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刘静: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2008-10-23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刘静博士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系和物理系,获动力工程与控制专业工学士及现代应用物理专业理学士两个学士学位。加上后来在清华获得的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刘静被人戏称为“四清”。1997年11月,刘静到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来短期到MIT做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6月,刘静博士应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之聘回国,任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我们见到了这位年轻的博导。“我一直非常自豪的是,我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国内完成的,我出国的经历并不多,其实不能算海归。”刘静博士非常谦虚地说。“我在清华读完博士以后,曾经留校任教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到很多地方都是从零开始干起,记得刚留校的时候,很多试验设备都很简陋,但是通过大家的努力,也干出了一些成绩。我觉得我们每个清华人都非常有潜力,只要肯投入,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我到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好的大学,一流的大学,一定有非常好的教育理念。像MIT培养的学生,在很多地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为整个国家创造多少财富!就科学研究来说,我觉得一个好的大学应该树立学生终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理念。现在有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从事枯燥的科学研究,都愿意到商业浪潮中去打拼。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引导一部分学生立志科学研究,这样我们的科研队伍才能真正强大。我记得刚到清华的时候,学校有两个宣传标语,一个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另一个是‘工程师的摇篮’。这两个标语对我的影响都挺大的。我们清华在培养‘工程师’、‘科学家’的理念方面就做得很好。”
刘静博士目前的研究课题是将‘低温技术’运用到大型医疗设备之中,这是一项非常有创新性的研究。“我认为研究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就像我们中科院提出‘知识创新工程’对我们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启迪,一项研究工作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我在美国发现很多工作都要求有‘创新点’,如果没有‘创新点’,总是重复别人的研究,我们的工作就不会有突破。”
刘静博士在潜心研究学问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研究生的培养。作为一个年轻的导师,他很关注学生的科研态度和科研质量。他经常对学生说:“你们要有立志、潜心做学问的理念,一名科学家要经得住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刘静博士培养的学生在论文的学术规范方面非常出色,他要求学生:“你们的论文要与国际接轨,要有勇气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平。”事实上,在刘静博士的指导下,他的数名研究生、博士生在科研方面都达到了国际水准,他们的多篇博士论文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评比中获奖。

他的一名博士生在博士论文的致谢中写道:“刘静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思维方式,刻苦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刘老师身边五年,我深刻感受到刘老师开阔的视野、旺盛的精力、敏锐的思路和非常强的接受新思想、新事务的能力,在此衷心感谢他的培养!”

《清华人》2005年第二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