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纪念孙瑞璜诞辰一百周年

2009-05-26 |

孙瑞璜(1900—1980),名祖铭,字瑞璜,上海市崇明县人。1900年(清光绪26年)112日生。1917年于上海沪江大学附中毕业,考取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毕业,公费赴美留学。先后在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银行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1927年学成回国,他先后担任南开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总稽核、邮政储金汇业总局会计处副处长等职。1930年新华银行改组,孙瑞璜应邀任副经理、副总经理。从此,他一心辅佐总经理王志莘对新华银行进行整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孙瑞璜学长对清华母校非常关心,曾任上海清华同学会会长多年。1980年《清华校友通讯》复刊之初,孙瑞璜学长于46日,即逝世前一个月,在重病之中亲笔致函母校联系,赞助人民币100元表示支持。

孙瑞璜是位爱国银行家。“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孙瑞璜和章乃器、王志莘等金融界知名人士,率先参加上海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孙瑞璜积极参加筹募捐款、慰劳伤员和救济难民等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租界沦为“孤岛”。抗日救国活动在上海职业界救亡协会中的中共党组织领导下,采取比较隐蔽的聚餐会形式,孙瑞璜也参加了星二和星四聚餐会的活动。在聚餐会上,他们了解抗战形势,交流工作情况,讨论筹募捐款,营救被捕人员和救济难民等工作。1938年秋孙瑞璜和陈鹤琴、姚惠泉、李文杰等人发起组织“节约救难委员会”,向各界人民募捐,实际上是为新四军征募寒衣,共募集捐款178000余元,按当时市价可购买寒衣35700余套。该款由孙瑞璜通过新华银行秘密汇交皖南新四军总部。1942年孙瑞璜和郑振铎、王任叔等人组织“复社”,编辑出版《西行漫记》,后来以“鲁迅全集出版社”名义,集资出版了《鲁迅全集》二十卷,对宣传进步思想起了很积极的作用。孙瑞璜还和赵朴初、李文杰等人发起组织“工商职员贷金处”,向各大银行、企业募集基金,对工商业职工发放小额无息贷款,帮助职工解决战时生活困难。

1949年初临近解放前夕,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孙瑞璜和盛丕华、吴承禧等人参加了民主建国会的外围聚餐会。当时在地下党领导下,孙瑞璜、陈巳生、李文杰、赵朴初等人还参加了以颜惠庆为主任委员的“上海临时救济委员会”,准备筹集经费和物资,收容战时难民,迎接上海解放。在临近解放时,上海不少工商界知名人士在国民党政府胁迫下,纷纷离开上海前往台湾或香港,孙瑞璜不为所动,宁愿放弃早已决定的赴美考察、与在美讲学的夫人王国秀会面机会,坚决留在上海迎接解放。解放前夕,他和总经理王志莘向职工代表坚定表示,行方决定,个人可以自由去留,银行机构不撤不迁,已通知总分行负责人一律执行。

上海解放后,新华银行的机构、人员以及资产都完整地保留下来,并立即成为首批公私合营银行之一。孙瑞璜被聘为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委员,并被推选为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成员。解放后的最初几年,新华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和支持下,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扶植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企业,沟通公营和私营金融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华银行本身也得到更大的发展,业务居所有合营和私营银行钱庄的首位。1952年末,金融业全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合并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孙瑞璜和其他爱国的金融业者一起,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历任公私合营银行常务董事,上海分行副经理、经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储蓄处副处长、副行长、顾问等职务,还被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至第五届和第七届人民代表,市工商联执行委员,上海市民建会的副秘书长、顾问和民建中央委员,中国银行董事。在“文化大革命”中,孙瑞璜身心虽受到严重摧残,但他仍然坚决拥护党,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他曾写信给在香港的金融业者,介绍祖国金融事业的新面貌,劝导回来一起工作。他还十分关心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长期以来,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孙先生晚年长期患脑血栓,后又患胆结石,198059日因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0岁。 

(摘自孙亦冲提供的《孙瑞璜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专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