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务(1961机械,1965研)
我出生在扬子江畔,1956年按第一志愿被清华大学录取。在出色完成本科学业后,被学校选留继续攻读研究生。1965年9月研究生毕业后,响应“党的需要就是个人的志愿,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的号召,刚刚一过国庆节,便持国家派遣通知书,满怀支援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告别了度过9年学习生活的清华园,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心脏——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我到内蒙古工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前身)报到后,便被安排到伊克昭盟东胜县(现鄂尔多斯东胜区)巴音敖包乡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工作,并担任主持工作的工作组副组长。在历时近一年的“四清”工作中,我与贫下中农(牧)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荒凉的大地上,迎着风沙徒步奔走,与贫困的贫下中农(牧)促膝谈心,使我对这个地区及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也就开始了我的人生征程。
从认识、熟悉到眷恋
我认识内蒙古是从参加社教工作开始的。这期间,我乘坐过骡马拉的大胶车,住过东胜县城里的车马大店,吃过甜菜渣和糠做的窝窝。那时,吃上一顿一吹三层浪的“肉稀粥”就算是改善生活了,冬季御寒则穿着白茬羊皮袄。“四清”工作队干部的生活既然这般,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在内蒙古的40多年间,借工作之机,我先后到过全区12个盟市和过半数的旗(县、区),目睹了内蒙古的巨大变化和发展,亲身体验了蒙汉和其他各族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建内蒙古的深情厚谊。
我曾有三次可以离开内蒙古的机会。第一次是在1979年。中央在京启动高能加速器建设工程,通过在京亲友的联系,北京方面给学校寄来了商调函,愿意接受我到北京工作,我当然也乐于成行。但学校党委的主要领导死活就是不放行。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毕业生,在那个年代,简直像熊猫一样珍贵,对于一心想把大学办好的领导,岂能不珍惜稀有人才?1981年10月,通过考试,教育部公派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学习并从事研究工作。在那个年代,人们普遍把美国看作是“天堂”,有的留学人员千方百计地想滞留在“天堂”挣大钱过好日子。我按期完成了学习和工作任务,回到了内蒙古工学院。1989年初,我获得参与国家援外工程的工作机会,到北非利比亚的中国冶金建设公司驻利比亚办事处任对外事务总代表,从事出国劳务的管理工作。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工作了整整一年。此间,国内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又有少数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人,借机给自己贴上“政治难民”标签,申请移民或“绿卡”。我十分关注国内政局发展,也牵挂着内蒙古工学院和我的亲人。在婉言谢绝了中国冶金建设公司续聘要求后,于1990年3月回国。
我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在党的教育、培养和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哺育下,我感到既为响应建设内蒙古而来,就要认识内蒙古,熟悉内蒙古,热爱内蒙古。我深深地眷恋着内蒙古这块辽阔而富有生机的土地和2300万蒙汉及其他各族人民。对我来说,内蒙古不是故乡,却胜似故乡。
党和各族人民培养我成长
40多年来,作为一个支边知识分子,我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取得的成绩,是党和各族人民培养的结果。长期以来,我一直在高等教育第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特别是内蒙古高等教育和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教学方面,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过多门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指导硕士研究生科研及毕业论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重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科技工作中,坚持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沿着液压传动节能新技术这个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系统和元件的开发工作。先后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承担自治区科技攻关和推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企业技改项目10多项,其中4项通过了自治区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其他项目均通过验收结题。在上述项目成果中,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科技成果奖4项。部分技术处于当时的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4篇被收录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
从1984年担任内蒙古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以来,曾先后担任内蒙古液压技术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工学院畜牧机械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工学院副院长、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内蒙古工业大学国际商学院董事长兼院长。现任呼和浩特清华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内蒙古兰太实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主要社会兼职有: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专家库专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议专家、内蒙古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等。在担任副校长期间,分管教学和外事工作,主持或参与同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与境外机构联合创办了内蒙古工业大学国际商学院。同时,还为中澳合作“内蒙古草场保护项目”引进无偿援助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兴安盟盟委、公署特别嘉奖。1997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回国留学人员”称号。
争做一名合格参事
1998年10月我被首聘为自治区政府参事,任期届满后,2004年又获得续聘。这表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我所做参事工作的肯定。
任参事以来,我本着“坚持真理、尊重科学、敢言善言”的态度提出参政建议和工作意见。每次列席自治区“两会”期间,除认真听报告和学习会议文件外,还积极争取在分组讨论会上发言;积极参与调研室(参事室)组织的专题调研,依据本人的工作经历和信息渠道,适时地撰写了多篇有针对性、前瞻性、理论性和可操作性的参事建议。早在1999年7月,由我策划,与两位具有环保专家身份的参事共同撰写了“关于建立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科)的建议”,当时的自治区教委给予了肯定的答复,随后在内蒙古工业大学设置了这个专业。2000年10月,我注意到高校扩招产生的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和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适时地撰写了《采取学校贷款,政府贴息,加速改善办学条件,以适应高校扩招的新形势》的参事建议,自治区主要领导作了批示,表示充分肯定,并采取具体措施办理。从上世纪末,高等职业教育有了蓬勃发展,针对不利于高职发展的诸多问题,我撰写了《关于充分认识并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以上两篇建议被自治区政府调研室评为当年的“优秀参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