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凡是我的双脚踏过的地方,都盛开了芬芳的玫瑰|费孝通逝世15周年

2020-05-29 | 陈伟 | 来源 公号“學人Scholar”2020年4月24日 |

费孝通先生(1910-2005)

在这荆棘漫漫的人生道上,随处都给你看见许多值得留意的事情,同时启示了你宇宙人生的意义。

——费孝通,1928年

费孝通说:我在上大学时,先是想当个医生,好为人治病,免除人们的痛苦,于是我进了医科。后来我觉得人们最痛苦的不是来自身上的疾病,而是来自社会所造成的贫穷,于是我改学社会学。

1930年费孝通由东吴大学医学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社会学及人类学系。

1935年,费孝通与王同惠结为伉俪。同年,费孝通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取得该校公费留学资格。出国前偕妻子王同惠赴广西实地调查,在瑶山迷路失事,王同惠不幸离世。王同惠遇难的时候,他们刚刚结婚108天。

费孝通(右一)1936年在开弦弓村

1936年,费孝通返乡休息,准备出国。在此期间,回到家乡前往开弦弓村参观访问,在该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那一年,费孝通26岁。此后的六十多年中,费孝通曾先后26次到访开弦弓村实地调查。

英文版江村经济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撰写的博士论文,1939年以英文出版。该书直到1986年才有汉译本。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江村”一词是费孝通去英国求学时在游轮上整理开弦弓村书稿时取的学名。该书卷首语: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

1940-1945年期间,费孝通在魁阁

1938年费孝通学成归国,在云南大学任教,时值抗战,社会学研究室被迫迁往呈贡县城的魁星阁(简称“魁阁”),期间费孝通兼任西南联大教授。魁阁的历史正是与西南联大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在这一方魁阁中开辟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家园。

1947年,费孝通由英国回国途径新加坡

1947年著作《生育制度》,费孝通在书中说:“那时我写了一本我喜欢的理论性著作《生育制度》,我喜欢那本著作,它是我最好的著作之一,它是偏重理论性的著作,是人类学的而不是政治分析。

1957年费孝通(右一)在江村

1956年,费孝通的英国同学——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访华,向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去费孝通的家乡开弦弓村访问,得到周总理的同意。这件事让费孝通深受触动,于1957年重返江村,这是费孝通时隔21年再次访问江村。

一夜北风雨意收,陌头野芙艳三秋。

草木无情花何妍,树鸡啼处月如钩。

这是费孝通的家书,信中说:树鸡啼处,可不要忘记月亮是该下落了。我们所代表的这个历史阶段该结束了。回到十全街小厅去,即使有些寂寞,还可以从从容容地读自己心爱的书。(1957-1980)

1980年,费孝通说过:“最先下水,最后出头。我只有十块钱了(即十年的工作时光),哪儿有时间去回味酸苦?怎么能安心在茶馆里吃茶呢?”费孝通复出后,第二次学术研究开启,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把所剩精力都集中在工作上,他感到已经没有时间去感伤过去那些悲伤的日子了。

1981年费孝通(左二)乘船至开弦弓村

1981年,费孝通带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的研究同志访问江村,他们乘坐小船,从震泽至开弦弓村,6公里路花了一个半小时,交通不便。当时费孝通说:若要富,先修路。交通不便,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

1985年,费孝通第十次到访江村

费孝通说:“农村好比是一个很大的细胞,集镇犹如一个中间的核心。一个是面,一个是点。这个点把各个村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社区’。”后来,他把这个社区的中心称为小城镇。他在《小城镇再探索》中把从江村到吴江考察所揭示的发展形式称为“苏南模式”。

1987年,费孝通第十三次到访江村

费孝通说:“如果说我这点心血没有白费的话,我只在这门学科的建设中做了一些开路和破题的工作。我尽力之所及为研究我国城乡社会发展勾画出一些素描和草图,并跟着实际的发展不断提出一些问题,开辟一些值得研究的园地。”

民盟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合影,右四为费孝通

1945年,费孝通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开始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87年起先后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名誉主席。当时,76岁高龄的他仍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来领导民盟工作。他常说:“我只有‘十元钱’的资本(即十年的工作时光),要一分钱一分钱地省着花。”

1988年,费孝通获“大英百科全书奖”

费孝通1988年获大英百科全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学者。他为恢复中国、美国及全世界的人类学与社会学原理之间的交流方面做出了贡献,为沟通世界科学界架设了一座桥梁。

费孝通晚年说道:“我这些年,从1980年开始,是第二次学术生命,一直用这生命做小文章。小商品、小城镇,都是小。现在做水文章,以水兴苏,但还是个小字。老小老小,老了又变小了,每次遇到新的问题总是不断请教,就当是小学生。”

费孝通在《我的第二次学术生命》中写道:“凡是我双脚踏过的地方都盛开了芬芳的玫瑰。我已在任何一个方面都尝到了天堂里的愉快。青年时打算的一生事业在半个世纪里能得到完成,和它所给我的安慰,不能不说是超过了我梦寐所求。老来依然一书生。”

初访江村是我这一生学术道路上值得纪念的里程界标。从这里开始,我一直在这一方家乡的土地上吸收我生命的滋养,受用了一生。我的祖祖辈辈在家乡养育了我,我虽则已老而衰,但我没有忘记家乡。有生之日总想为家乡这片土地上多加上一点肥料,能长出比我这一代更有出息的子子孙孙。生命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会怕时间的冲洗了。

——费孝通《吴江的昨天、今天、明天》

费孝通26次到访江村时间

次数

时间

次数

时间

一访江村

1936年06月

十四访江村

1990年04月

二访江村

1957年04月

十五访江村

1991年04月

三访江村

1981年10月

十六访江村

1993年10月

四访江村

1982年01月

十七访江村

1994年10月

五访江村

1982年10月

十八访江村

1995年05月

六访江村

1983年05月

十九访江村

1996年04月

七访江村

1983年10月

二十访江村

1996年09月

八访江村

1984年10月

二十一访江村

1997年04月

九访江村

1985年07月

二十二访江村

1998年04月

十访江村

1985年10月

二十三访江村

1999年04月

十一访江村

1986年05月

二十四访江村

2000年04月

十二访江村

1987年05月

二十五访江村

2000年09月

十三访江村

1987年09月

二十六访江村

2002年09月

1956年,与毛泽东在一起,左一为费孝通

1978年,费孝通与邓小平在一起

(吴江盟员陈伟于庚子清明时节感怀而作。本文转自作者美篇,原题为《花开君子兰!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并对内容略有修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