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馈母校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人”字形雕塑诞生记

2016-06-13 | 孙哲(1970工物) 编辑 | 来源 清华校友总会 |


2002年是清华大学建校91周年,也是水利系建系50周年,4月,一尊纪念雕塑矗立在新水利馆门前的草坪上。雕塑左边是一块挺立的花岗岩巨石,右边是一束弯曲而又流畅的不锈钢钢管,巨石和不锈钢钢管相互支撑,形成“人”字形,雕塑前面的大理石铭牌上写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从这座纪念雕塑一面世便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尊纪念雕塑来历如何,有何含义,请听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1980级水利)于2003年讲的故事(本网刊登时进行了重新编排)。

2002年4月,值水利系成立50周年之际,学校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庆祝活动。4月28日上午,前一天才陪同朱镕基总理出访欧洲归来的水利部长汪恕诚,不顾长途旅行的劳累,也顾不上倒时差,就风尘仆仆地来到清华园,出席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雕塑的揭幕仪式,并在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介绍了雕塑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阐述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他从哲学的高度诠释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深刻内涵,最后他要求同学们既要做个“智者”,也要做个“仁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纪念雕塑是1965届全体校友向母校捐赠的,如今这座矗立在新水利馆前面的熠熠生辉的雕塑已经成为清华园里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线。

2001年4月,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期间我们就酝酿在系庆50周年之际在新水利馆前修建一座纪念建筑物,1965届校友得知此事后决定捐建这座纪念物。一开始只有理念和想法,没有具体方案,于是面向全校征集,水利系和其它院系的同学踊跃参与,水利系1965届校友、水利部长汪恕诚亲自来校参加了方案发表评选会,经由土木水利学院、建筑学院和美术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以及1965届校友代表组成的评选小组评选,鼓励肯定了一些有创意的方案。随后,又组织建筑、美术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对征集的十几个方案进行反复的讨论评议,最后在汪恕诚部长主持下,确定了由美术学院的陈辉老师创作的雕塑造型。纪念雕塑的命名也颇耐人寻味。一开始,有人建议叫“人水情”,也有人建议叫“山水情”,大家都觉得不满意,于是广开思路,广泛征集,一时间各式各样的名字蜂拥而至,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方案初稿的图纸送到了水利部,1966届校友、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董哲仁建议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汪恕诚部长随即决定采用这个名字,于是这座雕塑正式诞生了。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雕塑左边是一块挺立的花岗岩巨石,右边是一束弯曲而又流畅的不锈钢钢管,巨石和不锈钢钢管相互支撑,形成“人”字造形,雕塑直接安放在大地上,高度为3.5米,雕塑前面的大理石铭牌上镌刻“智者乐水,仁者乐山”8个大字。自从这座纪念雕塑一面世,立即吸引了清华园中的目光,很多人向我们询问雕塑的含义。雕塑是艺术品,她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有些寓意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而不同的人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她的含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十分喜爱这座雕塑,这里谈一谈我对她的理解。

纪念雕塑的总体结构是一个“人”字,表达了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已经或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栋梁,我们还要培养更多的学生,让他们走向祖国的秀美山川。这个大写的“人”植根于泥土,汲取着大地母亲的营养,屹立在天地间,象征着我们的学生要做大写的人、顶天立地的人、热爱祖国的人;要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心里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整个雕塑还代表着山,代表着水,代表着自然。“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水滋养着生命,水滋润着国土,水蕴藏着能量,水映照着历史,水是大千世界的血液,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水对我们来说则是事业,我们从事水利事业的人是自豪和骄傲的,因为水利事业是造福人类、泽被子孙的事业。老子《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雕塑既是人又是自然,人和自然就这样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也体现了人和水、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映射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水的历史是与人的历史合写的,黄河的水产生了我们民族古老的文明,我们民族的力量创造了不朽的水利事业。大禹疏通了天下的水道,禹的子孙们利用水、保护水、爱惜水,谱写了一曲水之歌。

雕塑的花岗岩巨石代表山,流畅的不锈钢管束代表水。祖国的山川河流钟灵毓秀,人在山水间,山水造就人,山水养育人。有人说“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也有人说“山有其高、深、博、大,水有其灵、动、柔、变。山以执着挺拔表现力度,水以畅达柔顺显示智慧。”山水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山水成就了我们的事业。喜山好水是我们以水为业的人的品德,读山品水是我们以水为业的人的骄傲。

       雕塑是一本打开的书,轻轻地放在大地上。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们走进清华大学那一刻,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真理的殿堂中畅想便成了乐水乐山的我们的追求和幸福。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雕塑是一座纪念碑。她记录了清华水利系七千多名毕业生,为了祖国母亲的繁荣强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默默地战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大河上下,献身于祖国的山山水水的光辉事迹。他们不愧为民族的脊梁,他们取得的累累硕果已经铸成祖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一块块坚固的基石。

       雕塑是一座凯旋门。建系50多年来,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学术之大师、兴业之英才、治国之栋梁。他们当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工程局局长、设计院院长、规划院院长、总工程师,也有市长、部长、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的突出业绩已经在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宏伟历史画卷中铭刻出一幅幅永存的画面。

       雕塑的花岗岩巨石代表传统,不锈钢束代表现代。水利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从大禹治水开始,水利的发展就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文明史紧密相连。水利也是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行业,人类开辟了新纪元,水利事业也开辟了新的道路。21世纪的水危机将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严重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应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发展和武装水利,切实解决好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四大世纪难题。

       雕塑的巨石代表过去,不锈钢束代表未来。在过去的岁月里,一代代清华水利系的毕业生唱着《水利建设者之歌》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的辉煌足迹已铭刻在祖国的大地上,已成为我们永远的骄傲。过去的历史积淀有如山一样厚重,然而我们也深知昨日的辉煌只能是我们新一代水利人更高的起点,更大的动力,也将激励着我们热爱水利,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因为水利事业就像那川流不息的长江之水,源远而流长。江河之水与历史长河一起向前,在人与水的历史上,我们将写下新的篇章。“溪间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雕塑的名字“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壅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智者何以乐水?《韩诗外传》曰:“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礼者,蹈深而不疑;似有勇者,鄣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似有德者,天地以感,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此智者所以乐水也。”仁者何以乐山?《韩诗外传》又曰:“山者,万人之所瞻仰,草木生焉,万物殖焉,飞鸟集焉,走兽伏焉。生万物而不私,育群物而不倦,出云导风,天地以感。国家以宁,有夫仁人志士。此仁者所以乐山也。”

   “智者步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仁者则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从事水利事业的人要做个智者,努力学习,增长智慧,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用开拓性的创新思维发展水利事业;从事水利事业的人也要做个仁者,情操高尚,道德厚重,为百姓造福,为民族增辉。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对清华大学水利系50多年历史的最好的概括与总结,也是我们系庆50周年纪念活动的根本所得,她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精神,而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这正是她的灵魂所在。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通过这次纪念活动,我们从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前的文化瑰宝中,从圣贤哲人孔子那里找到了我们的精神家园,而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出自《论语》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和出自《周易》的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校训讲的是天、地、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讲的则是山、水、人。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雕塑矗立在清华园中已有一年多了,每当我来到她的面前,总有一种激动、一些骄傲、一丝遐想,上面记述的就是我的一些感受,我知道我的理解还很肤浅,也许还有不准确的地方,但是,我想我会努力用我的一生去理解和实践她的。望着这座雕塑,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责任,特别是看着从我身边来来往往的那些风华正茂的学生,我在心里默默地说: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仁者”,也让学生们成为“智者”、“仁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