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亚织绸厂当家人蔡声白
自明清以来,在江南的水乡古镇之间,无数的丝织手工工场进行着市场上最为原始的竞争。至近代,江南的丝织业纷纷改弦更张,引进新式机器。而“美亚”公司作为第一个采用电机织绸的企业,在杰出经理人蔡声白的带领下,成长为昂立潮头的行业翘楚。
儒林世家,技术英才
蔡声白,是浙江吴兴县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蔡家是书香门第,父亲蔡松则是光绪十五年的举人,与蔡元培、张元济等人同科,被授予国子监学正衔,也是地方有名的士绅。
声白幼年时就受到了极好的儒家启蒙教育。六岁入私塾,聪明好学,极受父亲喜爱。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之后,就到祖父创办的蓉湖学堂就学。1907年,入湖州府中学堂就读。这个学校有不少名师执教,如沈尹默、钱恂等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在这里,他接受了新式科学及外语教育,这为他日后走上留学之路奠定了基础。1911年,他升入清华学堂中学科,并极其幸运地通过了清华选派幼年生出洋留学的考试,获得了赴美留学的机会。
在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华学堂暂时停办。至民国创立后,方才重新开学。1914年8月,蔡声白等一批幼年生终于成行,他进入美国安多弗中学(Phillips Academy Andover)插班就读。
在中学时就获得留美机会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这使他得以更为系统地接受美国的现代教育。经过一年的学习后,他熟练掌握了英语。1915年7月,他考入了美国理海大学,专攻矿冶工程。在留学期间,蔡声白学习甚为努力,数次获得奖学金。经常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关心中国同学会,并协助编辑《留美学生会季报》。他对美国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印象深刻,对其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颇为留意,曾主动深入企业之中考察。1918年,蔡声白还参与了中国工程学会的创建,为其创始会员之一。
1919年9月,蔡声自学成归国。即到山东勘探矿藏,打算与人合作开矿,惜未成功。1919年11月,他被聘任到江西安福县一家矿冶公司任工程师,又曾到南浔富商周湘龄在浙兴办的矿务局工作。一直到此时,蔡声白走的仍是技术专家的发展道路,这一道路直至他结婚以后方发生转变。
走进美亚,大展宏图
在蔡声白求学期间,他日后的事业合作伙伴也是他的岳父莫觞清正在为建立他的丝织王国而艰难求索。
莫觞清也是浙江吴兴人,早年就在苏州、上海等多家丝厂任职。1903年时又与人合伙在上海自办久成丝厂,后又创办二厂、三厂,增设又成、恒丰丝厂,同时还受聘多家丝厂任经理,在他控制下的丝厂达十余家,丝车有2000余部,是上海鼎鼎大名的“缫丝大王”。
1917年,莫觞清与美商兰乐壁合资开设了美亚织绸厂,但因经营不善,被迫关闭,1920年,莫觞清再次开设美亚织绸厂,并购置了12台日本新式织机。这一次,他接受以前的教训,积极延揽技术管理人才,把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小同乡蔡声白招聘进厂。谁想这一机缘,使两人不仅成为翁婿,还成为事业上不可分离的合作伙伴。
