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回忆恩师胡道稷

2020-08-26 | 李建春 |

当我翻看自己以前在微信里发过的照片和文字,恰巧翻到纪念胡老师的那篇,晚上我辗转反侧,许多和胡老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又在脑海中呈现出来。于是把那些记忆碎片记录下来。

胡道稷先生生于1921年9月,“八•一三”以后流亡到大后方。1940年毕业于国立第三中学(贵州铜仁),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抗战期间曾中断学业长期在援华美军中任翻译。战后返校,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后在上海工商联供职。1956年奉调新华社对外部任翻译。1958年下放到河北徐水县第一中学任教,一直到1992年,教书三十四年桃李满天下。虽然历经坎坷,命运多舛,胡道稷始终保持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范和家国情怀。他对教学精益求精,对学生满腔热情、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获得园丁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担任徐水县政协常委数年。2009年9月因心脏病去世。

胡道稷老师西南联大学籍卡

一、最初的印象

1984年,我从南白塔中学初中毕业,考入徐水县第一中学。还没有正式报到,就不止一次听到了胡老师的名字,而且大多的描述都是胡老师很“厉害”,听到这些,我的心中不禁暗暗紧张(到底为什么紧张,我到现在也说不大清楚,可能是敬畏吧),不过,很快我们就亲身感受了胡老师的“厉害”。

高中的第一节英文课是那个周一的下午。离上课时间还有10多分钟,教室门开了,一位老教师走上讲台,同学中有认识胡老师的,便纷纷和旁边的人窃窃私语起来。胡老师把书和教案放在讲桌上,拿起一截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而后打开手里的花名册。那天老师身穿一件蓝色的中山装,脚上一双黑色的布鞋,他身材不高,表情严肃,环视整个教室,不怒自威,教室里很快安静下来了。

“同学们好!”胡老师道,“我姓胡,是你们的英语老师。从现在开始,直到毕业,都是由我来教你们。”徐水一中虽是县重点,但老师和同学们绝大多数还是当地口音,即所谓“二类普通话”,胡老师的普通话,带少许南方口音。“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要想把它学好,语言环境很重要,所以课堂里应该是英语的环境。我将会用英语给大家讲课,提问题,除了英译汉之外,我也要求大家用英语回答我的问题。我知道,大家以前没有这样的经历,水平也不一致,我会给大家一段过渡时间,让大家熟悉一些必要的基础语法知识和英文表达方式。今天,第一节课,先从时态开始。”

上个世纪80年代,河北农村是从初中开始学习英文,我中考的英文成绩是90多分,但是对于英文授课则是闻所未闻,那一天的身历其境,让我手心暗暗捏了一把汗。那天课堂上学的第一个时态是现在完成时,英文是present perfect tense. 胡老师让大家每人读5遍,要大声读,而不是默念。教室里响起一片嗡嗡嗡的声音。我很快读完5遍,眼睛无意间看向天花板,没想到,这点儿小动作都没逃过胡老师的眼睛。

“那位同学,请你站起来!”胡老师厉声说道。我连忙收回目光,看向胡老师。

“对,就是你。”胡老师盯着我说,“刚才的词你说完5遍了吗?”

“报告老师,我说完了。”我怯怯的答道。

“你说给大家听。”

present perfect tense”,我努力大声说道。

“很好。你叫什么名字?”

“李建春。”

胡老师又叫了几个同学,每叫一位,他会在花名册做个标记。第一堂课过得很慢,又好像很快。下课铃声响起,胡老师对我们说:“I wantall of you to remember that in my class, the only thing I want to see you doing is reading your English book, the only sound I want to hear is your reading English out loudevenduring the intervals!(大家一定要记住,在我的课堂里面,我只想看到大家在看英文书,我只想听到你们大声朗读英语的声音,即便是在课间也是这样。)每位同学都领略了胡老师“厉害”的两层含义:一是严厉,二是水平。

青年时代的胡道稷老师

二、严谨的治学

有了第一堂课的经验,大家都纷纷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第二堂课胡老师刚刚进入教室,教室里马上安静下来。这时,胡老师大声说道:“大家忘了我上堂课结束时说的话了吗?希望听到你们读书的声音,大声读!”朗朗书声应声而起。

