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绍烛: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出路

2007-02-01 |
□本刊记者赵晓岚
李绍烛,现任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198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历任东风汽车公司铸造二厂车间副主任、技术科副科长、总工程师、厂长,1997年7月任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1999年兼任东风汽车股份公司总经理,2001年7月任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2003年7月兼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
20061221,一个充满寒意的下午,汽车楼里却暖意浓浓,东风汽车公司副总,清华78级校友李绍烛在大会议室给机械系的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近距离地倾听李绍烛对国企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展望,使我们对他、对中国汽车工业及东风汽车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
角色不断转换 踏实做事
沉稳自信、平易近人,是李绍烛给人的第一印象。谈到自己入清华的经历,李绍烛笑称自己是误打误撞,一不小心便考进清华,在机械工程系学习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
1983年大学毕业后,李绍烛被分配到地处湖北省十堰市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后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铸造二厂工作,从此深深扎根于二汽二十几年。初到工厂的李绍烛很清楚自己没有实践经验,对环境不熟悉,便踏踏实实地从基层做起,这一干就是七年。在从事技术工作的七年里,除了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他还细心地留意工厂的发展,不断钻研专业技术,个人才华逐渐显现出来。1989年他撰写的万余字论文《企业国际化——对二汽前景的思考》,引起了当时二汽领导的关注。由他独立或牵头完成的近十项科研及设计成果获公司或省部级奖励,多篇论文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
勤奋好学、诚恳待人,使他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及领导的信任,工人们也把他当作好朋友。有一次,工厂的一位小伙子因为个人感情问题,半夜敲开他的房门,两人坐进蚊帐里商量了半宿。“我们彼此交心,相处融洽,我自然地成为当时新分配来的十几个大学生里的领头人”。李绍烛回忆起那段往事仍然非常珍惜。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由于工作上的出色表现,1990年,李绍烛升任有300多名职工的铸造二厂一车间副主任,开始走上管理岗位。两年后,他回到技术科任副科长。作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19939月他脱产赴中南财经大学攻读MBA。完成学业后即被提拔为铸造二厂总工程师,一年半后,又被任命为近3000名员工的铸造二厂厂长。虽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李绍烛还是在任厂长的一年多时间里,凭着自己的努力,全面提升了工厂的各项工作,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997年,东风汽车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李绍烛成为班子成员中年纪最轻的一位,任公司副总经理,分管质量和生产管理。新班子提出贯彻ISO9001质量标准的要求,该年底,东风汽车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第三方认证。为了有效运行并不断优化这一体系,他提出了“品质=人品+质量”的人本质量观。他认为一个人过手的产品或工作是与人品有关的,一个企业的出品(产品或服务)品质也与这个企业的“人品”有关。同时,他带领质量系统的同事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在全公司按业务链推行质量赔偿制,逐步把质量评价权从领导转到用户,构建了流程链上的索赔机制。
1999年,东风汽车公司启动了一轮重大的体制、机制改革,将其下属的轻型车厂、柴油发动机厂、铸造三厂为主体的与轻型车和柴油发动机有关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组,采取公开募集方式设立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李绍烛转而被聘任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0006)的首任董事总经理。在这个新的上市公司任职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审时度势,致力于企业组织体系的改造,在企业的战略定位、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激励机制、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
20019月,李绍烛回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任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再次重返总部,他接手分管公司的体制、机制、管理、改革、人事、教育培训工作。
2003年东风汽车做出重大举措,决定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合作。李绍烛作为人事组的高层、技术层面的应对者,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副总裁进行了将近8个月的谈判。该年7月,东风汽车和日产汽车以各占50%的股份全面合资,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李绍烛在合资公司成立之日便兼任合资公司的副总裁、党委常委,主要分管组织人事,负责企业里的组织建设,包括组织架构设计、人事制度改革。2006年,他又回到了东风汽车公司的总部,继续履行东风副总经理和党委常委、东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489. HK)执行董事的职责。
企业找准定位使命归真
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李绍烛把它归结为信息化、全球化、社会化、人性化以及数字化五个方面。他认为,当今世界市场全球化开放、资源全球性流动、企业全球化竞争,全球化已经不是一个经济概念,它已经发展到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文化上又表现为相互的冲突、融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国与国之间意识形态上的互相影响与作用。关于社会化的思考,李绍烛特别强调,社会化就是通过企业来实现增值。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资本也是通过股份制改造而社会化,成为一种社会的资源,并表现出社会的活力。因此不应过分执拗于公有制、私有制的问题,二者都是社会资源,既然是社会资源,就要让它发挥最大的效应。
