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张帆: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2007-12-01 |
本刊记者彭疆南

张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创始及执行合伙人。1989年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后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了经济学BA学位(特优毕业生)和MBA学位。毕业后曾经担任高盛投资银行业务金融分析师,在此期间,广泛参与了亚太地区特别是大中华区电信,媒体和其他高科技企业的并购和融资业务。此后,还曾任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大中华地区主管,并先后成功投资了空中网、分众传媒等行业领袖型上市公司,并作为投资基金在中国本地唯一的代表为百度的发展和成功作出了贡献。2005年与另一位合伙人共同创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红杉资本创始于1972年,共有30多支基金,拥有超过60亿美元总管理资本,总共投资超过500家公司,130多家成功上市,100多个通过兼并收购成功退出。红杉资本在美国曾投资了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和Google等一批著名科技公司,目前其投资的公司总市值超过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总价值的10%。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目前管理着10亿美元的资本,已经投资了30多家企业,成为中国风险投资业界的翘楚。
有“华尔街猎手”之称的张帆,被外界认为是风险投资界“少壮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时刻保持着冷静的头脑,而且一直保持着充沛的精力,这为他轻松驾驭资本市场提供了动力。
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您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张帆:我于1989年考入清华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当时计算机是中国最高新的技术。大一大二时我就开始在学长建立的IT企业里打工。大三时我跟随家人去了美国,先是半工半读了三年,在当时美国硅谷的一些IT企业里打工,在这些飞速成长的初创型企业里,我体会到了成功必备的要素,认识到除了技术以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于是在我重新走进学校继续我的本科学业时,我决定拓宽自己的视野,继而转学经济,并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包括会计、宏观经济、企业管理、战略发展、领导能力、行业发展判断、企业竞争力的打造等等,都是如何培养一个成功企业的要素。
在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以后,我在高盛从事了两年的投资银行工作。投资银行是一个高端的服务行业,为行业领袖型企业提供融资、财务运作方面的帮助和建议。在这两年的工作中我跟企业在一起,亲身经历了上市、收购等多种交易,使我从中体会到了许多第一手的认知,对以前课堂里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1999年,我回到斯坦福大学继续攻读MBA,进一步加深了对很多学科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毕业后就进入风险投资行业,在德丰杰创业投资基金负责中国的投资项目。2005年,我开始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创建工作。
记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学校学习,有怎样的体会?
张帆:我认为这样的经历对于一个年轻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学校学习,而是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美国的教育系统就非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项目、暑期工和兼职等活动,并把这些当作其正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觉得在实践中的所学所悟对于课堂里所学的知识能起到补充和增强的作用。有一些工作经验后再回到学校,就能以不同的眼光和视野,归纳总结、提纲挈领,更深刻地领悟那些以前其实只是略知皮毛的知识,把很多似乎并不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这比一直埋头在学习研究中要有效得多。
同样,在工作中能否迅速不断地提高,最重要的在于是否善于学习。在风险投资行业这一点尤其重要。在考察投资项目时,很多行业都是我们以前所不了解的,但是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把住一个项目的脉,成为这个行业内有发言权的投资专家,这就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也可以说是一种积累,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一种本能、一种眼光、一种识别能力。其实所有的行业都是相通的,只要用心去钻研,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积累。
勇于尝试,不断突破自己
记者:在清华读书,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帆:在我的经历中,有些看起来像是跳跃的步骤,这些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不断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不断突破自己的结果。勇于尝试,不断突破自己的态度就是在清华激发和养成的,清华给我最宝贵的收获。
