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钱锺书:“何必认识母鸡”

2015-03-02 |

  大史学家吕思勉说:“予生平不喜访知名士,人有愿下交者,亦多谢绝之,以泛泛访问,无益于问学修为也。”(《自述》,见《蒿庐问学记》)又说:“章(太炎)先生有一句话,我最佩服。他说:‘与通人居,决不如与学究居之乐。’我并不愿和学究居,然见得所谓通人,我更避之若浼。我生平,不但不听见什么地方有通人,而辗转托人介绍,或者自己冒昧去求见;人家要介绍我去见通人,我亦恒笑而谢之。有时亦偶与通人相遇,则寒暄而已。”(《从章太炎说到康长素梁任公》,见《吕思勉论学丛稿》)

  钱锺书先生的尊人钱基博,与之同调:“余于当代名贤著书,无所不读,读未尝不深思;然懒晋接。亦不欲见其人,此其中亦有故。昔人云‘百闻不如一见’,我则以所见不如所闻。往往读其书,其辞斐然,其意卓然;而接其人,无威可畏,无仪可则,声气标榜,酒食征逐,口不道忠信,性或溺声色,不如读其书、不见其人之醰醰有馀慕也。”(《太炎讲学记》,见《子曰丛刊》第二辑)

  钱锺书先生也不喜交游,自谓:“平生素不喜通声气,广交游,作干乞,人谓我狂,不识我之实狷。老来岁月,更无闲气力作人情。”钱先生自谓狷者,是可信的。出人意料的,是冒广生也如是云:“世多目余为狂,惟寿民独知余狷。”(见《从耆寿民阁学诣东陵途中赋赠》自注)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四揭之云:“季贶外孙冒鹤亭,早慧有声,长而好名特甚。”陈说若不假,冒语必是冒充。

  钱先生又说:“吾老而懒,杜于皇所谓司马迁、韩愈住隔壁,亦恕不奉访,况馀人乎。”(见吴忠匡《记钱锺书先生》)自述为学则云:“独行其是,不顾人非,自娱其老,不期同好。立宗开派,觉世牖民,既无此心,亦无此力耳。”(见敏泽《论钱学的基本精神和历史贡献》引)自论其诗又云:“拙作数百首,么弦孤张,独唱自悦,雅不欲厕时贤之列。”(见彭鹤濂《钱锺书二首诗浅析》引)看来,钱先生的脾气,是与其尊人近的;其自谦云“不肖不肖”,不能拘泥。

  所以,当有人读了《围城》,要来造访,钱先生便答:“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见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也就用不着奇怪了。钱先生并不像吴梅村:“不好诣人贪客过”。那也许太矛盾了。(王培军)

转自《文汇报》2015126

相关新闻

  • 032020.06

    钱锺书:文艺的特征,正像生活的情味

    我突发奇思异想,大胆提笔给钱锺书先生写信,说我想写篇关于他小说创作的论文,请钱锺书先生提供点关于他个人经历的资料,此信直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072011.06
  • 052018.01

    汪曾祺与钱锺书

    汪曾祺在一篇回忆西南联大同学的散文中说:西南联大的“几个研究生被人称为‘无锡学派’,无锡学派即钱锺书学派,其特点是学贯中西,博闻强记”(《未尽才——故....

  • 102020.10

    夏鼐与钱锺书的交往点滴

    夏鼐阅读钱锺书的著作,更多是在精神层面“接触”钱锺书,二人的直接交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科学院共事。钱锺书(右)与夏鼐在近代中国的学术谱系上,钱锺书与夏鼐属于同时代人。二人同庚,且生活经历颇有相似之...

  • 212018.12

    琐忆钱锺书先生

    1998年12月19日,我国著名学者、作家钱锺书先生与世长辞。20年来,虽斯人已逝,但其学术代表作《管锥编》仍为学者的案头书,其长篇小说《围城》则吸引....

  • 112017.07

    王元化与钱锺书

    王元化和钱锺书交往绵长。1981年,王元化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学)评议组成员,与王元化同时被聘的还有王力、王瑶、王季思、吕叔湘、朱东润、李荣、吴....

  • 032019.04

    钱锺书与清华间谍案

    一直以来,钱锺书与清华间谍案之间的历史迷雾让很多人分不清其中的来龙去脉。近日,谢泳在新著《钱锺书交游考》中,有长文专门谈论钱锺书在清华间谍案中的来龙去....

  • 042018.12

    杨绛:钱锺书是怎样读书的

    本文是杨绛为《钱锺书手稿集》写的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大师是如何做学问的。在钱锺书天才光环的背后,是超出常人的勤奋。

  • 232017.02

    钱锺书怎样写书评

    1932年新月书店出版了曹葆华的诗集《落日颂》,稍后,钱锺书就此发表一篇书评,也就题作《落日颂》(《新月月刊》第4卷第6期,1933年3月)。

  • 12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