同时他联系到当今中国在全球大趋势下,党的领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将会成为中国今后发展的四大主题,而企业的运作也应该在这一大背景下进行。他形象地把现代企业的理念比喻为“三只手理论”:第一只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第二只是看得见的手,即政府调控之手;第三只是规律之手,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他清醒地知道,在开放的、全球化的环境下,企业要代表国家的经济,去参与全球竞争。企业进入市场后,要为客户提供性能价格比好的产品和服务,为股东赚取利润,为员工创造机会,不断提高员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为社会创造价值,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企业的文化、品牌促进社会文化;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运作企业,使企业的发展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最后还要为合作伙伴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构建共有价值观念和商业互利关系的企业群体。
李绍烛把这套独创的“三只手理论”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的企业工作中,处理企业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进入90年代后期,东风汽车公司为了合理用工、节约成本,大力推行与国际接轨的薪酬制度,这不仅是重新分蛋糕,更重要的是通过分蛋糕的规则来刺激大家把蛋糕做大,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管人事的他积极支持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分配收入:“薪酬分配要强调价值和贡献。”尽管薪酬改革遭到主流媒体的批评,部分员工存疑,但实施薪酬改革当年,东风的利润达到了25亿。
他笑称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改善工程师待遇:“什么时候东风的工程师都能经常从星级酒店走出来,一只手开车门,一只手打电话,改革就成功了。”
  
汽车工业的出路自主创新
2006年我国加入WTO整五年,李绍烛认为这五年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但也使所有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空间、更激烈的竞争、更强的竞争对手。中国企业最大的弱点在于企业的理念、机制、体制和管理,而汽车自主品牌刚刚起步,任重道远。他坦言:“最重要的是核心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能力必须构建于一体。中国的汽车工业面对全球核心能力的构建现在才刚刚开始,今后中国将会大量地构建自己的汽车品牌,未来五年将有大的提升。”应对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薄弱状况需“逐步构建包括市场研究、策划、商品定位、网络宣传、资本渠道、商品研发、供应链等一整套工业系统,形成自己的特色”。
对于有人质疑在其他合资汽车企业,几乎只有合资品牌,外资品牌占主导地位的现象日益明显,李绍烛并不认同,他说:“其实在合资公司内部也会有自主品牌。”他指出,东风有限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生产全系列车型的汽车企业。从东风与日产达成的协议来看,乘用车板块使用日产品牌,而在商用车方面将会是以东风品牌为主。此外,在其他补充车型方面,也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现。
谈到东风的优势,李绍烛说:“东风是完全竞争的行业,有做强的理念,学习能力强,注重品牌价值的提升,多元合资,文化丰富。”在过去的一年里,东风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2006年北京国际车展上,东风汽车公司共派出16款车型参展,其中自主品牌产品6款,为历届最多,外界评价很高。而东风重卡的优异性能和品质也逐渐被用户认知,品种正在逐步丰富。东风商用车已经基本完成了商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营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和改善。
东风人并没有对现有的成就沾沾自喜,他们计划2007年商用车要进一步创新营销方式,实现销售的快速增长;牢固确立东风重卡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发挥传统产品优势;要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以东风天龙和东风大力神为重点产品,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尽快实现机会性出口向战略性出口的转变,逐步扩大东风商用车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李绍烛对东风汽车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注重沟通
“清华学生有个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就是工程思维。”李绍烛语重心长地说。在多年来与清华师师妹的接触中,他认为清华学生在复杂的社会里,用“工程思维”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但也可能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在处理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与人沟通方面,清华学生的情商还有待加强。他建议刚毕业的清华学生用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问题,学会运用三个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利益关系、文化关系来修正自己的言行。他说:“处理事情首先看做这件事情对自然体系会造成什么结果。不仅要讲究过程、注重结果,更要考虑所产生的后果和事情的利益得失。”
对于学生共同关心的择业和工作的问题,李绍烛希望同学们能够找准自己人生的方位,如果选定了工作,就要坚定信念、认真负责。他特别重申不要太关注产权问题,国企、外企都一样,应更多地关注企业内在理念,看它如何管理运作,企业的竞争力最终还是通过企业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来实现的。他承认在90年代中后期国企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东风内部也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外资企业有高薪的诱惑,但是国有企业所给予的归属感、社会地位认同感和对本国情况的熟悉度是外企无法比拟的。或许我们可以从李绍烛对国企的评价中找到他至今仍坚守在东风的原因所在。
“敢于吃苦,不怕吃亏,乐于助人,努力工作,刻苦学习,做事认真,尊重规律,遵守法律,服从制度,严守纪律”。李绍烛用这样的话总结了他在东风汽车公司这二十多年的表现。相信东风人会乘着改革的东风,在未来的竞争和创新中取得更大的发展。
(《清华人》2007-1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