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量五、热五入学50周年聚会纪实

2009-09-25 |

人间重晚晴

200997,我们原动力机械系(热能系前身)量五、热五42位同学和16位夫人相聚母校清华,共同庆祝入学50周年。金秋的北京,秋高气爽;美丽的清华园,再次张开母亲般的怀抱,欢迎这些来自祖国各地、如今已经两鬓斑白、年已古稀的清华学子,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作为清华人的甜蜜和自豪。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和坎坷,我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自己的奉献。

在“庆祝量五、热五入学五十周年”主题班会上,同学们深情地回忆起半个世纪前的195997日前后那几天,50多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意气风发、满怀豪情壮志,怀着新奇、兴奋与自豪的心情,从祖国四面八方踏入了清华校门,开始了长达6年(当时是6年制)的学习生活。我们这一届,是“文革”动乱前受干扰最少、教学计划执行最完整的一届。毕业时,我们量五、热五都被评为校先进集体“四好班”,所有同学自觉服从组织分配,到工厂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40多年来,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勤恳工作,努力拼搏,老实做人,作出了不凡的成绩。绝大多数同学都成为单位、行业系统的技术或管理骨干,更有的同学成为中央或地方的党政领导人。

可贵的是,同学们不管干甚麼,不管境遇如何,见了面都是同窗好友。在班会上,大家争相发言,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细数着学校的变化和国家的发展。吴官正同学首先作了“人间重晚情”的发言,接着康惠芝、蒋伯雄、赖光楷、米盈野、刘铁椎、盘广正、王汉生、李景玉、王桂增、潘书勤……同学们都说:清华6年奠定了自己一辈子的基础,所有的培养都是为我们进入社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做准备。“四好班”使我们始终保持着一个团结向上、凝聚力很强的集体。感谢母校对我们的培养,我们永远为自己是一个清华人而自豪,母校也会以我们为骄傲!我们衷心祝愿母校发展更快,祝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主题班会从下午两点半一直开到快6点,大家还有很多说不完的心里话。

我们感到很荣幸的是,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教授、校长顾秉林院士、校党委书记胡和平教授,陪同吴官正同志与我们全体同学合影并共进晚餐,庆祝我们入学五十周年,同时我们也借此机会为全班同学过七十岁生日。顾秉林校长代表学校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介绍了学校的近况和发展远景,给到会的同学们以极大的鼓舞。

接下来的3天里,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参观游览了北京新貌,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新的长安大戏院、校园、颐和园、圆明园……。910教师节,我们这些70岁的老学生,簇拥着70多岁、80多岁的恩师们在系馆前欢聚、合影留念并共进午餐。同学们以响亮的和声高呼“老师节日快乐!”

4天相聚,又找回了50年前的感觉,太好了,可是又实在是太短了!大家互道珍重,相约毕业50年再相聚!

最后就让我们以吴官正同学在“入学50年主题班会”上的发言作为本文的结束——

人间重晚晴

(吴官正同学在入学50年主题班会上的发言)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夫人们:

见到大家,很高兴也很感慨。

五十年前,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清华园,那时我们是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有理想也有梦想,有热情也有激情。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在师长们的教育和指导下,我们通过刻苦努力,都顺利地完成学业,德智体得到了长足提高。

毕业后,按照组织的分配,我们走向了工作岗位。在几十年的峥嵘岁月里,母校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直激励着大家。我们认认真真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平平淡淡生活,尝过酸甜苦辣,有过喜怒哀乐,经过风雨,见过世面,都尽力了,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成绩,作出了贡献。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

半个世纪后,我们又在母校相聚,已是饱经风霜的老人。时光在我们脸上刻下的深浅长短不一的皱纹,那是人生路途的丰富印记。“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是过去,现在是“九十不稀奇,八十小弟弟,七十算老几?”我们有自知之明,不会妄想过万岁,也不会胡想永远健康,想比较健康地过“米”年,争度“九五”还是可能的,因为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在改善,医学在突破。

同学们,人间重晚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因为“别时容易见时难”,岁月无情人有情,请大家保重,祝同学们家家幸福安康!

国庆节快到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让我们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刘祖照、康惠芝、王桂增 供稿

2009922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