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南迁至长沙共同组建“国立临时大学”,后继续迁至昆明,并改名“西南联合大学”,即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西南联大”。在前后短短八年的极其艰难的环境下,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以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心系国难、励精办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来源:《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在转瞬即逝的八年之中,西南联大创造了无...
张清常何许人也?西南联大校歌的谱曲者。他1940年在西南联大任教时,是当时联大最年轻的文科教授,时年25岁。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清华学校,不是一般国内普通的学校。国内一般普通学校的主旨,是在普施教育;清华学校的主旨,是在造就人才。”
在物质极为匮乏、物价一再暴涨的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人以求知若渴的执着,乐观豁达地沉湎在书山之中看世界,又走出书斋以自己的实际努力改变现状,最终作出了令后....
有关西南联大的书出版了不少。为什么怀念西南联大?学者们从史料研究出发作了分析和解读;联大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从师生自述、回忆以及小说中可以看到。
该剧通过再现西南联大的历史,彰显了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知识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讲述了一群铁骨铮铮的热血青年,不畏枪林弹雨、不惧艰难困苦,历经重重困难与考验....
1938年至1940年,我曾在西南联大历史系读书。1940年我从联大毕业后,又在昆明教书,一直与西南联大师生有着联系和接触,西南联大的往事深深地印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