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金怡濂:清华人,要做就做最好

2004-04-16 |
金怡濂:清华人,要做就做最好

金怡濂:清华人,要做就做最好
作 者: 发布日期:2004-04-16

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我特别想到,在这崇高的荣誉中,包含了我的母校清华大学的师长对我培育所付出的汗水。我在清华一共生活了四年,在这四年中,我们的师长不仅教给我怎么样为人,教给我怎么样为学,也教给我怎么样去攀登科学高峰。在清华的四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四年。
有人说清华人都是实干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体现。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清华人都不屈不挠地把事情做好,不但要做好,而且要把它做到最好。这是清华人的特色和作风。我在清华的班级里面人才济济,先后出了一位总理,四位院士和十几位省部级干部,这是与母校清华的培养分不开的。

我对清华印象最深的是对基础课的重视。和现在一样,那时清华的许多教授都教一门基础课。教我们普通物理的是孟昭英教授,教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的是张维教授,教工程数学的是闵乃大教授……当时大一物理共开四个班,分别由霍秉权、王竹溪、孟昭英教授讲授,大二的力学共开两个班,分别由张维教授和钱伟长教授讲授。学生上课比较自由,这一点现在的清华学生能深切体会到。我们有时还去听其他班上课,有的教授上课只带两只粉笔,象现在只带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样,可以流畅地讲两个小时。清华教授讲课特别强调“基本概念”。闵乃大教授讲的课理论很深。当他推导了一黑板数学公式后,一定反复问大家“抓住了概念没有”,这对我的启发和影响非常大。不论问题多么复杂,推导的公式有多长,一定要抓住基本概念、理论问题的实质,才能对问题有一个本质的认识。五十年的工作实践,我深感这个问题的重要,这也是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半个世纪的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国运昌则科技兴,科技兴则国力强,科技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富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做成大事情。清华人为此目标而努力奋斗着,而且不断做出震惊中国和世界的成果。年轻的学子们,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好机遇,希望你们能珍惜在清华的学习机会,学习“两弹一星”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因为你们是清华人。


附 件:


相关新闻

  • 192020.08

    李连珍:作为清华人,要做最好的自己

    上清华,是我此生最大的愿望。成为清华文艺社团(清华文艺宣传队)的一员又是我最大的荣幸。我于1973 年成为清华精密仪器系的学生,并有幸成为校文艺宣传队舞蹈队的一员。20世纪70年代的清华文艺宣传队在当时北京高校...

  • 102021.06

    金怡濂:以毕生精力服务国家

    “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一机遇,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勇攀科技高峰,以毕生精力,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金怡濂院士获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感言

  • 032020.09

    清华大学电机系一行看望金怡濂院士

    9月2日,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党委书记于歆杰、党委副书记郑泽东、清华校友总会《清华校友通讯》副主编解红岩、电机系校友会韩丽英一行,拜访并看望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电机系1951届...

  • 012019.04

    揭秘“中国超算之父”金怡濂:神威太湖之光问鼎世界冠军,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

    早在绝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计算机为何物时,金怡濂就参与了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制。2003年2月,金怡濂在第三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了最高科....

  • 022007.11
  • 022008.12
  • 142019.10

    风骨清华人

    百年清华,风起云涌。清华大学的历史,承载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饱含对民族复兴的期待和向往……

  • 232018.04

    古丽蓉:我们是清华人

    从踏进清华园学习的第一天/ 我们开始拥有一个特殊的名称: 清华人/ 从手持毕业证书的第一个早晨/ 我们肩负起一个庄重的职责:清华人/ 在人生的....

  • 192008.03
  • 012011.04

    刘雨亭:毕生耕耘的清华人

    2010年5月28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为前不久去世的清华校友、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雨亭学长举行了追思会。中心领导、中心各院所代表及刘学长的生前好友、清华校友,都对这位勤勉敬业、忘我拼搏、无私奉献、毕生耕耘的清华人给予高度评价。心怀憧憬 进入清华1953年6月9日,毛主席签发《中共中央关于三年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指示》,这一天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祥日。8月,对中国汽车事业满腔热情、心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