蔡声白既熟悉生产技术,又擅长经营管理,很快成为莫觞清的得力干将,使之深幸得人。莫觞清不仅将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嫁与蔡声白为妻,还聘请他担任美亚织绸厂的经理,委以经营管理全权,自己则退居幕后,蔡声白由此获得了一片新的天地,得以完全展现其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天资。 1921年4月,蔡声白正式就任,迅即开始大刀阔斧的优化改革。他认为,在机械化时代,美亚如要成为国际一流的丝织厂,必要有一流的机器,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人才。他投入重资,在美国订购了当时最先进的机器,使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大为提高。新式机器与产品设计同步升级,也使美亚如虎添翼,可以生产其他同业无法仿制的新品类。为招徕人才,他不惜重金,高格礼遇。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纺织科留学归国的技术专家虞幼甫、张叔权,绘图打样高手莫济之,还有机织、染炼等方面的能手,都被他一一招揽麾下。如此组合,自然非同凡响。初一入市,即艳压当场。
在管理方面,蔡声白也毫不放松。他在美亚强力推行“科学管理法”,取消了工厂中的工头制,设立工务处、事务处、工账部、雇用部、检查部、惠工处等职能部门,定岗定职定质定量定责,对生产流程及干部职员进行全程监控。同时,他也不忽视人性化的因素。1926年设立的惠工处,就是专门负责管理职工生活方面。除为职工提供良好的食堂、宿舍等设施外,还另外设立卫生部、夜校部、俱乐部、储蓄部,以改善员工生活。同时,美亚还创办《美亚期刊》,供本厂职员与工人交流管理与技术经验,公布厂务动态消息。
美亚团队领导成员,中坐者为蔡声白。
在蔡声白的努力经营下,美亚织绸厂气象一新,扩张迅速。1922年2月,莫觞清决定将久成丝厂从马浪路迁至日晖港,其原有厂房全部交给美亚织绸厂,经营规模扩大。1923年末,美亚的织机增至116台,成为当时上海绸厂中的大厂。蔡声白以自身的薪资积累参股,美亚厂改由翁婿二人合伙经营。上世纪20年代初,上海等地的电机丝织业正面临丝价飞涨、成本提高等困难,而美亚织绸厂则销路独佳,蔡声白也名声大震,成为电机丝织业中的英雄式人物。
1924年,美亚盘入闸北交通路的天华绸厂,改称美亚第二厂。莫觞清也加大投资额度,开设美孚绸厂,在胶州路购地建厂,设机100余台,后来成为美亚效益最好的工厂之一。为了提倡劳资协作,让职工能从企业运营中获得更多的利益,1926年5月,蔡声白与职工合资组设美成丝织股份有限公司。就这样,到1927年,美亚织绸厂从12台织机的小厂发展到拥有5家分厂、400多台织机的大厂,其生产规模与产品品质等在当时均堪称一流。到1930年底,美亚共拥有859台织机,工人2220余人,其规模让当时的同业望尘莫及。
联枝共进,决战南洋
为提高规模效益,蔡声白按照专业化、集中化原则一方面大力扩展联枝机构,另一方面則加强统筹协作。为与美亚织绸工厂配套,先后建立了制造丝织全套机械的铸亚铁工厂、设计纹样畈式的美章纹制合作社、承担织品后期练染整理的美艺染练加工厂、专门研究织物改良技术的美亚织物试验所、负责经纬与成品检验的美亚检查所,加强对中心业务的设备与技术支持。为了训练人才,1931年又设立美亚训练所,负责练习生艺徒与职员的培训。
统筹工作也在同步进行。1929年,美亚总管理处正式成立,下设总务、技术、发行、财务、采办等5个处和训导委员会(负责雇员的考试录用、培训、考核)、编译出版委员会,由蔡声白任总经理。1930年,蔡声白集中10个分厂的经纬部,建立美经股份有限公司,织绸车间所需经丝纬丝由之统一供应,原料、资金均统一调配。1933年3月, 美亚各分厂以及联枝企业合并成功,改组成为美亚织绸厂股份有限公司,全公司统一核算,由莫觞清任董事长,蔡任总经理。公司共包括 10个分厂以及美经、美艺、美章、美兴、美隆等单位,额定资本280万元,丝织机1098台,日产绸缎 1000 匹,职工3614人,这些数字均刷新了当时中国丝织工业的历史记录。
蔡声白着力打造美亚丝绸的国货精品形象。在 1928年的中华国货展览会上,美亚出口的各色绸缎获得一等奖;1929年5月,上海五国货团体春季国货展览会上,美亚织绸厂获得政府工商部奖励;在1930年10月的西湖博览会上,美亚织品又荣获博览 会金 奖。蔡声白还积极参加国货运动 ,推动各地国货公 司的建立,期待以此形成发展国货、购买国货的全国性风气,扭转存在于国人心目中的崇洋消费习俗。1932年3月,蔡声白与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公权一起发起组织星五聚餐会,后以此餐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华国货产销协会。1933年2月,蔡声白又集资创办中国国货 公司,蔡声白以大 股东身份任常务董事。1937年4月,中国国货联合营业公司在南京创立,实业部长吴鼎昌任董事长,美亚及蔡声白是该公司的大股东,因此由其担任总经理。
