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冯天瑜先生府上的王国维书法真迹

2015-05-28 |

○裴高才

有一年春节,我前往武昌珞珈山冯天瑜先生府上贺岁,至今仿佛历历在目。那天,室外风雪交加、寒气逼人,但一走进冯府却是一股暖流沁人心脾。冯府客厅面积不大,但陈列典雅,简单明快。先生收藏的名家字画古玩,琳琅满目,更有他亲笔描绘的丹青瓷盘制品,如老子像、孙中山像、王国维像等,传神逼真。

在客厅正面墙壁上,一幅国学大师王国维亲笔题赠的字画特别显眼。冯先生介绍说,这是王书赠给家严永轩府君的真迹。我走近观瞻,原来是一幅笔力稳健、运锋温和的行楷,起处浑厚而入,收处含蓄而出,不乏晋韵唐法,蕴含着中和之境与儒雅之概。而条幅中所书内容则是一首陶渊明的五言诗《饮酒·羲农去我久》的前六句:“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题款为“永轩仁弟,观堂王国维”。

冯天瑜先生向我介绍,永轩府君于1923年考入武昌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在文字学、训诂学方面,得到过著名文字学家黄季刚(侃)先生的指教。当冯公得知,清华学校正在筹办国学研究院,并先后聘名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为教授执教。于是,冯氏于1925727日,以同等学力考入该院,专攻历史考据学,成为该院的第一期学生。同期录取的新生,包括正取生30名、备取生2名。冯氏受业于“清华三巨头”,其中梁启超主讲史论、政论,王国维主讲“文献与地下发掘互证”的精密考据学。大师们的学品与人品,让冯氏受益终生。

冯永轩这批首届新生于9月初到校,令他印象深刻的是,914日,王国维在国学研究院普通演讲上开讲的《古史新证》、1015日讲授的《尚书》课程,还有王国维草成的《鞑靼考》与年表、《元朝秘史地名索引》,以及《蒙文元朝秘史跋》等著述,促成冯将匈奴史作为自己的主攻课题。

在冯氏眼里,王国维老师生性淡泊,不喜与人交游,在清华园任教时除了授课以外,一般极少主动接触学生。但冯永轩每次前往清华园之西院登门拜访时,老师总是嘘寒问暖,热情接待,言及学问则知无不言,诲人不倦。其间,王国维亲自指导冯氏完成的毕业论文《匈奴史》就是明证。其时,王氏严格要求冯必须做到“六不”:不放言高论、不攻击古人、不议论他人短长、不吹嘘、不夸渊博、不抄袭他人言论。在老师精深的学识、笃实的学风、科学的治学方法和朴素的生活影响下,冯氏不负重望,他运用“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之法撰述的《匈奴史》,成为20世纪较早的一部匈奴史研究专论。

王国维传世的书法作品并不多见,而冯永轩毕业时,王国维与梁启超两位导师均亲笔题写条幅赠予这位爱徒,足见他们对其寄予厚望。冯氏对二位导师书赠的条幅妥善保存,并装裱后悬挂在冯家堂屋内数十年,作为自己治学的座右铭。冯天瑜先生回忆说,此二条幅也是他幼年时最早接触到的学术大师文墨。

“乐中和旧曲,天际转余声。”令王国维意想不到的是,正是他书赠给弟子的《饮酒》诗的熏陶,让冯家薪火相传、青出于蓝,又走出了一位当代学坛巨擘冯天瑜。

转自《中华读书报 》2015527

相关新闻

  • 242023.05

    王国维的儿女们

    王国维先生有八个子女。我以前读书,除了知道他的长子是同罗振玉的女儿结婚,王罗两家是儿女亲家外,他的其他子女的情况,一无所知。前一阵读王国维女儿王东明的回忆录,比较全面地了解到王氏家族的情况。这本回忆,是她亲历亲见的历史,是家事,也是国事天下事,是昔日清华园的事。从他的回忆,我才知道,当年清华研究院著名的导师之一王国维,以留辫子为显著特征,而他的辫子,是每天由夫人梳理的。王的三儿王贞明,少年英俊...

  • 082016.03

    读王国维手书《唐写本切韵残卷》

    学界对《切韵》展开热烈讨论,这样的一个学术局面,正是由《唐写本切韵残卷》的印行开启的,如果从这样的一个学术史来看,王国维录写的这一册《切韵》,就不能不....

  • 152016.01

    读王国维手书《唐写本切韵残卷》

    学界对《切韵》展开热烈讨论,这样的一个学术局面,正是由《唐写本切韵残卷》的印行开启的,如果从这样的一个学术史来看,王国维录写的这一册《切韵》,就不....

  • 042018.01

    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前后

    1927年的初夏,国学大师王国维似乎也走到了一个生死抉择的人生关口。近一年来,最为疼爱的长子突然病故,亦师亦友的亲家骤然失和,风云变幻的国事纷繁扰心,....

  • 182018.05

    王国维就聘清华细节

    正是由于当时时局的内困与外患,以及胡适的诚意和曹校长的善待感动了王国维。他决定亲自到清华研究院去看一看,并最终就聘于清华国学院。

  • 182017.05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再读王国维

    一个学者的学术人格之健全,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现代学人从不同的学术向度与王国维相遇,体现出学术之火的薪尽火传,知识分子的独立自由之思想的宝....

  • 172019.05

    学贯中西的王国维

    1925年4月18日,王国维携家眷从城内旧居搬到清华园。尽管清华为他提供的房间数量比城内旧居20个房间少了一半多,但为了“重理旧业”,他还是接受了。

  • 232016.08

    王国维集外佚诗与佚词

    这些作品可能对了解王国维生平学术并无特别重要的影响,但求“全”责“备”的文献收集工作仍要求辑佚持续下去。

  • 032010.06
  • 04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