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大厅北壁上,嵌着一面白底金字的大理石纪念碑,碑上刻有这样的诗句:他是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他就是被誉为清华光荣好儿子的雨花英烈施滉!施滉,白族,云南省洱源县人,1900年出生。17岁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24岁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东方史。27岁加入美国共产党,开始从事领导并参与一系列革命活动。30岁不畏艰险,回到祖国大...
作品编号:32作者姓名:王世刚 工作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设计说明: 作品表现的是清华大学第一个共产党员——施滉。
2018年9月的一天,我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系崔振山教授那里,得悉他的博士后导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徐秉业教授已经离开人世有两个月了。噩耗传来如晴天霹雳,徐老师20多年来对我点点滴滴的关心、帮助,一下子都涌入了我的脑海,以前每每想到这些都会觉得幸福满满,那天却是心头酸酸。我是一个徐秉业教授远在上海的非清华学生,我和徐老师及工程力学系其他老师的“故事”要追溯到30年前,是徐老师用清华人的“有教...
在20世纪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坚持十四年浴血奋战的“东北抗日联军”中涌现出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一大批民族英雄,而另有三位清华人也留下了光荣的名字,他们是:冯仲云、张甲洲、于天放。
我一度在台北工作。台北有一个历时很久的小型清华联谊会,成员都是西南联大的清华校友,大家每月聚会,几十年来从未中断。那时两岸交流很少,突然发现一个北京校友,大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盛情邀请我参加,后来我把高我两届,因服侍双亲而定居台北的戴吾明学长也介绍进来,使联谊会变成真正两岸校友交流的纽带。
我想谈谈一位已不在人世的清华老师王震寰。近三十年过去了,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他,记得他呢?也许,以他的性情,也不需要为人所念。我惟有悄悄在心中回忆那些过去的图景,虽然这回忆也“笑渐不闻声渐悄”了。王震寰老师1987年的初春,因病休学的我,有幸于每周末下午,随母亲去清华大学主楼后厅那有着圆形大穹顶的阶梯教室,听清华大学音乐教研室组织的教工音乐欣赏课。惊鸿一瞥,从此这些旋律深刻影响了我一生的审美情趣。...
清华在第一个百年历史上,曾与一条铁路线和一座火车站结下不解之缘,那就是著名的京张铁路和清华园车站。今天,当我们走在贯穿清华校园的南北主干道“学堂路”上,是否意识到,此时你的步履就踏着曾经列车轰鸣而过的京张线;詹天佑率领筑路英雄克千难、破万险的历史,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詹天佑与京张线的纪念邮票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通车典礼在南口举行,宣告了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完工。之后,...
从姜老的书房出来,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映红了西边的天空。时惟早春,寒意未尽,而我内心却温暖如春。西溪旧地,道古桥边,谈话间,一个甲子的风云,好像在指缝间倏忽滑去,留下来的是对水木清华不舍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