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111周年校庆之际,生命学院校友企业——浙江清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清松资本)捐赠设立了“清华之友-生命学院清松奖学金”,旨在助力生命学院人才培养,鼓励在校学生不断进取创新,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4月23日上午,清松奖学金捐赠仪式在生物学馆举行。生物系2004级博士生校友、清松资本创始人张松,生命学院院长时松海、副院长刘栋,张松的博士生导师孙之荣教授和生命学院校友及学生工作相关...
林家翘老学长和史宗恺副书记合影 (黄文辉 摄)4月25日一大早,工字厅东厅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94岁高龄的林家翘先生前来参加在此举办的1937届校友聚会。
10月24日,“范维澄唯贤奖学金”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和夫人肖贤琦,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出席仪式。
汪燮卿院士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如何培养创新意识。他提到创新需要三个要素,即“异想天开”的精神、实干的品质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是怎样炼成的——清华大学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启示 “独立思考,但不能单打独斗。
3月11日下午,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启动仪式在通州区项目现场举行。校党委书记陈旭、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副校长尤政,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等出席仪式。陈旭在致辞中指出,通州基地项目建设是学校发展新篇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积极参与首都发展副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动仪式上,清华大学、北京市、副中心管委会以及通州区领导共同推动象征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启动的操纵杆,标志着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不只一个清晨,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大楼二层姚期智的办公室依然亮着灯光。
在我国,对于工科教育的探讨已经持续多年。2016年,国家启动新工科建设,孕育产生交叉专业,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工程人才。这套基础框架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我们要真正理解工科教育的核心逻辑——工科教育离不开工程实践,工程人才培养更要结合时代发展。更强调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新工科不仅指专业设置中的新工科专业。伴随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进入信息文明,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要主动适应该变化对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