为了让我们尽快适应,胡老师还给我们立了几条规矩。第一是回答问题时,必须使用完整的句子。例如,问句是How old are you? 回答应该是 I am seventeen years old 而不能简单说seventeen,主要为了戒除我们的“lazy Englishbaby English

第二是背诵课文,胡老师的要求是我们学过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背下来,而且会随机抽查。有一堂课,胡老师叫我背《百万英镑》里的一段,我不知是背得太熟悉了,还是稍有紧张,背到段落结束前两句时,竟然跳回段首,如此三遍,忽然意识到时大家哄堂大笑起来。胡老师没有笑,反而严肃地对大家说道:“你们不要嘲笑他,应该向他学习,也能背这么熟练!”

第三条规矩是“魔鬼训练”。胡老师每堂课都会留大量的练习题,4张16开纸,全部是汉英翻译,而且全部是手写(那时根本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打印机)。下课以后,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聚在讲台前面把题抄下来。胡老师教两个班,共有106名学生,每位同学的每一张作业他都亲自批改(每天400多页啊!当年还没有意识到,时隔多年之后,忽然发现这对当时已经年逾花甲的胡老师来说是多么巨大的工作量)。

第四是注重细节。比如胡老师为了营造课堂的英语语言环境,给每个人取了英文名字,106个学生,每个人的都不相同,我的英文名字是Andrew(多年以后,胡老师落实政策回了北京,而我也参加了工作,再去胡老师家中探望时,老师才告诉我,当时给大家取英文名字,是根据大家的英语水平,按照英文字母表的顺序排列的)。大学期间开始有了外教的课,也要求取英文名字,我告诉老师,我很早就有了,外教十分诧异。我的一个同学考进湖南某重点大学,入学后就考入外教班,英语学习从二级起步,那时候只有少数人可进外教班,这无不和胡老师三年的教育有关。

胡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不仅仅是课堂内。他要同学们在校园里其他地方见到他打招呼也要使用英文,所以有的同学远远看到胡老师过来,会立即改变前进方向。最开始的一两次,我也有些尴尬,后来用英语和老师打招呼就习以为常了。

胡道稷老师在徐水和学生一起

三年里,每天早晨胡老师都要来教室看我们晨读;每天晚自习,胡老师都要到教室做辅导;每天中午,胡老师都要留下英译汉、汉译英的作业让我们练习。半年以后胡老师就全用英语授课了,他记忆力超凡,凡是教过的学生,都记得他们的姓名和英文名。胡老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这是老师们的共性,同时胡老师又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努力,他都喜欢。胡老师教了整整两代人,我们班有位同学的母亲也是他的学生,不过那时候教的是俄语。

胡老师的规矩和教学效果是卓著的。高考前因为健康原因他住院治疗,两个月没有能给我们上课,同学们的学习却没有放松。那年高考,我们的英语平均成绩是80多分,我考了94分,后来8个同学成为英语教师。

三、师徒如父子

前面的叙述,更多的记录了胡老师的严谨严肃严厉,其实生活中的胡老师还是非常慈祥的。高一那年校运会,我和胡老师同为标枪组的裁判,负责标枪落地有效性判断。我请胡老师做裁判组的“组长”,我自封了“副组长”,副组长负责从场边跑步到标枪着地点,然后向投掷点的裁判用旗语报告。听说,前几年徐水一中校庆,图片展中还展出了我和胡老师做裁判的照片。那天,胡老师邀请我去了他的家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师娘。师娘也是上海人,人特别和善。师娘拿出她做的红烧鸡块招待我,我开始有些拘谨,后来就开始大快朵颐啦。上个世纪80年代的河北农村,经济还相当落后,学校食堂的饭也难见荤腥,这顿饭简直跟过年没什么两样。

还有一天傍晚,胡老师到教室找我,说要请我帮一个忙。原来,那天师娘要回北京,胡老师让我骑车把师娘送到火车站。胡老师的自行车是一辆28车,当年的我身高刚刚160厘米,说实话,心里有点儿打鼓。但是,看着胡老师平静的表情,我当即表示坚决完成任务。从学校到火车站大概有三公里的路程,而且没有路灯,安全抵达火车站之后,我长舒了一口气。深秋时节,我却是满身大汗。

