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38份汪曾祺私信首次公布 披露他曾想写汉武帝

2011-06-01 |

汪曾祺(1920-1997),1939-1943就读西南联大中文系

  江苏著名评论家陆建华是个有收藏癖的人,多年来,他跟踪研究他的同乡、文坛大家汪曾祺先生,发表了众多文章并出版了多本著作。近日,他认为时机成熟,将自己珍藏的38份汪曾祺给他的私信首次公布于众。上海文艺出版社将私信结集推出《私信中的汪曾祺——汪曾祺致陆建华38封信解读》一书。昨日,陆建华接受了本报独家采访。

  “1984816日,汪曾祺给我写来了第16封信,信中他和我谈到写长篇小说的困惑,”陆建华告诉记者,一辈子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驰名当代中国文坛的汪曾祺,没有写过长篇小说,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汪老究竟有没有想过写长篇小说呢?“有过。他最初想写长篇历史小说《汉武帝》时,可谓踌躇满志,志在必得。”为什么又没写呢?陆建华心中是知根底的,他透露,汪老最想写的是汉武帝与司马迁,不止想写,他甚至已进入具体构思阶段,这是为不少人知道的事。为何没完成,却少有人知。

  “他在信中对我讲:‘《汉武帝》尚未著手,很难’。”为什么汪老如此纠结?陆建华说,信中是有交代的,汪老说,“《汉书》、《史记》许多词句,看看也就过去了,认起真来,却看不懂。比如汉武帝的佞臣韩嫣、李延年,‘与上同卧起’,我就不能断定他们是不是和武帝搞同性恋,而这一点在小说里又非写不可。”在当时那个年代,“同性恋”难倒了汪曾祺不说,着手写第一章“宫刑”更是让汪老感到束手无策,“这‘宫刑’就很麻烦,成年人的生殖器是怎样割掉的,我就弄不清楚。”既然弄不清楚,汪老为何硬要知难而上呢?信中汪老称,“之所以对汉武帝有兴趣,是因为这个人的心理很复杂。”

  为何汪曾祺最终放弃了长篇写作?陆建华认为,“汪老复出文坛时已是花甲之年,岁月如飞,时不我待,对汪曾祺来说,最耗不起的便是时间。当他事实上想不出改变现状的办法后,只好无奈地放弃长篇写作的打算。”陆建华强调,汪曾祺没写出长篇不等于写不出。他说,汪老不但雄心勃勃地想写历史题材的《汉武帝》,他甚至还想写一部反映家乡“运河的变迁”现实题材的长篇。没有实现这些计划是因为汪曾祺对创作题材特别考究,比如曾引起非议的短篇小说《受戒》,“汪老在文尾留下伏笔‘43年前的一个梦’,令读者产生许多遐想。台湾和香港记者都曾追着问,的确,他在给我的信中披露,写的正是他的初恋故事。”

  给汪迷提供新视角

  “汪曾祺无意为时代留影,不经意间在信件的字里行间为时代留下生动的细节和史实。”在交往过程中,陆建华和汪曾祺结下深厚的友谊。他俩是同道,又是同乡,很快地迈过初识时那种带有一定拘谨的来往,自由地随意地交换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创作、生活、家乡乃至内心的困惑烦恼,都能倾心相谈。从1981717日到汪曾祺病逝前的1997318日,16年间先后写给陆建华38封信,这些信件毫无遮掩地袒露了汪曾祺的性情追求和喜怒哀乐。

  汪曾祺的作品以特有的素淡有味而广受欢迎,其所拥有的读者群年龄跨度很大,38份私信无疑给“汪迷”们又提供了一个观察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作家的新角度。“刚刚过去的516日是汪曾祺逝世14周年,这期间出版了50多本书,可谓‘经久不衰的汪曾祺’。其实大都是‘新瓶装旧酒’,换个名头再出,其中除了出版商看中的是有利可图外,也说明读者们想看。”(记者 蔡震)

转自 扬子晚报 2011520

相关新闻

  • 182015.12

    汪曾祺写序

    汪曾祺一生没有让别人给他写过序。他年轻时,20世纪40年代,出了第一本小说集《邂逅集》,收入短篇小说8篇,包括后来很有名的《鸡鸭名家》和《复仇》。

  • 152017.03

    凸现完整的汪曾祺

    在当代小说家中,我最喜欢汪曾祺,但一直感觉他是一个很难归类的作家。汪曾祺差不多是唯一一个在中国现代和当代两个文学史时段都写出了具有同等分量的作品的作家....

  • 232017.05

    汪曾祺的迷人细节

    我阅读汪曾祺三十年,写了一些文章,但更多的是收集到不少有关汪曾祺的细节。细节总是充满活力,它不一定非得指向什么,但细节就在那里,人们听到或者看到,多半....

  • 292017.03

    汪曾祺之“芝麻”与“西瓜”

    汪曾祺对惯常意义上所谓宏大、辉煌、壮丽的东西好像不太感兴趣,甚至有些犯怵,无从下手。

  • 162017.10

    汪曾祺的签名本

    汪曾祺真是个好老头。他去世这么多年了,影响力还那么大,生卒的纪念日总还有人记得,为他举办纪念活动,家乡为他扩建文学馆。这些年来,一些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不....

  • 052018.01

    汪曾祺与钱锺书

    汪曾祺在一篇回忆西南联大同学的散文中说:西南联大的“几个研究生被人称为‘无锡学派’,无锡学派即钱锺书学派,其特点是学贯中西,博闻强记”(《未尽才——故....

  • 102021.03

    汪曾祺:人间知味者

    汪曾祺是散文大家,六十岁之前却写得很少。1950年之前的散文,有现代主义之风,段落很长,夹杂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识流和悬想,受到沈从文《烛虚》《潜渊》一类散文的影响,但还处在学徒阶段。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间,写出了《国子监》那样的佳作,好东西仍不多。其间写得最好的,也许要算《汪曾祺全集》第十二卷所收的书信。此前写给好友朱奎元的信最多,青春的...

  • 092016.09

    汪曾祺给我的五封信

    日前,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她自报家门:“我是汪曾祺的女儿汪朝,正在编我父亲的全集。……我想,明年是曾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能出他的全集,当然是好事。

  • 102018.01

    汪曾祺与西南联大

    提起汪曾祺,人们会想到他是沈从文先生的高足,京派第四代作家的代表,但从文学成就看,汪不如沈。其中原因很多,有一条常被忽视:在沈之外,汪曾祺另有师法,故....

  • 122015.10

    汪曾祺的书房

    十八年前的今天,汪先生离开了我们。十八年来他的作品不断被我们阅读着,仿佛他根本就没有离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