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大江骄子 --记葛洲坝集团公司总工周厚贵

2004-04-17 |
大江骄子 --记葛洲坝集团公司总工周厚贵

大江骄子 --记葛洲坝集团公司总工周厚贵
作 者: 发布日期:2004-04-17

1998年9月23日,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中国科协组织的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来自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周厚贵激动地从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手中接过“中国青年科技奖”的奖杯和证书,并代表此次获奖的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了大会发言。面对摄像机镜头,面对宋健、周光召等科技界老前辈的祝贺,面对1000多名与会者的掌声,周厚贵充满成功的喜悦,更充满着勇攀高峰的信心和决心。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全国性科技大会的领奖台,周厚贵走过的是一条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之路。

初出茅庐 小试牛刀

1962年,周厚贵生于湖北省枝江市。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出三峡后,从他的家乡流过,在长江边长大的他,亲眼目睹了长江带给家乡人民的丰收喜悦和洪泛灾害。他立志长大以后要用青春和热血献身“母亲河”。带着这一强烈的愿望,1978年高考时,他毅然报考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流力学及治河工程专业。四年寒窗,周厚贵以优异成绩告别了母校,怀着开发长江的豪情壮志来到当时我国最大的水电工程--葛洲坝,投身于如火如荼的葛洲坝二期工程建设。

初来乍到,本想一展身手,可是一到工地,一接触实际工作,周厚贵几乎有些茫然,他学的是河流泥沙工程专业,与他所承担的水电工程施工有些不对口,虽然都与“水”打交道,但内容却大相径庭。前者着重于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后者着重于水电工程的建筑施工。原来学的一大堆理论书几乎用不上。怎么办?是走还是留?面对领导和老一辈科技人员的期待,为了实现自己治理“母亲河”的梦想,周厚贵坚定地留了下来。他深深懂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领导分配他协助主管工程师负责大江一号船闸混凝土施工技术工作,为了满足施工的需要,他一边向老技术人员虚心求教,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拼命学习工程施工技术,为自己充电;凭着虚心和刻苦好学,三个多月后,周厚贵便开始独立承担技术业务。不久又从助理担起技术主管的重任。他深知,自己的本领还只能应付一般的技术工作,要独挡一面,还得在深入、全面上下工夫。他把自学的范围扩大到水电施工技术的各个方面,同时深入到施工部位,了解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准确及时地为施工提供了技术指导,有效地保证了一号船闸施工的顺利进行。由于工作出色,领导将他的工作范围扩大到大江冲砂闸、大江电厂等主体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人没日没夜连轴转,但周厚贵不仅没有怨言,相反他感到很充实,不仅出色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还主动承担了许多份外工作。

大型水电工程的技术工作是一个集技术、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为了使技术工作适应工程建设的要求,周厚贵在实践中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必须全方位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于是周厚贵不断将所学范围从土建扩大到金属结构、机械设备、高分子修补材料等领域,自学了有关金属结构设计、制作、安装和防腐保护、电站设备等与水电工程建设相关的多方面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了一个基础知识广博的科技工作者。

葛洲坝工程完工后,葛洲坝集团公司转轨变型,走向市场,周厚贵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对外承包工程的投标编标、施工组织设计和承包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管理工作。为了使自己既懂施工生产,又懂经营承包和企业管理,适应市场的新要求,周厚贵又开始了新的攀登。他自学了有关投标招标论著和工程概预算知识,广泛研究了现代施工管理方法和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目标管理与预测、项目法施工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很快成为一名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经营管理人才。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他作为技术和经营骨干,先后参加了隔河岩、岩滩、水口、株树桥等工程的投标编标,参加或主持了隔河岩、二滩、龙洞等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先后赴岩滩、隔河岩、株树桥、锦江、花山、长顺等施工现场开展技术和管理工作,在这些项目的技术方案制定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技术和管理先进的西方人打交道时,周厚贵也充分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1991年6月,正是酷暑难耐的季节,周厚贵奉命率28人技术小组赴四川二滩工地与联营体德国伙伴谈判。初次与西方人打交道,怎样在谈判中争取成功,维护本企业的利益呢,周厚贵感到责任重大,一路上他一直不停地在思考。到目的地后,他认真分析对方的意图和可能提出的问题,并琢磨着对策,几天下来,虽衣带渐宽人消瘦,但他对谈判成功却有了底。周厚贵在谈判桌上经过一番紧张的唇枪舌剑和有理有据的雄辩下取得突破性进展,德方终于接受了我方提出的施工方案和条件,确立了我方在联营体中的应有地位。会谈结束后,德方代表专门找到中方翻译称赞道:“你们周先生是一位很出色的工程师”。