清华的环境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这不仅仅限于学习方面,还包括对个人成长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多样性的刺激。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大家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一样,很快就能让人感受到各种思想理念的碰撞、交流,使人不断受到启发。除了学习,课外的社团、组织活动、体育活动,以及参加一些校外的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这些都能让一个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接触到很多新鲜的理念和知识,包括生活中各个层面的东西。处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去,勇敢地多去尝试。这使我能结交很多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朋友,涉猎许多行业。虽然尝试的结果事先很难预料,甚至可能以失败居多,但到最后回过头去看,你会发现其实在一次次尝试的过程中,你已经获得了最宝贵的经验。
清华培养了我的另一个很强的信念就是不断突破自己。我没有选择把自己放在一个游刃有余的圈子里,舒适地度过,而是不断地在突破这个圈子。在学校,学习成绩只是我的目标之一,同时,我还要让自己积极的参加各种活动,学生会、社团、体育、文艺、各种讲座,并在学长开的一家电脑公司里做兼职。其实这些活动也许并不会直接给我很大的经济回报,但是正是因为活动多,时间不够用,迫使我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我从中获得了热情和乐趣,体会到了快乐和满足,对自己的了解更深了,对未来生活的把握更贴切了。这让我养成了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以开放的心态,主动去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所以我建议现在的年轻人,要勇敢地去尝试,把自己投入进去,多去做、去试。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去挑战那些未知的领域。这是对自己的将来的一种付出,收获会是巨大的。这是不仅我个人的体验,也是红杉资本在VC业界的体验。
创业者要有激情,还要有耐心
记者:您认为作为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张帆:红杉资本的理念是: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这就意味着,站在创业者背后,我们自己也要具备一个创业者的素质,付出创业的艰辛和努力,帮助和陪伴创业者走过坎坷的路途。
中国市场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很有包容性的市场,为很多企业从零开始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这里备受推崇的是那些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但是风险也很大,竞争非常残酷。做下一个张朝阳、周云帆、徐航,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创业的激情是最基本的要素,但是如果想成功,还要有耐心,要有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远大的目标,更要有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努力的决心。
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四个特点:一是有热情,这是创业的根本。二是要有耐心。美国有互联网泡沫,中国当然也会有,而成功的往往是那些在泡沫破裂后继续坚持的企业。对此,中国的创业者要有正确的心态,要有坚持的韧性和耐心。第三要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要对你所投身的行业有长期的深入研究,知道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商业模式,知道商业价值会产生在哪里,应该在产业链的哪些环节提供服务。第四是团队要有很强的执行力。在中国,如果能具备这四个特点,成功的机率是很大的。
记者:您怎样看待当前中国的资本市场?
张帆: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以及今后的一二十年内,处于一个黄金时期。中国的资本市场将成为中国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股指在翻倍地增长,但是我们不能光看这些市值的数字。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我们的股市总市值还会不断增长,而其中的成员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甚至颠覆。现在高市值的企业将来可能会慢慢暴露问题,甚至消失;而现在一些初创的、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可能会有很好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在很多方面还在蓄势待发,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持久发展的能力、品牌、研发等方面,很多企业还不够完善。而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巨大的融资平台,也是一针强效的助长剂,对未来的重量级企业的成长会提供很大帮助。
培养行业内的巨人型企业,是我们风险投资人不变的理想。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对于我们资本市场的成长,我很有信心。我们希望能把风险投资与渴望得到资金的有潜力的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对接起来,为推动经济发展作一些贡献。
采访手记
张帆的思维和言行都是非常严谨且有条理的。在接受采访前,他会先认真看过一遍采访提纲,然后一个一个问题地谈,会很自然地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语速不快,条理清晰。
张帆的办公室里四处堆满了一摞一摞的各种文件,桌上、窗台上、地上、椅子上,细看之下就会发现,每一摞文件上都贴有一些醒目的标签,可以看出其中的条分缕析、急缓有序。在这被枯燥的文件报表和紧张严肃的工作充斥的办公室里,笔者却通过张帆与同事交谈的语气和常常伴随的爽朗笑声感觉到这里工作气氛的轻松和愉快。

早在采访之前,就不止一次听说张帆非常忙,每周要工作100小时以上。采访是在一个周五的下午进行的,结束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张帆这天没有再加班,他说他想把今晚剩下的时间留给他久违的家人。

(《清华人》2007-56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