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内蒙古电力公司闫军:愿意为电网安全奉献聪明才智

2012-04-05 |

——记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闫军

不久前,自治区政府对全区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100名中青年专家进行了表彰,公司生产技术部闫军因在工作中成绩突出被授予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受到表彰。在专家能手林立的电力行业,闫军的脱颖而出与他异于常人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的闫军,学生时代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92年,大学毕业的他一头扎进内蒙古电力这块热土就再也没有离开。他是公司第一位获评华北电网技术院院级专家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还是全国电力行业高压开关标委会委员、电力行业绝缘子标委会委员,全国高电压工作网防污闪专家工作组成员,在保障电网安全生产、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方面是一把好手。

安全责任比天还高

作为公司生产系统中一位专业技术骨干,闫军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障公司生产运行系统安全。在电力企业,搞生产就意味着责任重大,意味着比其他人更加辛苦。闫军自己也不记得一年之中有多少时日是在现场度过的。他说搞生产的人对双休日向来都没什么概念,即便是逢年过节也要在家待命,孩子心中的家庭旅行从来都只能是美好的愿望。2009年,他认真组织全网检修预试工作,全年共完成242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518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的检修预试,帮助基层安排各类设备停电检修2260台(条)次,发现并处理各类设备缺陷5883项。在保障电网设备健康水平提高、安全可靠供电及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建国60年大庆等重大保电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2009年,公司成功组织了内蒙古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联合演练,对自治区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行了一次最实际的锻炼和检验,受到了国家电监会和自治区政府的高度评价。此间,闫军与同事们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帮助没有停电应急预案的企事业单位制订出相应方案,为演练成功举行付出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啃硬骨头成为家常便饭

刚刚任生产技术部副主任不久的闫军,把一部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生产管理工作上。针对华宁电厂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他先后多次组织对华宁电厂生产管理和设备运行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现场排查,帮助查找设备隐患,梳理问题,制定改造方案并督促落实,顺利完成了两台机组的大修工作,机组事故率、非停次数有了明显下降,保证了乌兰察布地区的冬季供热。针对国内同类型机组曾发生动叶突然断裂的事故,公司决定对苏里格1号燃机进行揭缸检查,闫军在现场及时发现了1号燃机第三级动叶贯通裂纹重大缺陷,避免了一次机组严重损坏事故。

良好的习惯让工作更严谨

熟悉闫军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做事很有条理的人。打开他的电脑你会发现他把繁复的工作都化成了井然有序的目录,无论是使用还是检索都相当明晰。不论做什么他都有明确的计划性,当把这种习惯带到工作上时,优势便得以显现。近年来,为确保电网春查、秋查工作质量,他组织修编了《春查检修工作考核标准》,对各单位春查检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极大地调动了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闫军还多次深入到各春查现场指导工作,组织在春查现场作业中全面推广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严格规范作业人员行为,杜绝人为事故和“三违”现象发生,保证作业工艺质量和作业安全。为切实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2008年,他结合公司“隐患排查年”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了输变配设备检修预试工作,对输变电设备缺陷进行分类管理,确保了重要设备、重载设备、老旧设备、新投产设备等薄弱环节的检修质量,使设备在大负荷期间处于完好状态,为电网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学习是创新工作的源泉

作为华北技术院专家和公司的技术带头人,闫军一直坚持钻研专业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他一直坚持从事电网高电压设备的科研试验工作,由他主持研发的“电气设备热态红外辐射的测定与诊断技术的研究”课题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核心成果“红外检测的相对温差比诊断法”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他的“35千伏系统过电压试验研究”、“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主持的“硅橡胶防污伞裙的试制研究及在电站防污闪中的应用”等多项课题获公司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闫军留给人的印象总是“行胜于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已深深印烙在他身上。他以一贯严谨的工作表现和优异的业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干部群众的一致称道。2000年,闫军获得“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称号,2007年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激励着他为内蒙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石晓天)

转自 内蒙古电力报 201082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