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训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总装备部北京第四干休所副师职离休干部、原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研究所科技处高级工程师李方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3月21日5时46分在北京306医院逝世,享年91岁。
李方训同志原名莫仲明,1923年正月初二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东庆街古家巷三十号。少年时期,在冀东抗日烽火中,他受到共产党人和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追求进步和光明。1940年参加少年火箭团、海军建设促进会。1944年秋季转学到云南省昆明市西南联大读书,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活动。1946年8月至9月在北京市励志社任临时监工员。1946年10月回北京清华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系专业,1948年8月由地下党人介绍进入冀东解放区,在河北遵化参加知识分子训练班,学习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同年10月分配出校,辗转经热河到东北,经东北局组织部安排在哈尔滨外国语学校学习俄文,并于年底分配到铁道纵队工程部任技术员、工务员。1949年5月调入铁道兵团工程部任技术员、工务员。1951年11月14日在沈阳铁道兵团工程部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铁道兵团工程部任工程师,他经常深入战斗一线开展铁道技术抢修工作,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与战友们并肩战斗、抢修铁路,经受住了严酷战争环境的考验,为确保抗美援朝运输生命线的畅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荣获“华北解放纪念章”一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赠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由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该同志在铁道兵部队高度分散、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在黎湛、鹰厦等铁路修建过程中,不畏艰险,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翻高山,越深谷,深入到施工现场一线进行抢修,为铁道兵部队国防工程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智慧。1951年秋由沈阳工程部授予嘉奖。1958年4月2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调入国防科委二十二器材基地工程器材部任工程师;1961年3月在国防科委二十二器材基地工程器材部任坑道工程师;1968年12月在国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院直任工程师;1970年7月在国防科委第十设计院院直任工程师;1976年1月在国防科委二十二基地综合设计所任工程师;1980年7月调入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研究所科技处任工程师;1983年10月,国防科工委党委批准该同志为专业技术七级高级工程师。
李方训同志1984年1月离职休养。离休后,他依然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事业以及设计所和干休所的全面建设,曾就干休所的服务保障工作多次提出好的建议。李方训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对国家和民族无限忠诚,经受了革命战争的洗礼和重大政治斗争、复杂艰苦环境的考验。他具有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鞠躬尽瘁。政治上思想上始终能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一致。他具有出色的技术才能和丰富的军队工程建设经验,思想敏锐,思路清晰,工作严谨细致,作风深入扎实。他善于学习,勤于钻研,活到老,学到老,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他具有高尚的人品,襟怀坦荡,顾全大局,团结同志,平易近人,清正廉洁,生活俭朴,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李方训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思想品德、优良的工作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他的逝世,是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一大损失。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老首长、老战友而感到十分悲痛。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李方训同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