锁江降龙 大展身手

水电施工行业是一个艰苦的行业,以周厚贵的才学和能力,完全可以找一个更好的去处。的确,这些年他也有过许多这样的机遇。他曾考上美国VST,一些合资企业和业主单位也频频向他招手,欲求高薪聘请,但他仍然坚定地留在了葛洲坝集团公司。他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个梦想,这就是葛洲坝几代人的一个共同的梦--- 三峡梦。他说过:搞水电事业的,不亲自参加三峡工程建设,将是终身的遗憾。1992年春,全国人大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议案,它给周厚贵带来了盼望已久的机遇。

1992年11月,葛洲坝集团公司进驻三峡工地,揭开了前期施工的序幕,周厚贵担任了三峡项目管理调度部总工程师。他终于可以亲自实现他的梦想了。在“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作为负责现场施工的技术主管,周厚贵一到三峡工地,就针对前期工程施工项目多、工期紧的情况,大胆推行网络技术,使各项目施工都走在时间前面。1993年5月,一期围堰试验段开工,周厚贵作为主管负责人,在围堰施工中,他充分发挥其技术和管理上的双重优势,周密策划,精心组织。他提出了水下清淤“一步到位法”,不仅节约工期15天,确保在大汛前完成试验段施工,而且创造了1113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使主体工程提前10个月浇筑混凝土。他主持用计算机控制网络进度,推广TCV一体化管理等技术在施工中应用,为一期围堰按期完工起到了保证作用。

1994年8月,周厚贵出任葛洲坝集团三峡指挥部副总工程师,此时葛洲坝集团作为三峡工程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的一期工程中的大部分工程正进入施工的紧张阶段,一道道技术难关拦在葛洲坝人面前。为使施工顺利推进,周厚贵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他吃透了几乎所有的施工资料,精心组织每一项攻关。1994年10月,一期纵向围堰混凝土浇筑即将开始,而主要的浇筑设备,从美国进口的罗泰克塔带机的资料还没翻译出来,安装工作无法展开。周厚贵接受了负责翻译资料的任务,白天照样上工地,晚上他在灯下精心翻译。短短四个月时间,70多万字的资料翻译出来了,随即《罗泰克手册》一书由水电出版社正式出版。在他的指导下,塔带机在12月份投产并一次试车成功,为纵向围堰混凝土浇筑创造了条件。

1996年-1997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期间,针对截流流量、水深和抛投强度世界第一的特点,周厚贵率领工程技术人员并联合清华大学、武汉水电大学等高校开展施工科研攻关,首次提出并建立深水截流堤头坍塌与稳定性分析的理论模型,同时,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出截流的各项水流参数,再以上述参数为条件进行堤头坍塌理论模型的求解,得出不同流量、不同稳定坡角情况下的堤头坍塌长度、高度和体积的关系,用于预报坍塌和指导施工。实践证明,该项成果在堤头坍塌准确预报技术方面获得了新的突破,保障了大江截流安全、正点合龙。

三峡工程进入主体混凝土施工以来,周厚贵在葛洲坝集团承建的项目中,先后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大坝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的综合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主持研发仓面喷雾设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应用新型外加剂、研究保温材料与措施等,成功地解决了高温季节的混凝土施工的温控防裂难题。为满足三峡工程高强度浇筑的需要,周厚贵组织技术引进和配套试验研究,制订了塔带机输送四级配混凝土等一系列试验方案并组织实施,为最终选定浇筑手段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在二期工程施工中,他不断进行塔带机浇筑的仓面配套优化,总结出了适用于复杂仓位、高强度施工的一套完整工艺。