四、高尚的情操

胡老师1921年出生于上海,听说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英语系,后投笔从戎,在盟军服役,抗战胜利后在美国驻华使馆供职。“文革”期间,胡老师被下放到河北省徐水县五七干校劳动。后来,徐水一中聘请胡老师做英文教师,直到1992年才回到北京。回京后,胡老师每天都要读英文报纸和听英文广播,读到听到的新的语汇词汇,都要马上记下来。我去看望他时,老师都会拿出笔记本,跟我讲每条记录的出处,嘱咐我坚持学习,不能吃老本。

2002年,胡老师因脑中风行动不便,但是他非常乐观,每天除了读书看报,还要努力锻炼身体。得知我到了上海工作,每次通话或者见面,除了要用英文和我交谈,还要考校我的上海话有没有进步。最后一次见到老师是2009年的9月初,胡老师因心脏病住院治疗。当时,胡老师的状态良好,并说很快就会出院。未料,此一见竟成永诀。9月13日,因心脏衰竭,先生与世长辞。2013年4月3日,遵先生遗愿,胡老师和师娘的骨灰在天津塘沽撒入大海。我也参加了海撒仪式。

1985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徐水一中召开师生座谈会,在众多的师生面前胡老师用英文讲了下面这番话:More than twenty years ago, life brought me here and made me an English teacher. I have experienced, or rather, suffered a lot in the long years. But today, at this moment, I feel that I have got nothing to complain and nobody to blame. On the contrary, I feel grateful and blessed to watch my students grow and progress with my help. If I may have a second life, I shall still choose to bea teacher.(二十年多年前,生活把我带到这里,让我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经历了,或者更确切地说,吃了很多苦。但是今天,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我没什么可抱怨的,也不责怪任何人。相反,看到学生们在我的帮助下成长和进步,我感到感激和幸福。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还是会选择当一名教师。)

那天,是我给胡老师做的英译汉翻译。话音刚落在场的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学生李建春 谨记

2019年12月25日


相关新闻

  • 272020.08

    对家父胡道稷的回忆

    家父胡道稷1921年9月出生在安徽芜湖,1930年迁居上海,1937年考入上海大同中学高中,“八•一三”以后随母亲流亡到大后方。先是逃到芜湖,以后又辗转到武汉、长沙,颠沛流离。在长沙遇到当局收容战区流亡学生,家父被...

  • 272020.08

    对家父胡道稷的回忆

    1940年家父高中毕业,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大批美军援华。响应当局的号召,家父参加了战地服务团,在第三期干部训练班培训后....

  • 102022.08

    孙玉书:回忆恩师王兆霖教授二三事

    建工系暖四一班同学在王兆霖老师家为他祝寿恩师王兆霖教授离开我们六年了,回忆起在校三年半的学习生活和毕业后与老师的相处,至今令人难忘。1974年秋,我们进校后,经过入学教育就到“二七机车车辆厂”实行开门办学。二七厂是个有革命传统的老厂,大厂,各方面基础都不错。由于居住条件有限,我们先后住过公共浴池、自建土房。最后我们将职工技校的废旧锅炉房进行了清理、打扫作为男生宿舍。王老师当时已年近六十岁了,同我们...

  • 132020.08
  • 122020.08
  • 132020.08
  • 132020.08
  • 132019.06

    百岁恩师春常在

    我的恩师杨苡,今年已届百岁高龄。她是众所周知的世界名著《呼啸山庄》中译本的译者。我和她相知相识40余年,包括最初的八九年里,当时还在国内的我,曾经隔三....

  • 152020.12

    缅怀恩师潘隐萱先生

    恩师祖籍江苏宜兴,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毕业后留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先生转入清华电机系任教。“文革”前,恩师曾调到清华水利系搞水电工程十余年,直到“文革”结束后,又回到电机系执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恩师曾受国家派遣,赴伊拉克参与某水电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并带几名毕业设计学生一同前往。回国后,他一直从事钢铁、化工等大企业供电系统谐波检测与治理领域的科研工作。从水电厂建设转到发电厂建设,再到供电系统谐波治理,恩师从未停止学习、钻研、实践的脚步,并且总是那么较真求实,追求更安全、更可靠、更准确。先生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那段时期,默默地工作、奉献了五十余载。

  • 27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