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北大学生代表包晓悦发言稿—75周年纪念大会

2012-11-14 |

在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领导、老师,敬爱的校友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09级本科生包晓悦。今日能够站在这里,代表北大、清华、南开和云南师大四校同学发言,我感到万分荣幸。西南联大是一段属于四所学校的共同记忆,也是四校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辉煌一页,每一步更深入的了解,都使我增加一分敬仰与感佩。

作为晚辈和后学,我们无缘亲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但西南联大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的精神故园,那里有现实中稀缺的激情、理想与责任,以及我们汲汲以求的独立人格与自由思想。正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的庄严申诉:“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西南联大承接着勃发自新文化运动,自由民主、兼容并包之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人理想之链上不可断裂的一环,而这种理想,不是囿于书斋的清谈,不是脱离现实的空论。这种理想浸透了深沉的爱国之思,在强虏入侵、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他们选择与这个国家不离不弃、共担荣辱。当狼烟烽火漫过长城,偌大的华北也无处安放书桌,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毅然南下,开始这场悲壮的文化大迁徙,一路颠沛,辗转千里。更有数百师生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由长沙出发,徒步三千余里到达昆明,沿途体察风俗民情,这是一次由身及心的磨砺,更是青年学子走出象牙塔、以天地为课堂的绝好实践。

更为可贵的是,在那样艰难的时局里,学术与教育并没有停滞,恰恰相反,西南联大在极端困苦中拔地而起,成为中国大学教育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光辉顶点之一。我曾经阅读过一些有关联大师生学习生活的资料,其中还有一些珍贵的老照片,在凝固的黑白之间,是简陋的实验室和拥挤的宿舍,可是其中那些年轻的生机勃勃的面孔和身影,饱含着热情与力量,仿佛能透过纸张喷薄而出。当饥饿、战争与轰炸苦苦纠缠着这所学校,当个人的命运被裹挟进时代洪流,西南联大师生把对这片土地与人民的一腔热血化作求取真理的不竭动力,勤奋向学,严谨求实,延续着中华学术之主脉,守望民族文化之传承。

岁月迢递,时光流转,我想我们将愈加清晰地看到那一段历史对于后人的教益。在当下这个纷繁的时代,“理想”似乎正逐渐成为奢侈而又遥远的名词,当冰冷苍白的现实足以剿灭一切沸腾的激情,以致我们不由开始怀疑一切都是象牙塔中空洞的自我构建时,我们应该想起,当年贫瘠而苦涩的土壤上开出绚烂的理想之花,如今我们身处如此优渥丰裕的物质环境之中,又该如何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责任。

今日中国早已不复当年之积贫积弱,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仍是任重而道远。作为青年学子,投入这一场延续数代人的接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正是我们责任之所在。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刻苦学习,砥砺自我。同时这又是一个崭新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信息发达便捷,我们青年紧贴时代脉搏,更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不仅需要心怀祖国人民,更需开拓视野,胸怀天下。回首往昔,“刚毅坚卓”的校训言犹在耳,“中兴业,须人杰”的呼告余音未消,就让我们秉承先辈的志愿,书写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风采。

最后,请允许我以一个青年学子的身份,向前辈们献上我最诚挚的致敬和感谢,感谢你们当年用青春锻造以“西南联大”为名的独特气质与精神,它必将穿透岁月的雾霭,清晰地投射到我们身上,时光亦不能消减其中激烈昂扬。同时也请你们相信,相信我们必将继承西南联大精神之遗泽,响应时代之召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然前行。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