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张玉玲:心与导弹一起飞

2010-03-31 |

近日,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玉玲作为唯一一名女专家,被评为该院首届“十大科研标兵”。

  作为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为数不多的高材生,张玉玲的军旅之路始终有导弹相行相伴。她之所以选择从军就是被“导弹”吸引而毅然决定的。

  1989年的清华毕业招聘会上,被多家知名单位相中的张玉玲面对高薪、住房等优厚待遇,始终没有动心。但当走到二炮招聘台前,她不自觉地停下脚步,“导弹”一词让她不由自主地怦然心动,沉淀于心底的激情瞬间凝聚为一股热血涌遍全身。23岁的张玉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导弹研究所。

  然而,精通数学不等于懂得导弹。专业不对口让初入导弹科研大门的张玉玲一时感到不知所措。“不懂的可以问,不会的可以学。”来到研究所的第一天,她便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用最短的时间补上导弹专业这一课。从此,她的时间表里没有了节假日,查阅、请教、咨询……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导弹专业技术新知识。

  不懈的努力使张玉玲很快成长。第一年,她就参与完成了某常规“器材”改装毁伤效应理论研究课题,并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年,她成为了某重大课题的技术骨干;第三年,她便作为课题负责人,组织完成了两项重点课题,并荣立了三等功。

  20多年来,搞调研、做论证,跑靶场、到戈壁,上高原、下部队,瘦弱的她始终执着的追求。她在某常规导弹立项论证和决策支持综合研究中,首次完成二炮参与常规作战可行性和作战使命研究,提出了二炮常规导弹发展思路、方案和战斗力标准要求;首次系统论证提出了某新型导弹的作战需求、作用地位、技术可行性和综合优势;作为核心人员参加二炮武器装备发展战略和规划计划论证……

  如今,已成为研究室高级工程师的张玉玲,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两次荣立三等功。张玉玲经常说:“我的心永远与导弹一起飞。”(张常伟 周明)

转自 《科技日报》2010330

相关新闻

  • 282016.03

    携儿子一起返校

    携儿子一起返校

  • 272024.02

    郑方:与冬奥场馆“一起向未来”

    冬奥场馆建筑师郑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93级硕士、2009级博士校友),“冰丝带”“冰立方”设计总负责人,一级注册建筑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建筑师。郑方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冰壶赛场设计总负责人;曾主持设计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网球中心等5个竞赛场馆。在北京,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奥运场馆,它们曾是奥运健儿挥汗拼...

  • 252015.12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发射一营硕士连长李建华——执着选择实现华丽转身

    “出彩清华人”“最美导弹兵”,在第二炮兵某导弹旅,这是官兵对发射一营硕士连长李建华的赞誉。

  • 232018.11

    河南校友会詹玉荣会长一行访问郑州启迪东龙

    11月20日,清华校友总会理事、清华大学河南校友会会长詹玉荣一行到访郑州启迪东龙,在启迪控股高级副总裁、郑州启迪东龙董事长谭伟,河南启迪之星孵化器执行....

  • 112022.10

    彭帅军:“核”你在一起

    走出清华园,在华能核电13年的坚守,是我对这份事业最长情的“告白”。我与华能在核电发展的高光时刻相遇,在至暗时刻相伴前行,一路走来,我与华能核电早已命运相依。历经坎坷,辗转积蓄,我们变挑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以平凡创非凡,共同打开华能核电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 282020.09

    李献华: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一晃离开母校清华大学已经42年了。回眸42年前在母校学习生活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特别是在学校文艺队的经历,犹如一幅幅清晰的画面静静地在脑海中闪现,让我难以忘怀。以往的回顾1974年,我作为一...

  • 222007.08
  • 042023.02

    一生求真奉献 铸就大国利剑——纪念我国洲际导弹总师屠守锷逝世10周年

    我出生于抗日烽火之中,成长在红旗下,受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航空专业成为我决心报考的专业。1953年我考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58年大学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在这里我有幸遇见了许多老一辈航天科学家,如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和庄逢甘等。在与他们的近距离接触中,我发现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品德,那就是爱国、奉献、求真和创新。他们的言传身教,...

  • 062021.10

    翁帆|与杨振宁先生一起走过的日子

    9月22日,依旧俗,杨振宁先生喜迎百岁大寿。商务印书馆出版《晨曦集》(增订版),作为生日贺礼。翁帆女士为这一版《晨曦集》写了后记,中华读书报获得授权内地独家刊发,以飨读者。

  • 062017.05

    82聚一起,把爱聚一起——清华1982级校友庆祝毕业30年

    4月30日,新清华学堂,一张张老照片在大屏幕上划过,满堂的掌声如北京春风吹过高耸的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