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微生物学家、上海最年长院士沈善炯:他让中国成为第四个金霉素量产国

2021-04-02 | 郜阳 | 来源 《新民晚报》2021-03-29 |

在那段国难深重的日子里,他辗转求学,为自己打开了科学之门;当国家百废待兴时,他历尽艰辛回国。尽管那时,祖国链霉素、金霉素的研究基础极为薄弱,他却觉得自己责无旁贷。

正是对新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的追求,让他在理论上突破,极大提升了我国金霉素产量,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生产金霉素的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3262210分,上海最年长的院士——著名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与世长辞,享年103岁。

沈善炯院士

转学西南联大

转学西南联大,是沈善炯人生道路上的转折。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偌大的国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颠沛流离是常态。辗转徽鄂,再借读广西,沈善炯一路来到了云南,进入西南联大。

物资匮乏的战争环境下,做实验竟也成了奢望。在沈善炯的回忆里,当时只有化学类课程中做过一些实验。而他主攻的生物领域,只是看看标本,到野外去认认植物。有些同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去中学兼课补贴生活,沈善炯却一心扑在学业上,因此日子过得极为清贫,早晨常常只能饿着肚子。

1947年年末,沈善炯经推荐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深造。临行前,恩师张景钺教授为他饯行,那句平和的“我等待你,望你学成归来”如千钧之重,在沈善炯的求学路上时常萦绕在他耳边。

在加州理工,从不甘心落于人后的他经常在实验室待到很晚。后来,他发现链孢菌酪氨酸酶的形成受温度和含硫化合物的抑制,在此实验结果上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回国屡遇阻挠

论文答辩结束,沈善炯原本打算再去威斯康星大学进修,多学些知识报效祖国。但钱学森回国时的遭遇让他改变了决定,为避免日后归国时也遭扣留和审查,沈善炯立刻订购了1950831日从洛杉矶开往香港的“威尔逊总统号”轮船的三等舱船票。

这艘船上还有不少和他一样学成归国的留学生,邓稼先也在这班船上。载着游子的巨轮破浪前行,一边离祖国和亲人越来越近,一边离在异国他乡关心和教育自己的老师、朋友越来越远,他正奔向一个光明的新中国。

在回国船上,手插口袋者为沈善炯

然而,归国之路还是出意外了。912日清晨,邮轮抵达日本横滨海域,船上突然响起广播,说是由于有的客人要在横滨下船,通知旅客换房间,点名要沈善炯和另外三人带随身行李,搬到指定的房间。这当然是借口,在房间里等候他们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官员。不由分说就搜身,一件件查行李,工作笔记本也被夺走。

沈善炯等人被扣留在日本。面对威逼利诱,他们始终抱定信念。在祖国的努力下,沈善炯等人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非法羁押和软禁后,于当年1128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归国后,沈善炯拆开了老师在出发前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谆谆劝告他要争取机会做一点生化遗传的工作,“这对世界生物科学的发展有益,同样对你的国家亦需要。”

被扣押的三位留学生,沈善炯(左)、罗时钧(中)、赵忠尧(右)

金霉素能国产

回国后,为了响应国家对于抗生素需求,沈善炯全身心投入金霉素的研究和生产中。彼时,金霉素的生产属于高新技术,几乎被美国垄断。然而,国计民生急需发展链霉素、金霉素的研究和产业。面对国内基础极为薄弱,且并无多少人熟悉这方面工作的不利局面,沈善炯扛下了研究金霉素的任务。他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况且,无所畏惧地面对新挑战、发现新规律、创造新知识,正是他留学时学到的精神。

罗宗洛和殷宏章是植生所首位和第二位所长,罗宗洛(左),殷宏章(中),沈善炯(右)

由于缺乏经验,实验初期,沈善炯和助手虽然干劲十足,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能重复的可靠结果。他偶然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有人提出应当注意发酵条件的研究。受到启发,沈善炯转变了工作方向,着手对接种培养基开展研究,并逐步取得进展。

1957年,国产金霉素通过了临床试验,在上海第三制药厂正式投产,其发酵单位、产品质量都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意大利之后,全球第四个能够量产金霉素的国家,彻底打破了美国对抗生素的垄断。

年过半百后,沈善炯回到了一直感兴趣和想开展研究的分子遗传学方向,从事生物固氮研究。他利用肺炎克氏杆菌,提出了双层次调节学说,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引起国际分子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被誉为固氮基因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最出色的成就之一,也为奠定中国近代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关新闻

  • 292021.03

    缅怀!百岁院士沈善炯逝世,曾攻克金霉素打破美国垄断

    3月2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2020年2月13日,《中国科学报》以《沈善炯:炯途多舛 科学向善》为题,回顾了沈善炯院士战乱中求学,不畏艰险、从加州理工学院学成归国,攻克金霉素打破美国垄断的经历,以及后期在生物固氮研究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以下为全文。沈善炯:炯途多舛...

  • 202023.02

    细胞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翟中和逝世,享年93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翟中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10日14点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翟中和院士翟中和先生1930年8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溧阳县。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学系,1951年被派往苏联留学,1956年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回国,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任教,曾任生命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科研规划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

  • 062021.04

    唯愿科学在祖国开花、结果——清明追思科技先贤沈善炯院士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当被问及为何冲破重重阻挠也要回到祖国时,白发苍苍的沈善炯院士吟唱起了这首家喻户晓的抗日歌曲。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相关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沈善炯生前留下的这段珍贵影像。3月26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著名微生物生化学家、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院士在上海逝世,...

  • 262017.04

    我相信“勤能补拙”——记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翟中和院士

    翟中和(1930-) 1930年8月生,江苏凓阳人,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1950-1951年在清华大学学习,1951-1956年留学苏联,毕业于前苏....

  • 172019.10

    潘光旦:中国第一位社会生物学家

    潘光旦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清华校史专家黄延复曾提出“清华四哲”之说,除了陈寅恪、叶企孙和梅贻琦,剩下一位就是潘光旦了。

  • 222011.03
  • 012023.02

    在国际学术前沿奋勇拼搏,90后结构生物学家万蕊雪∣坚持做科研 不断有进步

    人物简介:万蕊雪,1990年12月生于河南郑州,西湖大学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她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细胞》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为解析剪接体三维结构、揭示RNA(核糖核酸)剪接过程的分子机理作出了重要贡献。西湖大学的实验室里,万蕊雪在做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马崇炎摄万蕊雪刚30岁出头,就为攻克“结构生物学的终极挑战”——剪接体三维结构解析及工作机理作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入选中国科协“...

  • 092023.07

    高群:从土壤微生物中找到“宝藏”

    谈起“双碳”,你会想到什么?或许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的应用……事实上,“双碳”不仅与“天空”有关,也与“大地”密不可分——作为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含量最大的生态系统,土壤的碳储量约为大气的2—3倍、植被的3—4倍,对于调控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高群就是一名与土壤打交道的科学家。她从土壤中的微生物入手,实现了碳排放的预测优化,寻找出减污降碳的新技...

  • 132015.11

    忆与沈善炯院士交往的几件事

    在谈话时,沈先生有时会像孩子一般爽朗地仰头大笑,但是通过多次接触,我感觉到沈先生是寂寞的,有时甚至是忧郁,是担忧

  • 112010.01