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1916—2009),山东平原人,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1941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南联大,后任教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1964年至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此后任该所名誉所长。1987年至2005年,任国家图书馆馆长,随后任该馆名誉馆长直至逝世。曾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职。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老子绎读》等,主要论著收入十卷本《...
1944年10月,王瑶在给友人赵俪生的信中写道:“闻一多先生近来甚为热情,对国事颇多进步主张,因之甚为当局及联大同仁所忌,但闻先生老当益壮,视教授如敝屣,故亦行之若素也……现闻先生为援助贫病作家,纪念鲁迅,文协,及青年人主办之刊物等,皆帮忙不少,态度之诚挚,为弟十年来所仅见。”(陈平原、袁一丹:《王瑶画传》)假如按照汪曾祺的说法,闻一多不只是“近来甚为热情”,而是抗战爆发之后,就表现出了...
今年是冯契先生这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哲学家诞辰百年。冯契早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中途赴延安参加革命,之后在西南联大复学,问学金岳霖、汤用彤,承继了他们逻辑分析与中国哲学的学问,抗战胜利后赴上海执教。“十年浩劫”中,其著述手稿被悉数抄走,直到80年代才得以重写。我们在这里回顾冯契先生的经历,记念他在20世纪中国度过的一生。 “给他贴任何一个标签都不太合适。”上世纪80年代曾师从冯契先生六年的高瑞...
也许会有读者问道:今天再谈论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笔者认为,清华开办国学研究院,吴宓、陈寅恪这样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自然愿意参与,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却是最早提议创办清华国学院者,他为何会如此?再联想到他在五四时期提出的“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口号,不是很令人深思么。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毕业证书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之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教授)”的称号,已经得到学术界和社会大众的认...
郑天挺在西南联大身兼数职,默默奉献。他体现了联大校训“刚毅坚卓”之精神,代表了西南联大的风范。
听冯珏(冯友兰外孙女,现TOM在线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讲冯友兰(1895-1990,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的家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