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朱自清的饮食与胃病

2009-02-05 |

来源: 2009年01月06 新浪读书

194138,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本来诸事顺遂的,然而因为饥饿影响了效率。过去从来没有感到饿过,并常夸耀不知饥饿为何物。但是现在一到十二点腿也软了,手也颤了,眼睛发花,吃一点东西就行。这恐怕是吃两顿饭的原因。也是过多地使用储存的精力的缘故。”饥一餐,饱一顿,朱自清习惯地多食,导致胃病发作,在他的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胃痛,抽搐”、“每日呕水”等文字。我们能想象到朱自清先生清冷而孤寂的身影:胃部感到寒冷不适,夜间坐在那里,不能入睡。令人心酸。长期的粗劣伙食使他的胃病加重,状况恶化,最终导致了朱自清英年早逝。

朱自清的胃病显然是战时恶劣的条件导致,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朱自清经常进食过量,加重胃的负担,长期如此,导致严重的胃疾。在他20世纪40年代的日记中,随处可看到这样的记录。

在乔治家吃晚饭,食物好消化,但我吃得太多,以致胃又难受。(1939121

天冷,贪食致胃病复发。(19391210)吃得太多,肠胃消化不良。(19391231夫人(沈从文夫人张兆和)做酒酿鸡蛋,我感到很新鲜,味道也好。(1940125

太太午饭时给我们吃了馒头,因为一共吃了七个,致胃病发作。(1940222

遇孟实(朱光潜),发现他酒量甚大,较我尤能豪饮。我们在盛开的梅花树下用餐,阳光融融,温暖宜人。我们拗不过冯将军盛情,饮酒十余杯,但愿此举于我无害。(194127

午餐、茶会上均食过量。午餐系大学里的人请客。在茶馆吃面条后,胃部立即抽搐。(19411123)今日两餐皆吃胡豆饭,不觉逾量。(1942321

早晨很冷,三时醒来不能再入睡。勉力出席八时的课程,回到宿舍时像个软体动物。读钱基博(钱钟书之父)的《明代文学》。午睡后额外食月饼一块,致胃不适,当心!是收敛的时候了,你独居此处,病倒了无人照料,下决心使自己强健以等待胜利。(19421211

读朱自清日记中关于饮食和食物的部分,隐约觉得,朱自清多食,是免于饥饿的恐惧。但也有生活习惯的成分。也许在他的潜意识中,吃得饱,吃得好,这不仅是每个人的生活本能,更是有精力授课、做学问、写文章的保障。朱自清作为大学教授收入不薄,但抗不住飞涨的物价,朱自清夫妇多病,又出身贫寒之家,子女多,家累,负担重。生活质量无法保证,有时他吃一块又黑又粗的面包,蘸点盐就是一顿。接受宴请时,遇到丰美的菜肴,自然会多吃一点。朱自清总归是一介寒儒,在昆明的几年,辗转流离,箪食瓢饮,弦诵茄吹,潜心向学,孜孜不倦。

日记中关于饮食的真实记录,还原了一个人间的朱自清,多食是导其胃病的主要原因,更接近历史真相。这样的判断无损朱自清的光辉形象,而是避免将其神话的完美色彩。笔者觉得,日记中的朱自清更让人觉得可亲,他的一饮一啄,喜怒哀乐,清晰地在日记中呈现。

朱自清熬过了抗战最艰难的时刻。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严重的胃病使得健康状况急遽下降。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吴组缃见到他的时候,这样写道:“等到先生从屋里走出来,霎时间我可愣住了。他忽然变得那样憔悴和萎弱,皮肤苍白松弛,眼睛也失去了光彩,穿着白色的西裤和衬衫,格外显出瘦削劳倦之态。……他的眼睛可怜地眨动着,黑珠作晦暗色,白珠黄黝黝的,眼角的红肉球凸露出来;他在凳上正襟危坐着,一言一动都使人觉得他很吃力。”

194881,朱自清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半年来胃病发作三次,骨瘦如柴……”而此前的618,朱自清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字。他在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此虽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

1948810,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为他的遗言。

清华大学邓以蛰教授对朱自清的悲惨遭遇发出抗议:举目伤心,此去焉知非幸事。一寒澈骨,再来不作教书人。冯友兰的挽联是:人间哀中国,破碎山河,又损伤《背影》作者;地下逢一多,心酸论语,应惆怅清华文坛。

朱自清以生命的代价维护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尊严。朱自清的胃病也是经历八年抗战之后中国学者的后遗症。

朱自清在胃病日趋严重的状态下工作,奉献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著作,最后的悲惨命运,让人慨叹。“青灯黄卷,焚膏继晷,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大抵如此。”

相关新闻

  • 212010.05
  • 082016.03

    朱自清的柔与直

    “小心狷介,不敢行也。”

  • 212025.03

    胡适如何悼念朱自清?

    朱自清胡适1948年,朱自清(1898-1948)因“胃溃疡复发转为肾脏炎”,在北大医院治疗一周后,于8月12日“上午十一点半,要下床大便,一喘气就逝世了”(1948年8月13日《世界日报》),随后全国各地举行朱自清的悼念活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地均有不同规格朱自清追悼会。但有个别媒体称“胡适之不弔朱自清”(1948年9月11日《东方日报》),事实并非如此。微信公众号“舒克评论”以“胡适参加了哪次朱自清追悼会?”为题...

  • 232025.03

    朱自清任教清华住所考注 · 清华园内篇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92016.12

    小巷深深朱自清

    车在文昌路旁一条小巷口停了下来,司机指了指路旁一个公共汽车站牌大小的牌子,上面画着戴圆形眼镜片的男子肖像,一望而知是朱自清。司机说:“朱自清故居就在巷....

  • 172017.01

    朱自清的苦恼  

    作为清华的老人,他两次任中文系主任,同时还曾任清华评议会九人委员之一,在在说明了他在清华人心目中的位置。病故后,因其拒领美国面粉而获得高度评价,但我们....

  • 022016.11

    朱自清翻译的外国诗歌

    朱自清先生是个诗人,虽然他的散文更广为人喜爱;可是,朱自清还曾有过诗歌翻译,这多少让人有些意外。本来,朱自清是“北大”毕业,又在以培养出国学子著称的“....

  • 062018.07

    朱自清:书影与背影

    今年是著名学者、散文家朱自清先生(1898—1948)诞辰120周年。前不久,清华大学老图书馆举办了“最不能忘记的背影——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

  • 192008.09
  • 13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