三峡工程千年大计,施工质量在于工艺。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周厚贵先后主持制定了《混凝土纵向围堰施工要则》、《二期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导则》、《二期工程灌浆施工工艺导则》、《茅坪溪防护大坝沥青混凝土施工工法》等一整套施工工艺导则和工法,并在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的督导下,通过深入持久地宣贯实施,使三峡大坝混凝土施工质量逐年提高。

周厚贵主持开发“三峡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档案管理系统”,以浇筑单元为对象建立完整的施工信息库,使混凝土施工质量从原材料、生产设施、施工人员等方面都能得到追溯。此外,周厚贵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开发的“三峡工程混凝土生产输送浇筑综合监控系统”和“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仓面管理系统(盯仓记录器)”,为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特高强度浇筑效率和质量提高起到了升华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全面监控大坝混凝土的施工和管理、混凝土的温度全过程监控、防止混仓和错仓等众多关键技术问题,对保证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浇筑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等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三峡大坝工程建设项目中,使周厚贵找到了用武之地,也充分显示了他的琐江降龙的技能与才干。

羽翼丰满 治业有成

作为施工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周厚贵十分注重科研与施工相结合。在工作中,他遵循科学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大胆创造,勇于实践,在科技难关面前毫不畏惧,勇于创新,敢于胜利。辛勤的努力换来的是累累硕果。

1985年,他率先将GERT高等网络技术引入水电施工系统,编写了《GERT:图示评审技术》一书,在水电系统达到领先水平,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交流会上交流,并被重庆大学、武汉水电大学等院校选为教材。该技术在葛洲坝二期工程等项目中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荣获全国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二等奖;在三峡一期工程施工中,他主持PMIS系统和RERT网络控制系统的开发,提出了TCV一体化管理方法,综合经济效益显著,获得湖北省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全国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1987年,随着项目法施工管理在全国施工企业广泛推行,周厚贵积极投身和组织开展试点方案研究、配套制度制订、成果总结与推广等,他主编了水电系统第一本项目法施工方面的专著《项目法施工探索与实践》;在三峡工程建设施工中,周厚贵主持开展接力技术的研究,并在混凝土纵向围堰和大江截流等项目中应用,取得较大综合效益,该系列成果分别获得了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网络技术的“梦龙智能项目管理系统”成功在三峡工程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新技术在三峡工程一期围堰施工中的成功应用,使一期围堰的提前完工,主体工程提前10个月浇筑混凝土,“三峡工程一期围堰施工的综合技术”成果也因此获原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尤其是他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正好对应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全部过程,他把博士论文选题与三峡重点工程关键难题紧密结合,选定“深水截流的堤头坍塌机理与稳定性研究及工程应用”课题进行研究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使三峡大江安全、正点截流。他的博士论文被评为“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周厚贵的研究成果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重大科研成果“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获得了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外,由周厚贵作为主要完成人的“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特高浇筑强度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于2001年11月通过水利部鉴定,经专家评定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JG-3缓凝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成果于2001年11月通过北京市科委鉴定,经专家评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峡工程混凝土生产输送浇筑综合监控系统”成果于2001年9月通过国家电力公司鉴定,经专家评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先后在全国40多种硬、软科学书籍或杂志上发表论著100余篇逾400万字。他先后参加了中日农业水利开发技术交流会、美国PTP代表团学术交流会、中国水利学会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全国首届青年管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国内30多次学术研讨会,向会议提交学术交流论文30多篇,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同时出版《深水截流堤头稳定性研究》等专著8部。

成果纷至沓来时,荣誉也接踵而至。这些年,周厚贵被中国水电总公司、中国水利学会授予“八十年代优秀大学毕业生”、“百名优秀中青年技术人员”、“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被湖北省授予“青年科技能手”、“青年科技标兵”、“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获“湖北省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全国讲理想、比奉献竞赛活动先进个人”,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多年来,周厚贵跑遍了集团公司承建的上百个外营施工点,在祖国的数十条江河畔留下了奔波的身影。他对江河的认识实现了由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这种飞跃使他正一步步登上水电科学的高峰。生活对于周厚贵只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科研活动,岁月的推移只是时间不同,地点有别,课题各异,背景永远是祖国壮丽的河山和江河上气势恢宏的工地。


附 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