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情况汇报 欢庆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成立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及情况简介 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
“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建于1946年3月,陵区坐北朝南,占地216平方米,从右至左安葬着在“一二·一”运动中牺牲的于再、潘琰、李鲁连、张华昌四位烈士。四烈士墓前是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的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著名诗人、知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衣冠冢。烈士墓入口台阶中间的石台上雕刻着一柄石剑,象征着烈士们勇敢战斗的精神。烈士墓后方正中间是一组浮雕石屏。整个石屏表现了无数热血青年呼唤光明的情形,其基座...
1995年,为铭记革命烈士的功绩,在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内建成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暨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革命烈士纪念碑”。在纪念碑基座上刻有27位为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名录(西南联大烈士15位、昆明师范学院烈士12位),闻一多、刘国鋕、潘琰三位烈士就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暨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闻一多、刘国鋕、潘琰等烈士的英名。刘国鋕烈士刘国鋕在西南经济系的...
1945 年,父亲参加了一二·一运动,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在革命的熔炉中锻炼成长。 一二·一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的反内战、争民主的学生爱国民....
西南联大旧址及西南联大博物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内,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在滇8年办学的历史见证地。这里完整地保存了西南联大原教室、西南联大纪念碑、“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等历史遗存14处,是西南联大历史遗存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场所。旧址内建有博物馆,现有馆舍5732平方米(展厅3722平方米),内设博物馆、“一二·一”运动纪念馆2个展馆及3个活动展厅,常设3个基本展...
在西南联大博物馆,珍藏着一枚由闻一多先生篆刻的“谭庆双印”。这枚石印略微泛黄,有黑色的石纹贯穿其间。印体的顶部是一只端坐的小羊,羊角长而弯,与羊身融为一体。印的正文,是4个阳文篆字:“谭庆双印”。印的边款上是三个苍劲有力的行书小字:“一多制。”字体古朴、娟秀,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深厚的功底、对艺术的追求以及他的铮铮铁骨。抗战后期,由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西南联大教授们的生活极度艰辛。1944年,闻一多...
这些年对西南联大的研究出了不少佳作。光是影视作品就有2018年的纪录片《西南联大》,如今的电影《九零后》。不过,这些作品大多从学子成才的角度去探究,没有把西南联大放进一个时代,一段历史里,更没有把西南联大作为一种独特的组织,从组织建制的角度去研究。今天笔者想从西南联大三位领导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的角度,和读者朋友一起去看看西南联大的“联”与“大”,这是西南联大的另一面。1938年4月,梅贻琦(前排左五...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这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的歌词,也与清华校长、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委梅贻琦的治校育才理念呼应共振。“救国的方法极多,救国又不是一天的事”,“做教师做学生的,最好最切实的救国方法,就是致力学术,造成有用人材,将来为国家服务。”(梅贻琦《就职清华大学校长演说》)
瞻此风云地,西南独峙巍。 山茶花发早,嘉木叶融晖。
西南联大重返我们的视野最多不过20年,成为热门话题还是2005年以后的事。台湾也一样,若非鹿桥的《未央歌》,很多人对这所学校还闻所未闻。这并不奇怪,西南联大只存在了八年半,却已离开我们60多年了。然而,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可是响当当的,且不说它云集了北大、清华、南开的多少学术大师,也不说它培养出多少精英,只说这它掀起的一二·一反内战运动,与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并称为中国青年运动史的三大高潮,就足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