此对李惕碚说,你要能学好这一门科学,那就太好了。在父亲的影响下,李惕碚考入清华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程物理系实验核物理专业,从此开始了他长达40多年的核物理研究。

  坚守高山10多年观察宇宙线

  1963年,李惕碚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即今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前身)工作。李惕碚分配到中科院的第二年,便来到了中科院在云南东川市海拔3200的落雪山建造的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室,进行宇宙线观测与研究。

  长年孤孤单单地住在高山上,面对那些冰冷的仪器设备,没有社交,缺乏朋友,这对于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来说是艰难的。而每天三班倒不停顿地进行宇宙线的观测,其枯燥乏味也可想而知。但李惕碚对此却不以为苦,因为他喜欢自己的专业,他在高山站坚持干了10多年,一直到高山站撤销,他才回到北京的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

  “重庆人的气质应出领军人物”

  “重庆人喜欢不安分,喜欢往外走,心胸开阔,不注重眼前利益,而且具有很好的基础,在科学、人文、自然领域应该出现很多领军人物。”生在重庆,长在嘉陵江畔的李惕碚对重庆感情深厚。

  李惕碚说,重庆在抗战时孤城奋战,撑起抗日危局。当时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博物馆都在重庆,许多科技、文化、金融方面的顶级专家都在重庆来办过学、开过厂,工作过,这些人在重庆的岁月是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人脉资源流散到了全国各地,如果没有人来组织将永远被时间的浪潮冲走。重庆应该建立这些人才的数据库,并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为重庆的发展出谋划策。

  “放养”兴趣爱好大学最合适

  小学时受大人管,中学时要考学,只有在大学里,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李惕碚说,大学是孩子一生中,“放养”自己兴趣爱好的最好时期。

  此次参加在渝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李惕碚是怀着“更多目的”有备而来。

  他“悄悄”向记者透露,由于现在社会搞基础研究专业受到许多家长的排斥,认为孩子从事这样的职业没有前途,因此许多原本爱好天文、地理和空间探索的孩子被迫填报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但是在大学里,由于时间比较充裕,孩子们的身心都处于最自由的时期,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可能得到发展。因此,李惕碚将借年会之机,在重庆高校做科普报告,“拉拢”那些爱好天文的孩子,让他们成为天体物理学的“继承人”。

  他发现权威天文专家组的错误

  19817月,第17届国际宇宙线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一位中国科学家根据自己的分析,对COS-B专家组宣布的一组数据及结论表示反对,并建议其数据中的一半删去。

  此话一出,立即引起激烈争论,大会报告难以进行下去。COS-B是世界上发射的首台天文卫星,一些顶尖科学家基于它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组成了COS-B专家组。中国科学家没有天文卫星支持,凭什么反驳?10多年后,美国大型伽马天文卫星康普顿天文台CGRO的观测数据证实,这位中国科学家的结论完全正确,并被国际专家广泛采用。

  这位中国科学家,就是李惕碚。

  我首台太空望远镜有望2年内“飞天”

  可能先于美国捕捉到黑洞

  什么样的望远镜能够捕捉到黑洞的影子,探索太空中的奥秘?“我们造的太空望远镜就能!”关于这个项目,李惕碚如数家珍:太空望远镜与一般望远镜不同的是,它没有光学镜片,而是由很多硬X射线探测器组成,造价大约3亿元人民币。加上卫星和火箭,计划总造价在10亿元左右。目前,望远镜样机已经完成。望远镜发射后会在地球500公里处轨道,绕着地球转,可以探测到银河系以外10亿光年处。

  李惕碚介绍,我国原计划明年发射第一个自主研制的天文卫星,把这台望远镜送到太空。它不但是世界最高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的成像望远镜,而且还具有研究黑洞快速光变的独特能力。但由于资金原因,目前望远镜样机虽已完成,但“飞天”还未启动。只要资金到位,飞天工程将在2年内完成。而这台太空望远镜,届时将为李惕碚领导的“天体高能辐射的空间观测与研究”项目服务。

  科学永远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李惕碚说,美国一直致力于雄心勃勃的“超越爱因斯坦计划”。如果中国的这台太空望远镜能在最近两年中发射上天,就可以抓住另一个重要的科学机遇:赶在“超越爱因斯坦计划”黑洞发现者上天之前,发现更多新的黑洞天体。

转自 重庆时报 2009年9月6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