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建筑大师杨廷宝与辽宁总站大楼

2011-06-16 |

辽宁总站(老北站)旧址。 资料图片

  在沈阳市和平区总站路北侧,坐北朝南,耸立着一座两侧三层,中间拱起几十丈高,以半圆形屋顶为特殊标志的,融中西建筑特色于一体的高大楼房。这座在沈阳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坐标性的宏伟建筑,就是建于上世纪20年代后期,如今被沈阳人俗称为老北站的辽宁总站(19876月因沈阳新北站建成而停用,现为沈铁分局办公楼)。辽宁总站旧址已于2003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20年代,张作霖和奉天当局为了发展民族铁路运输事业,决定在兴奉大街(今总站路)的北侧,京奉铁路(后改称平奉路,又改称北宁路)终点处,修建奉天总站(后改辽宁总站)。辽宁总站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铁路客运站,1927年施工,1930年建成,总面积8485平方米。辽宁总站设计新颖独特,造型庄重高雅,具有欧州古典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的特色。雄伟高大的辽宁总站,其建筑面积大大超过了当时由日本控制的今沈阳站的主体建筑,并且货场、行李房、餐厅、旅馆、车站广场等设施也一应齐备。辽宁总站当年不仅是极富近现代风格的北宁路上最大最好的车站建筑,而且也是上世纪30年代初沈阳最宏伟的城市建筑之一。

  1931319日辽宁总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北宁路与沈海路(沈阳至海龙)的接轨,使东北的旅客昼夜间可奔赴京津,也使关内慕名沈阳(奉天)的旅客蜂拥而至,并可直抵海龙、吉林,促进了关内外人员的来往和物资的交流。辽宁总站既是北宁路的终点,又是沈海路的起点,既是沈阳铁路系统的中枢之一,又是连接北宁、沈海这两条铁路的总站,每天运送的物资源源不断,上下车的旅客多达几万人。因而有力拉动了沈阳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北市场的建设与繁荣。

  设计辽宁总站的杨廷宝,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在我国近现代建筑史上,有两位南北齐名的建筑学家,他们被人称为“南杨北梁”。其中的“北梁”是人们所熟知的梁思成,而“南杨”就是杨廷宝。杨廷宝,字仁辉,1901102日生于河南南阳。1915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清华园6年,并与比他大两岁的闻一多(著名诗人)为同班同学,两人志趣相投,同为校刊《清华学报》、《清华季刊》设计版面和画插图,并因此成了至交。杨廷宝学习时,正遇清华建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他常在课余去观看。时间长了,他发现建筑是一门集雕刻、绘画与科技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涉及的专业广泛,能满足他多方面的学习愿望,从此他爱上了建筑这门学科。

  1921年由清华毕业,他如愿以偿地考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4年,他荣获了艾默生建筑设计大赛一等奖,同年又获市政艺术学会设计竞赛一等奖,引起了轰动,几家美国报纸称赞他的设计“风格独特,技艺高超”。从此,他的名字也传遍了美国建筑界。这年他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费城克瑞建筑事务所工作,参加了克利夫兰博物馆的设计。由于他的声望日增,美国不少建筑事务所都出重金聘用他。然而他眷恋祖国,报效祖国才是他最大的心愿。1926年,他在赴欧洲考察建筑后回国。

  杨廷宝回国后,被天津基泰建筑工程公司聘为建筑师。当时的中国建筑设计权都落在了洋人手里,他对此非常愤慨,决心用自己设计的作品为国争光。当他得知招标营建奉天总站,以及招标营建东北大学图书馆大楼与招标营建张氏帅府西院七栋公寓楼,而控制中国建筑设计权的许多外国建筑师都蜂拥而上竞相投标时,他立即赶往奉天(沈阳)参加投标。他以其典雅朴实、气魄雄伟的设计方案,击败了一个个竞争对手而一举中标。不久,他被聘为北平(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主持古建筑的修缮。

  从上世纪20年代起,杨廷宝设计的北京交通银行、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中山陵音乐台、紫金山天文台等几十项工程,都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设计的北京第一个高层建筑和平宾馆,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赞扬。他还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毛主席纪念堂、南京长江大桥、周恩来纪念馆等百余项工程的设计。他的主要著作有:《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集》、《杨廷宝素描选集》、《杨廷宝水彩画集》等。杨廷宝作为我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在我国建筑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辽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 刘振超)

转自 时代商报 201161

相关新闻

  • 102023.04

    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

    1954年,王府井百货大楼拔地而起,成为当时王府井大街上最高的建筑。这座宏伟典雅的建筑,设计者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杨廷宝。提起他,知道的人似乎并不多。在南京,杨廷宝有着更高的知名度,南京街头有近70栋建筑是他设计的。在北京,和平宾馆、百货大楼等建筑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设计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杨廷宝与梁思成、陈植、童寯等人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回国后,志同道...

  • 262016.03

    精仪系大楼

    精仪系大楼(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档案馆)

  • 292016.03

    精仪系大楼

    精仪系大楼(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档案馆)

  • 282017.02

    建筑大师关肇邺

    关肇邺长期致力于文化、教育建筑的设计和研究,重视建筑对人的情绪、观念、品位等的影响,以至人格的塑造;提倡建筑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和谐,强调建筑设计应尊重....

  • 112020.08
  • 262016.03

    建9和大师

    建9和大师(建9郑可)

  • 122021.03

    杨廷宝:他的名字叫建筑师

    杨廷宝(1901—1982),字仁辉,原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学家,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在推动建筑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杨廷宝来自河南南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绘画艺术的熏陶。1915年,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1年,赴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1...

  • 142024.09

    吕莉:我的恩师杨存荣

    我求学的旅途中,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不仅以知识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更以无私的关怀和深切的鼓励,温暖了我青涩岁月的每一个角落。她,就是我的恩师——杨存荣老师。与杨老师西操场合影留念时间回溯到1975年,那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作为一名工农兵学员的我,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坚定的信念,踏入了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大学的校门,在自动化系开始了的学术之旅。在那个年代,学习的条件远不如今天这般优越...

  • 142011.11
  • 302019.01

    建筑大师的东北大学情缘

    林徽因是东北大学校徽的设计者,她还与梁思成在东北大学创立了我国首个建筑学系。身为建筑教育史上的一代宗师,他们在东北大学美丽的校园里上演了一段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