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赵九章先生是当代杰出的教育家

2007-11-02 |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水

今天,我非常高兴参加赵九章先生教育思想座谈会。我是1961年从南京大学毕业以后,分到中国科技大学工作,在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四年,先是给先生当助教,一直到1965年,后来下乡当知青,后面的事情就不堪回首了。

先生是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的创办人,也是当代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

他十分重视我国的教育工作。举个例子,刚才顾校长也谈到,在1958年,当时中国科学院报国家批准筹建中国科技大学,时间很匆忙。当时春季刚打报告,9月份就要开学了,中间大概只有四五个月时间。当时招生的时候有12个系,先生坚决提出要办应用地球物理系,为我们国家在地球物理、空间物理方面培养急需的人才,科学院也急需这方面的人才。当时招生名额已经分配到各个省去了,怎么办呢?“你们校长是郭沫若先生,四川人,你们这个系全到四川招生吧!”因此,刚建系的时候,我们这个系是有名的“川军”,全系一百多个学生全是四川招过来的。四川的学生都是非常的艰苦朴素,学习非常的刻苦。先生担任系主任,同时兼任高空大气物理专业教研室主任,现在是空间物理专业,当初还没有空间这个概念,叫大气物理,比它高一点就叫高空大气物理。先生兼这个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不是挂名的,他确实是比现在专职的还要负责任。一是他安排整个课程的教学,从教育计划的安排、课程的设置到教员的安排,到教材的编写,他都是亲自所为。他自己也亲自来学校给学生上课,我有幸跟赵先生学习、当助教就是在这段时间。编写教材方面,出版了我们国家第一本高空大气物理学,可只出了上册,下册因为“文化大革命”以后受到冲击,一直到现在下册也没有出来。我们这些学生准备把下册编写出来,但因为“空间”这几十年发展太快了,原来三四十年以前的内容差距比较大,后来我们觉得还是保持原貌吧,就保持了上册,下册则没有再完成它。

第二点,先生特别强调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这点我觉得非常的有特色,而且对我本身的教育也很深刻,当时科大的教员基本上全部是请地球物理所的研究人员、有实践经验的来上课。科大的老师就到所里面去,结合起来参加研究工作,这样教学、科研之间就非常密切的结合。先生为每个教员都安排了研究方向,而且要承担课程。这样科大形成了一个特色:比较早的实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这也是科大比较快地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期间先生还批评过我,因为我是1956年进大学的,1957年以后学校里面政治活动、生产劳动占去了大量时间,我总感到大学这四五年基础学得不扎实。所以1961年到北京以后,北京有非常好的学习条件,当时我就下决心花四年时间把大学重新再学一遍,主要时间学习物理所和力学所的课程,基本上都去听,再就是把一套理论物理一本一本地啃下来,当时赵先生也是很欣赏的。他说:“基础要补习,但不能老是补基础,你干什么呢?不做研究,你想当一个教书匠吗?”而且不只批评过一次,对我触动很大。先生为了纠正我这个错误观点,还亲自安排我做了一些研究工作。所以,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先生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思想。

第三点,先生培养学生既注重基础训练,又能把学生带到学科前沿。比如,我们学校58级的第一届学生,当时受到大跃进的影响,所以先生认为他们基础课不行,后来又专门给他们加强基础课的训练,但是到四年级以后,先生除了组织所里的专家介绍最前沿的工作以外,还安排他们到研究所来参加科研工作,然后带到第一线,当时他们很多做的论文工作都到研究所来做。先生又强调理论和实验要并重,你光会算不行,还要参加实验工作,所以不少学生都参加了实验研究。58届的周国城同学就跟着徐荣栏老师一起,当时“辐射带”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课题,他们在实验室中建立了一套模拟装置,这工作做得相当的漂亮。先生既注重基础训练,又带领学生到科学前沿,既注重理论的培养,同时又注意实验能力、动手能力的训练,这也是先生教育思想中很大的特色。

第四点,先生为培养人才尽心尽力。我得到了先生四年的教育,基本上每周都让我到他办公室或家里面汇报工作进展,有时候我偷懒一点,我说:“事情我还没有做完,看你在所里面也那么忙,我就不去了。”然后他的电话就打过来了,打到系办公室,系办公室主任就跑来了,说:“先生来电话,你怎么今天不去啊?”我就接着跑过去,先生问:“你怎么今天不来啊?”我说:“你布置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啊。”他说:“你没有完成也要过来,你要报告。”后来我才知道,先生把找我的时间写在台历上。其实我也相当年轻,大学刚毕业,因为我不是所里人员,不能到所里的图书馆去,先生就亲自到图书馆把有关的参考文献、杂志借出来让我看。当时赵先生安排我一项工作,就是高空核爆炸报告,当时赵先生讲课也是讲大气潮汐啊、大气震荡,这问题最后没有能完成,现在是比较好办了,在计算机上就完成了。后来因为我要四清去了,四清回来就文化革命,工作就没法再做了。后来赵先生还说:“当初给你选的题目太大了,是一个博士论文题目,我现在也没法做了,以后再说吧。”先生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培养,确实是尽心尽力。他如果感到你“孺子可教”,就会不遗余力地来培养你,而且严格要求,又热情鼓励。他经常为你的成长创造机会,我就曾经代替他参加过某研究所的会议。

我们今天缅怀赵先生,回顾他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的科学人才,他的贡献是巨大的。

(本文根据王水院士2007年9月26日在赵九章教育思想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