“美亚”的时装表演
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中国丝绸在欧洲 市场不断萎缩,与日本及欧美厂商国际交锋的战场转移到南洋。南洋华侨聚集,有利于中国产品的营销。1928年5月,蔡声白率队亲赴南洋宣传国产丝绸,并赴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巡回旅行。每至一地,他先到当地主要报馆刊登广告,发布新闻,并与当地电影院联系,在正片播映前,播映美亚投拍的中华 丝绸短片。他还宴请各地主要绸布店老板,走上街头门市,了解经销商及顾客的意见。
考察历时两月,充分掌握了南洋市场的竞争状况。他认为,日本丝织品之所以能够在南洋大行其道,主要靠人造丝原料低廉,出口无税。美亚如有“免税厂”型式,原料成品进出口免税,则何惧南洋市场不失而复得。蔡声白向国民政府财政部申请将美亚上海第十厂改为“保税工厂”,由海关关员驻厂监督生产和出运,进口人造丝不纳税,所有产品均出口国际市场 。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在1936年获政府批准。第一批丝绸运往南洋,售价低于日绸,而质量犹超而上之,订单函电纷沓而至。可惜,日军进攻上海之时,十厂为炮火所毁。
美亚的南洋发展战略极其成功。据统计,在 1924至1927年间,美亚输往南洋的销售额为461万元。到1928至1931年间,增至 645万元,成效显著。在保税厂建立之后,数额更加翻番。美亚在南洋不仅获得了巨额利润,也重新树立了中国丝绸的光辉形象。
平衡风险,安渡危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的工商界也迎来了一个严峻的考验期。蔡声白实施“西进南迁”战略,一方面将江浙工厂迁往西南,另一方面在香港设立办事处,改总部制为分区制,在上海、香港、汉口、重庆分设华东、华南、华西、华中等四个管理处,授予职权,分散经营 ,必要时可得“区自为政,各图生存,以保存公司实力”。后因战事影响,重庆工厂迁往四川投产,其余仅香港得以保存。
战时企业经营还需要面对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蔡声白要求各管理处尽量将现钞转成物资存储,以免货币快速贬值带来损失。他还冒险前往上海,创办了利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进出口贸易。1943年3月,蔡声白还与金融界合作共同发起组织中国丝业公司,担任该公司总经理。在战火之中,蔡声白放眼大局,平衡风险,使美亚公司不仅得以生存下来,而且还有所发展。
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百废待兴。蔡声白再燃雄心,宣布将美亚的五个管理处改为分公司,并恢复长沙、衡阳、昆明、福州等地办事处,增设北京办事处,进行全国性的产业布局。但是,国民政府无力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在国共内战又起的情况下,经济环境随之大坏。蔡声白决定美亚公司以“紧守范围、步步为营”为运作原则,放弃扩张计划。因国内丝绸销售市场萎靡不振,他将眼光投向海外。1946年,他由重庆抵香港,拟以香港为中心,发展国外贸易网络。同年还在美国纽约设立美亚分公司。1947年,他投入巨资全力扩展香港工厂,并在港设立美亚总管理处国外分处,他还在泰国曼谷设立发行所,准备开战南洋。
如果这一计划能够顺利实施,美亚当能迎来又一轮发展高潮。但是时不我愿,到1949年,国内时局全面恶化,美亚的几家国内分公司也都处于困局之中,上海公司亏损甚巨,西南工厂停工。到新政权建立之后,中国的国际环境极其恶劣。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蔡声白的发展战略也无从实施。这一切,让他有些心灰意冷。
到1953年,蔡声自以病辞职赴港。1977年4月 15日,蔡声自因病在香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