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他是杨振宁的老师,回国后“只做了一件事”

2021-08-27 | 代小佩 | 来源 公号“科技日报” |

“全国科学大会号召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这样的大好形势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愿再一次申请加入党组织,希望能更好地把余生献给党,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听从党的调配而竭尽全力。”

——摘自张文裕19785月《入党志愿书》

张文裕入党志愿书手填页

198410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奠基典礼上

邓小平亲自为基石培上第一锹土

典礼现场

一位科学家激动地对他说

“我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这个人叫张文裕

1984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开工典礼上,邓小平同志与张文裕亲切交谈。

从寒门学子到剑桥大学博士

他始终成绩优异

全面抗战爆发后

他毅然向学校申请提前考试

想尽快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

与人民同仇敌忾

在西南联大教书期间

他培养出杨振宁、唐敖庆、虞福春、梅镇岳等卓越人才

1935年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核反应研究,导师是该实验室主任、诺贝尔奖获得者卢瑟福教授(前排左六),第三排左四为张文裕。

1943

他受邀赴美从事核物理研究和教学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

他迫切想投入祖国的科学发展事业

有人劝他加入美国国籍

他断然拒绝

195610

张文裕一家克服艰难险阻

终于踏上了新中国的土地

1973年高能物理代表团访美,图为张文裕。

他毕生献身于我国的高能物理事业

在放射性同位素

宇宙线大气簇射和奇异原子研究方面

他因作出开创性的贡献享誉国际

他发明的多丝火花计数器

成为当代高能物理实验

最常用计数器的鼻祖

他领导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云室组

培养了一代宇宙线研究者

他把当时已知的重子共振态归纳成核子和超子的激发态

提出了一个重子能级跃迁图

并在Λ°超子和核子散射研究领域做到世界前沿

1979年邓小平接见参加中美高能物理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一排右三为张文裕。

1972

以他为首的18位科学家写信给周恩来总理

建议建造高能加速器并获得批准

他为此贡献了晚年的全部精力

生病期间还坐着轮椅到工地了解进展

张文裕坐着轮椅到储存环隧道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198810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并投入运行

他兴奋地说

自己后半辈子回到中国只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建造中国自己的加速器

建立中国自己的粒子物理实验基地

张文裕

他一直认为

生活清苦没什么

重要的是有所追求

他说

为了科学

我经历了人间的种种苦楚

但也正是科学

使我尝到了无穷的乐趣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文裕

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关新闻

  • 262024.01

    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在京首映

    1月24日,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关村举行。纪录片全面还原了杨振宁的科学追求和家国情怀。“我们希望通过纪录片揭示杨振宁的研究成果对于每个普通人的意义,也希望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能激励年轻一代。”制作团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据介绍,在杨振宁先生迎来百岁华诞前夕,传记纪录片项目在得到他本人首肯后启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发行都得到杨振宁的大力支持。杨振宁还帮助制作团队获得此前未公开的...

  • 282024.05

    始于清华园:杨振宁的少年时代

    杨振宁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因为在宇称不守恒原理的发现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因此与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年仅35岁。他的工作不仅极大地推进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还深刻影响了现代物理学的多个领域。本文摘自《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王珊/苗千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2月版。《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书封1929—1937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度过了8年的幸福时光。杨振宁回忆说,...

  • 232022.05

    50余年只做一件事 他是真正的追“光”者

    “我搞光学是逼着上,憋着气干,干中学,靠集体发展提高。”——金国藩

  • 222017.02

    杨振宁回国记:父亲曾三赴日内瓦劝其回国

    考察杨振宁在1964年之前与国内的联络情况,对于理解那个时代滞留海外的华人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艰难抉择是有益的。

  • 042024.01

    徐良亮:一辈子只为办成一件事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32020.08
  • 192022.10

    单霁翔:这辈子,我做的是一件事

    每次我去,老师们都会问我:“最近都读了什么书?你来谈谈你的体会。”张忠培教授甚至会在我去之前写好要问我的提纲。等我到楼下,他的茶已经沏好,我知道,两个小时之内,我不会离开他的家门

  • 062023.06

    张礼:一生只为一件事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02021.10

    刘永坦:“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能把童年时期的梦想付诸现实,是很幸福的。”1936年出生的刘永坦,比世界第一台实用雷达晚“出生”一年,他却用一生追赶乃至领跑世界雷达技术的发展脚步。奠定理论基础、组建“雷达铁军”、筑造“海防长城”……刘永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对海...

  • 062021.10

    杨振宁和他的母亲

    1992 年夏,天津南开大学为杨振宁先生的七十寿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在许多讲话之后,振宁自己报告他的生平,配以幻灯片。他回忆童年、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往事,回忆抗战时期生活艰苦的岁月,说到他的母亲时,嗓音突然哽咽了。会场上的空气凝止了几秒钟,我的心一紧,当时在座的听众大概也都吃惊而动容。这样一个极端灵敏、多功能、储存了大量信息的头脑,因为“母亲”这个符码的出现,忽然发生故障。显然,“母亲”不是一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